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学业不顺,一度有些躺平,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走出来,其中王霞老师的互动让我感觉自己迅速的回血,基本上已经熬过了最难熬的阶段。这个过程与最近在樊登读书上听到这样一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能够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帮助对方产生这种觉知,让他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带着他用提问的方式让他获得觉知,找到目标,找到自己的责任感,然后一步一步用例子的方法改变他,这就是帮助他人来获取逆商的方法。感觉自己自17号晚上预答辩结束到今天这9天的种种感受,就是一次熬过停滞期,走过逆境,提升逆商的过程。
最近我不断地放缓节奏,除了读书、运动以外,做的最多是事情是总结、复盘,我做了每日闭环、周总结、周计划、人生中的第一次季度总结,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上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整个的反思过程,我发现,我整个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一直感觉很痛苦,论文的完稿就是一个与自我畏难情绪做斗争的过程。我不得不直面我的真实感受,那就是完成这篇博士论文似乎并未为我带来很多的快乐,反而更多是负担和痛苦。4月23号在积微群听《认知觉醒》“游戏心态: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的领读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把完成博士论文作为一项任务,一项被学院重重考核的任务。我一直盯着论文本身,而很少看到其它角度。所以每当提及,每当开写,包括未来的修改,我更多持一种消极的情绪,心中总是想着赶快把这件事情了了,赶快写完就解放了。写作、知识创造产生的乐趣、价值和意义都处在我认知这件事的边缘位置。只有自己进展的稍微顺利的时候,才会想到这些积极的一面,更多地时候是一种背着负担和压力前行的疲累感。关键的一点是,我对此并不自知,也不承认,总是拿他人未曾经历,难以感同身受来为自己合理化。其实我在无意识之中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内在冲突之中,这种冲突一直消耗着我的热情、动力和智慧。所以,王霞老师说的特别对,你之所以感到痛苦是你一直没有真正弄清写这个论文的意义在哪,没有把你写论文这件事情的意义想清楚。你写论文就是为了毕业,所以你就很痛苦。你对你这篇论文是有感情投入的吗?真的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了吗?你这篇论文写完以后带给你自己、带给他人的价值是什么?这个论文写好后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写论文这个过程,包括这次预答辩没有过的过程会给你的人生经历上带来什么样的经验、什么好处?
其实这些问题我一直没有真正去想,或者觉得不必想,或者想的很表面。这几天不停反思、思考,我感觉这些平时没去认真想的问题恰恰是自己不愿接受现实,拒绝与论文和解,让自己陷入逃避、消极等内在冲突的关键。所以自己慎重的思考了几日,试图直面这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与自己来一场对话。
1.你对这篇论文是有感情投入的吗?真的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吗?
我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是有感情投入,但是坦然的说,我觉得我并没有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个论文选题。这个论文的产生更多是源自我与胡师兄的讨论。其实更多是胡师兄的想法。在我没有真正深入阅读文献的情况下,我听到他反复的给我说,而且我也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又恰逢我要选题。所以我其实是在偷懒、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论题。而在研究的推进过程中,好多时候因为是外在的而非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题目,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几度后悔,不想去做。同时,听理念是一回事,但在真正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已有研究非常少,所以在做的过程中,面临非常多的技术问题,我为此困扰不已,也让我一度不想写这个题目了。其实我自己在做的过程中都是懵懵懂懂,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包括专家们提出的题目争议,我自己也在不断自我质疑,在整个研究推进的过程中,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常常觉得底气不足,心虚的慌。所以我想,我是投入了感情,选题不能说很不喜欢,但是确实是内心深处是抗拒的,并没有真的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
2.这篇论文写完以后带给你自己、带给他人的价值是什么?这个论文写好后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其实我并没有真正深思过这篇论文给我自己带来的价值,只是偶尔和朋友或者自己独处深思的时候,轻描淡写的会想一下,我觉得这篇论文给我带来的价值有两方面:从个人生活方面,一是论文完成,自己就能够毕业了,可以进入工作岗位,慢慢经济独立,而不再被我老公一个养着了。二是家庭生活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能够比较坦然地备孕,生娃。三是我可以脱离每日学术科研的枯燥生活了,也不用住在学校宿舍了。从学术事业方面看,一是这篇论文一旦完成,能够对教师作业实践范式的有关研究空白进行填充,很有可能是第一篇有关教师作业实践研究的博士论文,能够有助于开辟自己未来的研究领域;二是我把领导学理论引入对作业的研究之中,感觉可以拓宽作业理论的研究视野,能够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对他人的价值而言,说实话这个我真的没有想太多过。但是在整个的写作过程中,可能是出于专业坚守,出于对教师群体的关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研究追求,那就是通过自己的这篇论文的研究,能够使教师群体的作业实践专业化获得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能够改变中小学现教师现有作业实践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在学生作业上的创造性。往更大的视角去想的话,在现在“双减”背景下,希望这篇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作业政策的制定,进而能够真正使学生作业不再是“梦魇”,而是真的能够发挥育人价值。
3.写论文这个过程,包括这次预答辩没有过的过程会给你的人生经历上带来什么样的经验、什么好处?
