台风1959
文/刘洁成
刮台风厦门话叫“起风台”,活到现在,我记得真正大摊的台风只有三次。
2016年第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从厦门正面登陆,让我开始怕了台风。之前我是不怕的,因为以前那两次正面对厦门威胁最大的台风,一次是1959年3号风台,那时我还小,只感觉好玩,也忘了些细节;另一次1999年14号台风,我人在浙江舟山的过渡船上,没遇上。更多的时候,每年的所有台风一到厦门门口就改变主意,拐往别处去了,通常都是擦身而过,有惊无险。
就说1959年那次。那年我们家刚从鼓浪屿搬回厦门,记忆中小时候的台风很多,也最“大阵”,那呼啸声在夜中很恐怖但很刺激。我不爱静静的过日子,巴不得每天闹哄哄的,所以就很喜欢台风常常来。
台风要来了,我们全家会和所有的邻居一起,被“居里(委)会”集中到就近的实验小学睡觉。那里的课室很大,很多人一起睡在地上很好玩。那时用钢筋水泥建的房子我们叫它“不建木的”,最坚固安全。我们和外婆小姨一共10口人,居住在一间八平方米的平房里,屋顶是红色小瓦片,不抗台风,必须得离开。
那一夜,印象中好像风不大。课室的窗玻璃用牛皮纸贴满了“米”字叉叉(那时厦门多数玻璃窗都贴上这个,原是防备金门打来的炮弹震碎了玻璃)。这时外面没有什么动静,不很好玩,我们这些厝边小朋友闹了半天,在失望中睡着了。
天还没亮,有小朋友把我弄醒了,他大声对我耳朵喊着台风来了。果然,一阵紧接一阵的暴风凄厉地叫着,还夹伴着呜呜声和象口哨的音响,远处不断听到什么东西倒塌和摔破的声音。我终于遇见了盼望已久的“第一大声”的台风。我高兴地欢呼起来,其实有点害怕。
天亮了,台风还没走,玻璃破了好几块,望出去,学校操场一些树都倒在地上。我们都不能出去,大约是中午,风终于停了,有人进来说,轮渡让风吹跑了。很想去看看,但大雨下个不停。
稍后雨停了一会,我和小伙伴赶紧往海口奔去。途经中山路,有很大的树倒在街中央,是从别处刮过来停在这里的。很多房子的屋顶都不见了,有的房子倒了。到处是垃圾和水。
轮渡惨了,两座过渡桥都掉到海里,别的舢板小渡口的长石阶也都断裂或沉入海底,一些破船趴在水里摇晃,海面上漂浮着全是树枝杂物。石头沿岸也垮塌了好多处——厦门完全变了模样。
那是1959年8月23日,3号台风艾瑞丝——我以后知道的。
台风原预估七级,从汕头上,途中却突然改变锋向,风力也骤然大增,杀进台湾海峡,一个左拐,直接从厦门正面登陆。据说当时最大阵风17级,暴雨又赶上天文大潮,市区淹水高达一米,集美海堤被击溃。三人环抱的巨树连根拔起——现在,老人们凡提到台风,一定会讲到那一次。
那次台风在行进中的轨迹诡异多变,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以及惨痛的教训,给厦门乃至福建和国家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之后福建再没有一个台风能够与它相提并论,它始终保持着一些不破的纪录,之后还首次动用外汇,进口了国内当时唯一先进的气象测量设备。
及至后来的莫兰蒂,我不确定我亲身经历过的这两个台风,哪一个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