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然读书打卡751天 2021/4/17《建构解决之道》② P38-47
代表性问句
9.赞美
赞美应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赞美有直接赞美、自我赞美和间接赞美三种形式。最有效的赞美,是通过提问问句,让当事人在回答过程中吐露自己的能力、自觉与善意,同时,当事人也能对于成功的方法更为意识化,并对个人自我价值更为提升。
赞美主要是针对当事人执行对他自己助益或有助于朝向目标达成的行动。
赞美还可以结合假设问句、关系问句进行间接赞美,或以振奋性引导使当事人自我赞美之意。(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怎么能够想的这么远?)
例如: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能够说话了,他会最感谢你这段时间为他做的是什么?他会怎么说?你又是如何能为他做到这些的?
10.追踪问句
若当事人找到愿意尝试的一个方向时,咨询师会以追踪问句追问当事人如何具体执行的行动细节;或者会积极引导当事人如何将晤谈过程所得,持续运用至平日行为或结束晤谈后的生活中,以强化当事人行动执行力与落实性。
例如:你在害怕的时候能够提醒自己要深呼吸,这真的不容易啊!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日后如何提醒自己继续维持这个方式?如果别人看到什么就知道你的改变是继续维持的?如果你的改变能继续维持,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对于晤谈的收获与改变,你会如何继续运用在晤谈结束后的生活中?需要什么才能使这些收获与改变效益发挥到极致?
11.还有呢?
在咨询师与当事人确认了奇迹、例外或进展的存在时,咨询师对于奇迹图像及其影响、进展例外情景与感受、有效方法与资源等,都记得多接着问”还有呢?”以使当事人进行联想,平行扩大思考。
提问后的态度
在咨询师提出问句后,当事人不知如何回答时即会沉默。此时咨询师也要保持沉默,以给当事人足够的空间思考,而此也是sfbt赋能当事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咨询师还可以于各种代表问句后面多接几次”还有呢?”咨询师特别需要知道,咨询师说什么或不说什么,本身都需有治疗性存在。
其他重要晤谈技巧与原则
1.以“澄清式自我揭露”与“温和挑战”取代面质
Sfbt不建议咨询师告诉当事人有关自己的过去经验,尤其是过去的惨痛故事,或直接建议当事人的个人体验。但是,若当事人说话内容中有矛盾或不一致时,咨询师需要与当事人澄清。咨询师的这种澄清仍扣着目标导向与优势观点。例如:“你刚说你痛苦欲绝,但又会记得照顾你的孩子,我很困惑这两件事如何能够同时发生?你又是如何同时兼顾的?”
有时当事人会坚持想指导咨询师的个人故事,那么sfbt的咨询师会先询问当事人认为获得这样的信息会有什么帮助,然后再针对当事人的需求简短地、就事论事地回应当事人,并且再尽快地回到sfbt的晤谈轨道上来。
Sfbt认为在咨询中没有所谓当事人抗拒的存在,咨询师对于当事人是以合作的态度与之共事的。 Sfbt将当事人的抗拒善意解读为一种当事人保护自己的方法,或者反映了咨询师没有贴近当事人的需求与目标,而提醒辅导人员要谨慎处理与放慢脚步。
2.重视”行动”成效体验,而不以”解释”来产生顿悟
Sfbt咨询师会尊重当事人期待别人改变的知觉,但不会过度解释其是否为当事人的焦虑或防卫机制,反而视这样的期待为当事人目前如何看待他们生活方式的表征。 Sfbt会运用提问问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引导当事人将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如“如果我问你老板,他会说,当他看到你有什么不同时,他就不会再一直指责你?”
Sf媒体十分重视行动也认为先有行动,改变了现况,感受与想法也就会跟着改变。 Sfbt坚信,当事人知觉的转变应由他自己本身来创造,顿悟并非一定要发生在行动之前。当事人往往在行动之后,其顿悟会更为真实实践。
3.关注晤谈过程与当事人非口语讯息的同步
在咨询关系中要了解当事人,常包括了解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过程。“内容”,指的是当事人的口语信息或所说的平面资料;“过程”意指当事人表达信息的方法立场与态度,也就是当事人提供信息时同时所传达出的感觉或影响。当事人的非口语讯息就是”过程”的一个重要线索。
若当事人的内容和过程的信息是相互吻合时,sfbt咨询师会简述和摘要内容,以确定咨询师与当事人,对其处境有相同的理解基础。
若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过程并不相符时,sfbt咨询师则会通过简述语意、摘要、澄清或温和挑战来提出这些不一致,或者,先暂且搁下,在稍后的晤谈中再提出。
Sfbt不会依赖非口语行为对当事人作解释,或是进行咨询关系的分析与探索,而是参考当事人的非口语行为,确认对话是否有捕捉到当事人的知觉或是可能性的征兆,进而继续修正提问问句或反应的方向。
Sfbt是一个参考当事人非口语信号但更看重语言运用、注意咨询关系也更重视目标的咨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