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候,我曾经十分喜欢作家刘墉,经常买他的书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的儿子刘轩也出了一本书,当时的他已经成功申请进入哈佛大学读攻读心理学。现在我还记得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被逗乐,因为书里有各种妙趣横生的小故事。
我最近重新关注刘轩,是他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参加比赛,侃侃而谈,而且说起话来依然引人入胜。都说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萌发了学习怎么讲好故事的念头,并主动去寻找与讲故事有关的书籍。
最近刚读完的《故事思维》就给了我许多启发。这本书的作者安妮特坚信讲好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并且将讲故事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商业领域,取得许多重量级客户的认可和赞同。这本书的实用之处,还在于里面的理论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我重点阅读了第四章“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结合刘轩在节目中的演讲,发现书中的许多技巧和模式他都运用的特别到位,难怪他能获得演说家第二季的冠军。那么,如何才能讲一个好故事呢?
1. 口头语言所起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少
记得在大学时有位同学要参加演讲比赛,在准备演讲草稿的时候用了各种华丽的辞藻,引经据典,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给大家留下学识渊博的印象。后来,有位专业的老师一语中的提出了修改意见,“我们同样需要你从表情还有手势等方面多下功夫,语言的话,用得越简单越朴实越好。”
按照安妮特的说法,原来口头语言可能只能起到15%的作用,听故事的人会从你的衣着等细节方面捕捉一些感兴趣的信息,经过自己的解读,得出相关的结论。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时发表了就职演讲,结果后来我们办公室同事讨论最多的不是他的演讲内容,而是他的手势,甚至是站在他身边的小儿子。
善于讲故事的人总能通过一些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就能征服听众。刘轩在演讲时,很善于营造画面感,说到学校旁边的寿司老爷爷时,表情也变得和蔼起来,说到爸爸督促他学中文时,神情都严肃起来。这样为他的故事 增加了可信度,而且让我们印象深刻。
2. 语气才是讲故事最重要的因素
每个人在与不同的人交谈时,采用的语气也是不同的。可以说,语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当时的心情。当我们不耐烦时,当我们生气时,当我们开心时,即使我们说的是同一句话,语气也能出卖我们的真实情感。
安妮特强调说语气可以轻易改变语言和词语所传递的信息。讲故事之前,如果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自然 不能给听众一个积极正面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深有体会。去百货商场购物时,我们很容易被导购的语气影响我们的购物决定。如果导购的语气亲切温和,消费者甚至都会购买一些平时不太需要的物品。
善于讲故事的人都很擅长把握自己的语气。比如,当强调某件事的重要性时,演讲者的语气都是特别激烈的。刘轩在演讲时,大多时候用的都是平稳的语气在叙述事情,就像我们在朋友聚会时,总有一个特别能说的人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眼光。我们不由自主会听进去他讲的故事。
3. 最后,故事的细节决定成败
不可否认,生活中的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新买来的衣服我们可能忘记把扣眼上面多余的线头剪去。直到有天一个朋友告诉我要注意这个小细节之后,我每次新买了衣服都会先检查下有没有多余的线头。讲故事也要掌握细节的分寸。如果细节太少,很难让听众产生共鸣,如果细节太多,很容易让听众失去耐心。
安妮特指出,如果讲故事时一切以故事情节为重,不关心细节者,都不能讲好一个故事。好的细节能增加故事的影响力。我们都读过形形色色的故事,但是最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无几。但是,有些故事的细节我们总能念念不忘。
善于讲故事的人总能在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时适当补充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刘轩在他的演讲中说到一个他和爸爸产生冲突的故事,他砸了桌子,但是好故事不是到此为止的。他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桌子被砸之后的各种小细节。当时所有评委以及观众的表情都变得紧张起来,原来讲好一个故事真的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故事思维》还告诉我们:讲故事这件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其实可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记得刘轩在他的书中说他们家有只猫,取名刘猫。于是我也模仿给我们家猫冠以我家的姓氏。《故事思维》还列举了许多实用的案例,帮助我们参透讲故事的技巧、诀窍,以及讲故事时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如果能认真学习这本书的话,你也能成为一个讲好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