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不止一次和闺女说,要是妈妈的大脑能和电脑一样,可以搜索和查询该多好。偶尔那么一瞬间感觉大脑失联了,完全一片混沌,其实呢是记忆检索紊乱。
记忆的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输入、储存和检索。就像是一个文件柜,可以存储内容,并在有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有序储存,会大大提高大脑检索效率。根据我的自身体会,记忆的好坏有天赋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方法。
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高中时英语单词、数学、化学、物理公式都记得清清楚楚,高一时做过的数学题,高三都可以直接默写出来。大学时期学过的英语,过去十来年,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还能记个大概,我想这是跟记忆方法有关。
分享如下:
首先是喜欢或感兴趣,对于英语、数学、化学、生物不同学科我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而物理和历史、语文就是我的死穴和记忆盲区。历史的知识点读百来遍仍然记不下来,方法找了仍然无效,所以高中时英语老师提出如果我转到他的文科班,可以申请学费全免,还可以找老师补习地理和历史政治,我明确拒绝了,因为历史政治就是我的死穴,哪怕条件诱惑力再大,不擅长就是不擅长。
其次,针对不同的内容记忆方法不同,各有各的方法。比如数学公式,可以通过不断演算课后例题,掌握了基础再去引申课外习题;化学公式,通过理解强化记忆,再变成自己的一套联想记忆法,不管多久公式都不会忘。英语单词通过读音来记录,每个单词按读音分成几块,negative,分成ne-ga-tive,conversation,分成con-ver-sa-tion,这种记忆深入骨髓。
最后,上面两点其实都是针对学生时期的,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工作流程和一些关键内容,通过脑袋里不断预演,或者用笔记录下来,再去对照实际流程哪里不符,不符项再针对性强化记忆。
生活中,经常有人丢三落四,要么找不到钥匙,要么找不到手机。为了强化记忆,对于一些关键物品存放又担心以后忘记,小窍门是在放东西的时候,暗暗提醒自己放在这里啦,强化瞬间记忆;一些重大事情提醒,会借助手机上的小应用软件,提前设置提醒,比如家人的生日提醒;还有孩子的小提琴作业,每周末上完课后,在本子上列个下周练习清单,每次练琴之前拿出来看看,练习内容一目了然。
记忆的好坏,感觉跟智商关系不大,关键在于用心与否,用心去记录每一个重要时刻,每一个关键内容,工作、生活才会有条不紊。
看完《如何高效记忆》,我似乎明白了我的记忆盲区的根本。记忆盲区一般是人的弱项,首先在面对弱项时会不自主的选择退缩,所以我看书时并没有形成深度记忆,其次没有积极寻找辅助方法或工具,如重要关键内容用笔记录下来,多看几遍,或者通过复述方式加深印象等。
今天的晨读,让我总结了以前好的记忆方法,针对记忆盲区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