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我们那唤作“挂青”,竹篮拎上香花宝烛,才下来的春笋一头,清明果一碗,全家人浩浩荡荡前往郊野挂青去。
清明果,即“青团”,色泽碧绿,清香软糯,为清明前后江南地区的传统民俗小吃。各地风土民俗不一,做法也不尽相同,或蒸或炸,或带馅或不带馅,馅又有甜咸之分,甜者为豆沙馅,咸者为肉馅。
制作清明果,多数地区用野艾蒿,清明节前的艾叶,最为青翠鲜嫩。我们那用的是一种名唤“鼠鞠草”的野菜,做出的清明果又作“鼠麴草粑”。儿时听乡音,“鼠水”不分,一度将“鼠麴草粑”听作“水牛菜粑”,长大后才知,这“水牛菜”的大名原是“鼠麴草”。
鼠麴草,又名“鼠耳草”、“佛耳草”,每年冬月至次年四月,开黄色小花,全株萌生绵绵白毛细叶,先人历来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团的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有段文字: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
鼠麴草遍生于郊野,春光和煦,踏青赏玩,不多时便可寻获一小堆鼠麴草。采回的鼠麴草,洗净泥沙,细细剁碎了,混入糯米粉中加水揉成面团。醒发后,或搓成光滑的团子状,或压成饼状,或上笼屉蒸熟,或入油锅煎炸,天然清香,软滑如玉,趁热气,蘸白糖吃,一著入口,三春不忘,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