写论文的过程给我带来的人生经验其实还是蛮多的。除了学术训练方面的价值外,我觉得整个写博士论文的过程对我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有了新的塑造。说实话,读博士是一个奢侈又寂寞的过程。很多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一个人走在一条漆黑的道路之上,无人回应。特别是就我的论文而言,相关的研究关注度比较低。所以,我在写的过程中,更多是靠自己的分析、思考在摸索着前进。我时常感觉到孤单、无助。但最终还是熬过来了,不管如何写完了。整个的写作过程经历过兴奋、开心,也经历过低落、无助、停滞,还经历过创造知识的巅峰体验。其中每一个关卡的突破、每一个停滞期的走出,都让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从现在回望过去,感觉自己的确实内心强大了不少,情绪调整、心态调整能力都得到了跃升。同时,整个写作过程让我思考问题的思路发生转变,我这整个过程学到两点,一是做事要有大局观,重视顶层设计;二是要不断的监测和反思自己的推进进程。这两点都是从自己惨痛的教训中获得的。为什么要有大局观,做好顶层设计。因为,在刚开始写论文时候,只想着赶快动笔写,没有深思熟虑,所以写着写着不是被文献带跑偏,就是写到后来,发现由于前面的思考不够深入、全面、清晰,导致后面的研究特别是调查研究等难以有很好的数据,懊恼不已。现在感觉写论文也像盖一个房子一样,必须前期心中有数,把握好关键点,整体上做好比较准确的判断和构思,多花点时间在构思和反思上。二是,自己没能及时的掌握自己的写作进度,有些想当然地总结和推算自己的写作时间,导致最后写的很慌,根本没来得及修改,就直接参加了预答辩。特别是中间有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不停的在推进,怎么任务量还有那么多,自己到底还需要安排多少章节,要写多少字都不清楚,还觉得自己很快。当我痛定思定去直面这一笔糊涂账的时候,我制作了论文进程表,把不同级的标题、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完,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发现自己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任务量,而我还却陷在情绪内耗之中走不出,白白浪费这么时间。也正是这样一个统计,让我打起了精神,认识到如果自己再不投入,可能6月份想都不要想毕业,12月份也很危险。于是我开始计划每天的写作任务,每日统计完成量,定期回顾,还制作了写作专注力监测表,让自己把时间和精力更高效地利用起来。可以说从2月下旬到3月份,一个月左右的全力冲刺,才让我赶上提交预答辩申请的末班车,否则,今年4月份的预答辩就直接错过了。
预答辩没过给我带来的经历比较复杂,有点不想回望,但只有去做自己害怕、逃避的事情,才能够快速改变。所以我告诉我自己,还是去认真的想一想吧。就论文本身而言,一是让我体会到了人文学科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题的时候专家说我的这个题目是个创新,而预答辩的时候,专家们却对此提出争议。作为一个学术界的晚辈,我一下子体会到了学术的争鸣。这种争鸣很微妙,说不好自己就被误伤了。所以作为一个青年研究者,如何在未来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站位和创新性,这是个值得我玩味的问题。二是专家们提出的一些意见确实很好,促使我去进一步澄清自己的研究问题,也提醒我调整叙述和阐释方式,做到更加的开门见山,甚至要更加直白,更加接地气。就预答辩的过程而言,一是要提升自己的预答辩汇报质量。我一直有语速快的问题,这个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是自己可能过分紧张,所以导致汇报语速过快,总想说更多的内容,其实有时候可能没必要。二是就整个专家回应,应当形成自己的回应风格,尽可能地回答所有专家的意见,而不是听一些人的误导。这次回应本就不在正常的预答辩程序内,当程序出错的时候我们没有第一时间纠正。同时,由于被一些“权威人士”误导,让少说点,别占用太多时间,导致专家问题的回答不够充分。但是从现在来看专家团应该是想让我们都回答。所以阴差阳错,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够好。就整个预答辩失利这个事情的面对而言,对我而言,我依然觉得很难过,除了努力无果 的失落与无力感外,我知道我更多的是因为不甘心,因为很多不可言说的因素而不甘心。这件事情让我看趁机看清了很多的事情的本质和背后微妙的运作,也让我经历了很多以前耳闻但不曾亲身经历的事情。我感觉自己未来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处理事情的过程或许会更加成熟且有技巧一点吧。但是我必须要肯定自己的一点是,我这次调整恢复的速度其实已经刷新了我的记录,比起以前经历逆境,深陷情绪内耗而不能自拔,面对这么大的打击,其实我也算是快速回血了。
写到这里,原来因为预答辩不通过让我的锥心之痛似乎缓解了许多,原来因为要修改这么大工程量的博士论文,甚至要重写而带来的恐惧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了。现在需要转换并重新认识的是,这件事发生未必是坏事。正如王霞老师所言,事情发生了未必都是坏事。一是靴子已经落地了,在四月份的时候就知道未来一年的安排了,比之前不确定强很多。一件事情来了以后未必只有坏,没有好。二是即使这次没有过,其实自己并有很大的损失,无非就是晚几个月毕业,少赚几个月工资。三是自己情感上难以接受与迷茫,其实主要原因是在于内容太长了,毕竟有21万字,有畏难情绪。我应当坚信,这件事的发生未必是坏事,要相信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是发生在你身上的,对你而言,都是来渡你的。
当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然后就像王霞老师所言,让自己比问题大。我能做就是把自己的赢面扩大一些。一些不确定性的东西我控制不了,那我就把自己能确定的、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最好。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澄清自己脑海之中的想法,把自己关于改题目、结构等的想法写下来,使用项目法,弄清楚自己大概在什么时间,要做那些事情,大概要怎么去做,写下来,写清楚,然后脑海里不要有那么 的想法,就按部就班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