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头条,ID:翩翩翩,文责自负。】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布里奇斯在《转变》这本书中写道:转变的本质,就是自我重构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转折期,而转折期的心理历程有特有的规律。体现在转变的步骤上,就是结束—迷茫—重生三个阶段。
想起曾经年少叛逆的麦家跟嘲笑他的同学大打出手,被闻讯赶来的父亲当众扇了两巴掌后发誓再也不喊他爹,连续17年没有跟他说过话。直到父亲患了老年痴呆已经认不出他了,竟跟他说“你可以让老二回来看我吗?”老二即是麦家。那一刻,麦家才幡然悔悟,然而,一切都回不来了!由此麦家与父亲的感情经历结束到迷茫再到重生,付出了痛苦的代价,造成一生的遗憾!
为了避免类似的遗憾,请读一读《在你们离开以前》这本书。该书以子女视角反思与父母的关系,从“离别”“老去”“和解”“礼物”四个方面讲述两代人之间的深情、碰撞、疑惑与遗憾,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我们的父母,去感受、去体味、去珍惜、去行动。文笔清新隽永,真诚克制,催人泪下!
作者是知名青年学者、作家、主持人—毕啸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历任财新传媒、香港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制片人、主持人等。被媒体评为“中国新生代最高学历主持人。”
全书紧紧围绕南哥与其父母、奶奶,邻居、采访过知名不知名的人物、偶遇的夜市小摊贩、哪怕只是寂寞夜里在路边夜聊的人,等等。他们与父母关于离别、关于和解、关于爱的故事。小人物,大情怀。
1、体面地老去,适时地陪伴,随时做最好的离别
南哥想过父母的葬礼。
四壁白墙,无瑕透亮,像你们初来这个世界时一样干净。正前方,是一面宽阔的电子屏,放映着平日里给你们拍的照片和影片,一张一张,一幕一幕。
看着来送别的亲朋好友,静静地观看自己父母生前的集锦,听他们时不时地评论,南哥微笑,笑中带泪!这一幕,读哭了多少人?
毕竟,在中国,对于晚辈,这样想,思维绝对冷静超前!令我想到《滚蛋吧,肿瘤君》里身患淋巴瘤的主角熊顿自拍视频给自己的追悼会。音容宛在,斯人已逝!但意义却非凡。它让我们要记住,爱与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要永远坚持!
遭遇父母煤气中毒事件后,南哥触动很大,深度思索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他们就此离去,我这辈子到底有多了解这两个生养我的人?”“我像打开自己一样打开过他们吗?像爱自己一样爱过他们吗?或者,像看待一个平等、独立而完整的人那样看待过我的父母吗?”
这一连串的问,是在问自己也是在问看书的人!时不待人。南哥开始策划了只属于他们三人的生命艺术之旅,主题是“人生如何与父母说再见”。他把国内划分为十二个文化区,东北三省、环渤海、中原、大西北、大西南、港澳台等等。到二〇一九年底,他们已经旅行了八次,完成了这场生命艺术之旅的三分之二。
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他们并非简单地旅行。会互相拍照片和视频影像,会给自己和对方写信,会认识各地不同的朋友,他们在一场又一场旅途中不断打开自己,并把生命中的遗憾一个一个轻轻放下。这些都会成为他们一家人往后生命中最温暖和动情的礼物。
这是个需要时间、精力,更需要爱和耐心陪伴的过程!就像演员颜丙燕在她24岁到32岁8年间,推掉一切演出一直陪护病重的母亲和李琴陪伴她一病15年的父亲那样。8年,颜丙燕把母亲一点一滴地还原为那个独立的、平等的、完整的母亲;15年,李琴尽力让他父亲像一个有灵魂的人那样,体面地活着,就算他是个植物人。对于她们选择亲情,8年15年又何惧又有何不舍?
真心实意地过好当下,情真意切地表达关心和爱,当不辜负在人间作为父母儿女一场!就算下一秒离去,也心存坦然,不留遗憾!
