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写绘本之外的文章总觉得遇到了瓶颈,当文章只剩下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自然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如何使干货不再干巴巴,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故事思维》给了我很好的触动与启发。
我们通常企图把自己掌握的观念、知识、技能一股脑灌输给对方,却往往并不关心对方是否接受,如果对方对你连起码的信任都尚未建立,接受你的知识和技能更似空中楼阁。一个好故事却能成为联结你和对方的纽带,激发他人对自己的最初信任,从而有进一步继续聆听下去的可能。
为什么要会讲故事?
记得我第一次接受阅美妈妈公益讲座的时候,主题定为——幼儿情绪管理与绘本。然而当时的我只是从绘本本身入手,不停地向我的听众灌输这本情绪主题绘本将情绪刻画地如何生动,教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有多么重要,我单纯地希望听我讲座的听众,能够接受我的理念和分析。课后有不少妈妈围过来提问:“楠子,给孩子读这类绘本真的有实际效果吗?”“如果我长期坚持了,真的能有所改变吗?”我立刻认识到,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忽视了听众的愿景与需求。
今年我再次接受了其他机构的邀请,进行类似主题的讲座。这次在讲座的初始,我就引入了我与乐乐共读情绪主题绘本的小故事,主要为大家详细描述了通过长期亲子共读的潜移默化影响与引导,乐乐如何逐渐学会清晰表达情绪,并尝试运用小技巧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经过。这次我发现,台下家长们的眼神出现了神奇的聚焦。他们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对亲子共读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信任,接下来我对于具体绘本的分析自然赢得了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由此可见,讲故事是获取信任的捷径。
任何有经验的人都可以通过讲一个富有真情实感、且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来提升自我影响力,赢得读者、听众们的心。
哪些故事可以讲?
第一类:“我是谁”的故事
当对方意识到你想通过论述来影响他们的时候,他们脑海中首先反映出的一个问题是:“这个人是谁?”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故事,告诉大家“我是谁”。
这类故事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神话、历史故事,经由朋友复述的故事,热门时事和寓言。相对而言,亲身经历相比其他形式更容易让别人了解你是“谁”,但是只要你选择的故事能够从某一角度揭示“我是谁”,那么任何形式的故事都能够转化为“我是谁”的故事。
第二类:“我为何而来”的故事
很多写文或者演讲的人,都企图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害怕把自己会从中受益的意图展示给读者和听众。其实拥有这种心态完全没有必要,只要你的目的,比如推广的课程或者产品能为他人带来实际的利益,他们通常是不会在意的。
如果你能用一个好故事打破对方的防备,用对方觉得合情合理的方式讲述你的故事,那么即使你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谋利,但由于你的真诚、坦率和丰富,反而会为自己赢得信任。
曾经听过一位在山村支教八年的教师,回来后奔走在各个城市之间为公益基金筹集善款,来听她演讲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然而这位看起来质朴的菇娘,用波澜不惊却坚定如金的语气,为我们讲述着支教中的点滴,不光有感动和成就,更多的则是心酸、委屈,甚至是一次次想要离开放弃的念头。最后她用“简单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总结她的支教生涯,那一刻她真诚的眼神,使得身临其境的我觉得真是朴素又饱含力量。当然,她的目的达成自然也不会差。
人们是愿意相信你的,你得帮他们一把,故事是个十分讨巧的路径。
第三类:“愿景”的故事
“愿景”在我的认知中,一直是BOSS给我们画饼时候用的词儿。用通俗的话来说,“愿景”就是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利益,提供什么帮助。
你之愿景,他之收获。
书中的一个例子说道,当人们准备听你描述寿司的味道时,你没有讲述一个活色生香的吃寿司的故事,而只是干巴巴地说“生鱼片味道还不错”。苍白地平铺直叙并无法给听众带来他们想要知道的事实。
而另外一个例子则非常好的诠释了如何讲述有关愿景和梦想的故事。
有个人来到一个建筑工地,那里有三个人正在工作,他先问第一个人:“你在千什么?”那人说:“我在砌砖啊。”他接着问第二个人:“你呢?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修一堵墙。”然后他又走到第三个人那里,问他:“你又在千什么呢?”那人正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千活,对他说:“我呀,我在修一座教堂。”
讲述愿景故事的关键,关键在于要把看似平淡的点滴编织聚集在一起,特别是那些让人倍感沮丧和充满希望的细节,对比呈现给大家。让听你说话的对方,觉得生活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点燃憧憬的火苗,这样才算是一个有价值的“愿景”故事。
第四类:“授人以渔”的故事
我们通常迫切希望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快速传授给对方,比如教对方如何写作、如何手绘、如何市场营销等等,如果此时我们能学会,运用讲故事的手段把“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在向对拆书帮感兴趣的小伙伴讲解拆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她RIA便签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如何从技术层面操作,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或者向他们展示拆书法给她们带来的实际便利。比如我可以通过讲述参加线下拆书,成功地运用拆书法实现了知识的更好内化和消化,如今已经在时间管理和结构思考力领域颇有心得;还可以描述一起拆书的小伙伴,通过参加定级,运用拆书片段的方法实现跳槽逆袭的励志故事,更为直观的向对方展示学会这项技能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和改变。
我们既要让人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什么,也要让他们了解你为什么要让他们这么做。我们讲的故事应该不仅能使人获取技能,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其他技能,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第五类:“自己经历”的故事
自己的亲身经历永远最能打动人和说服人,如果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某个主张,并且在生活中实践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讲个你自己践行它,并且有所收获的故事吧,没有比这个更能有效影响他人的。
第六类:“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如果在演讲演讲开始前,你感知到了有人会质疑你的理念或者做法,同样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打消他们的疑虑。这就像是我们在拆书定级中遇到的一个技能点——异议预防,在开始前首先设想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适用范围,通过一定方式在你的讲述中提前做好预防性告知。
讲个“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不仅可以打消疑虑,还能化解潜在的冲突。
文中有个特别实用的例子,一位团队负责人讲述他带领团队时候的一件事情:
我最近遇到的一个演讲者,在讲话时是这样开头的:“我是个数据员,下面的一小时会是你们这辈子最难熬的经历。”接下来,他开始讲他上次带领的团队在进行数据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引人发笑的鑫事。我们非常喜欢他讲的故事。他知道我们担心什么,并且想出了解决办法—“接下来你们会觉得很无聊哦”—就这样用一个可笑的故事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我们在现实中如果能带着一颗同理心,推己及人,提前通过故事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冲突,不但可以使自己赢得他人尊敬,也在无形之中让自己变得善良。
会讲故事是种特别独特的能力(西西妈简直与生俱来),它是一个人的生活心态、观察技巧和语言表述能力的综合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由你亲自演绎。
参考书目:《故事思维——影响他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安妮特西蒙斯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