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了战国时期的庄子,他将道家延续下来,并吸收了一点儒家的内容。而除了儒家和道家两门学派,战国时期当然还有不少别的学派也在互相辩论,互相争斗,谁都想让国君用自己的学说,自己的思想。
比如“墨家”,它的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也就是反对不义战争,专搞防守的。这门学派的物理成就突出,甚至在防守方面打赢了鲁班。老师说初二的物理课上,也会学习墨子的理论,真的太伟大了。不过,据说他们平时穿衣还很节俭,那时候人们穿的都是宽衣长袖,墨家确认为这是浪费布料,穿的都是像背心这类基本没袖子,或袖子很短的衣服,是个很有意思的学派。墨子的思想理念都留存于《墨子》中。
还有“兵家”,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活跃的学派。但它的创始人比较晚,是战国末期的孙武。对,就是编《孙子兵法》的那个人,这本书也写了他自己的许多思想。兵家,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排兵布阵用的,其中比较有名的人物,如孙膑,吴起,他们也都自己写过书,为以后的兵家理论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法家”,也是在政治上有杰出贡献的一门学派。但与别的学派不同的是,它没有确切的创始人。不过著名的商鞅变法,就相当于法家代表人之一。有意思的是,韩非、李斯这两个在将来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在当时,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弟子。之前说过,荀子就是把法家学派里的一部分融合进了自己的学说里,主张“礼法并用”。而他的弟子,更是直接变成了法家学派的人。法家学派,就是以法治国,法律是必须存在的。上文提到的的韩非,就是法家中集大成者的。他将法家的学说写到了自己的著作《韩非子》中。不过很可惜,后来他被自己的师弟李斯给毒害了。
我在文中说的五个学派便是我们上课时重点讲的内容。但是,战国时期显然还有更多的学派。它们互相争辩,互相交融,取长补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交流鼎盛时期,这就是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