诚如《庄子》记载所说:老子死时,他的朋友秦失前来吊唁,看到其他人过分悲痛,秦失对他们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秦失是讲,人来,有他出生的时机,人死,也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明白这些,也就不会被哀伤所干扰。
2、与父母和解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
书中父亲与奶奶的隔阂是因为家中贫困奶奶不让成绩优异的爸爸读书;奶奶与母亲的对立是因为彼此不知道如何对对方好;而南哥与父亲不予言说的复杂感情是因为父亲时常阴郁的形象、脾气暴躁、常常醉酒,让南哥惧怕不愿亲近,保持着某种遥远的距离。
还有一个女企业家秋,16岁离家再也没回去过,除了寄钱。她一直认为父母不喜欢她,甚至连给她起个名字都是“随便吧!”对于父母,她忌讳莫深如鲠在喉。直到汶川地震,父母双双罹难。她才反思自己的做法。
我们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带着各种烙印,从不同经历、背景、文化中跌跌撞撞、能摸索出一条父母之道,实属不易。每个人的父母都有不完美,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却是一样的。
也请原谅他们的不完美,就像小时候,他们也包容你的不完美一样,他们有时不懂你,不代表他们不爱你。即便有时你觉得他们不爱你,也请接受吧,不要因他们的错而绑架自己,要学会与他们的错慢慢分离。
正如书中妈妈说的“度人亦度己啊!你看,我埋怨了你奶奶大半辈子。不理解她年轻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对我。但她老了,我也尝试着去理解她的不易,体谅她的痛苦。为人儿媳,我能做的,该做的,我也都尽力了。现在你奶奶突然就这么走了,我所有的委屈和对她的埋怨都在一瞬间消失了。她活着的时候我尽力孝顺了她,现在才发现也是度了我自己。”
南哥与父亲的和解是在一句“谢谢”声中体味到的。当他说出“谢谢”这两个平凡的汉字时,内心五味杂陈,而藏匿在其中最大的情绪,竟是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与内疚,似乎是在为自己这么多年来对父亲的误解而自责,也是为自己终于与父亲的某种彻底的、完整的和解而喟叹、而动容。
与父母和解如释重负。而与父母的和解最终都是与自己和解。体悟到的那一刻,内心才是真的不再纠结、矛盾、痴缠和怨怼,才会真的放下,宽宥,那一刻,你才是真的轻松自在。
3、唯有爱和尊重,生命才是永恒
爱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问题专家,在30多年的婚姻咨询工作中,爱默生发现了经营家庭和婚姻的真谛——爱与尊重。
孩子自出生就成为一个独立个体,是需要被尊重的。尊重是平等、理解、信任、真诚,意味着对对方的无条件接纳。既接纳孩子积极、阳光、正向的一面,也接纳消极、灰暗、负向的一面。
记得书中讲到南哥8岁那年除夕的下午,一群灾民流浪到他的家乡。他妈妈让他回家拿些饼干来分给小朋友。他回去抱了十几筒青岛饼干出来,几位围观的乡亲窃窃私语,一位大婶笑我:“可不得了,这孩子太傻了。”妈妈什么也没说,把那十几筒饼干分了。事后我才得知那是妈回娘家准备的年货。那个年代,女儿回娘家,一家四筒饼干加一篮子鸡蛋,就是全部年礼。
爸有些发愁过年该怎么办。妈说:“没办法,孩子都拿出来了。如果让他这么小就认为善良不是真心实意的,他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句话让南哥铭记一生。
还有奶奶留南哥一起吃荠菜汤的情景。这不是一碗简单的荠菜汤,而是奶奶的心意,是表示她哪怕八十多岁了,她还有用,她还有活着的尊严与价值。以及南哥翻墙进院子跟奶奶道别的情景;奶奶跟南哥说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情景,无不说明南哥对奶奶的尊重理解和爱,这些,足以慰藉奶奶那颗孤独的心。
还有很多……
故推荐这本《在你们离开以前》,是南哥用爱和尊重来写就的群像故事,治愈书籍。它温情动人,读着仿佛看到你、我、他的影子若隐若现。它让你理解父母与子女一场,是既相互陪伴,又各自独立;既彼此盛放,又独自美丽;既不断和解,又用爱维系!
因为亲情既是一生的枷锁,也是一生的良药,既是软肋,又是铠甲!血浓于水,躲不掉!
既然躲不掉,那就请在你们还未离开以前,好好珍惜彼此吧!趁你们还在,做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