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出来了,小火把还有什么用?及时雨降下了,还用得着灌溉吗?先生一旦即位,天下一定大治,请让我把王位让给您。”许由说:“你已经把天下治理好了,这时我取代你,我是为了名位吗?名位只是实事的附着之物,我难道想要这个附着之物吗?小鸟在树林里筑巢,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根树枝,土拨鼠到河边饮水,所需要的不过是喝饱肚子。你请回吧,我要王位没什么用。厨师即使不肯下厨料理祭品,祭师也不会越位去代替他的职务。”
读完这个寓言,绝大多数读者会认为第一主人公非许由莫属,尧只是配角。庄子后学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庄子》杂篇之《让王》,开篇就讲到尧让天下与许由、舜让天下与子州支伯、舜让天下与善卷和舜让天下与石户之农四个寓言,被让的四个主人公要么以病推辞,要么逃到深山老林和边远的海滨去了。《让王》结尾,舜把天下让给北人无择,汤把天下让给卞随,后来又让给务光,令人想不到的是,北人无择、卞随、务光纷纷投河而死,因为他们太高尚了,压根儿没想过当天子的事,竟然有君主让位给自己,说明自己修养还不够,竟让人以为自己想得天下,真是耻辱啊,于是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说这些寓言的庄子后学显然把庄子“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的境界理解成不要名、不要功,为了所谓的清白连命也可以不要。但这样的理解真的符合庄子的思想吗?
如果我们打开《逍遥游》,尧让天下与许由的寓言之后,连着三个寓言,首先讲的是姑射山上的神人,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不以天下为务,却使五谷丰登。第二个寓言讲宋人带着礼冠礼帽到越国贩卖,越人断发纹身,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第三个故事讲尧治理好天下之后,来到姑射山拜访四位神人,恍然忘记了天下。
把尧让天下与许由的寓言与之后的三个寓言合观,就会发现这四个寓言层层推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尧为什么要把天下让给许由?因为尧真心的相信许由能够治理好天下,许由为什么不接受?既不是像《让王》篇所说的身体有疾、保命要紧,或自命清高,根本没把天子之位当回事,许由拒绝的原因他自己说的明白:一是名实要相符。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好了,我接受王位,名实不符;二是小鸟筑巢,只需要一根树枝,土拨鼠喝水,只需要喝饱肚子,对于个人的生活来说,不需要富有天下;三是不可越俎代庖。治理天下是你尧的责任,不干我的事。
接下来的寓言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神人“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也就是生活需要极低,与小鸟筑巢,只需要一根树枝,土拨鼠喝水,只需要喝饱肚子意思一致;神人什么都没做,却能使五谷丰登,也就是说,神人没有代替天道的作为,大地自然而然获得丰收,表明的是治理天下其实没什么好治的,顺天道就行了,不必强行造作施为,这与不可越俎代庖意思一致。
宋人到越国贩卖礼冠礼帽失败的寓言,是从反向说明,如果不遵循天道,强行施为,只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这个寓言喻意很深刻,宋国是商人后裔,是被认为最有文明底蕴的国家,礼冠礼帽代表着先进的文明,越国断发纹身,尚处在蒙昧阶段,把先进的文明推广到落后蒙昧的地区,却是水土不服,越国人竟然毫不理会。
最后,尧再一次出场,他平定了海内之政来到姑射山,见到了四位神人却恍然忘记了天下。尧为什么恍然忘记了天下?因为他明白了自己造作施为治理天下,与四位神人无所作为而使五谷丰收的自然之道相差太远了。
这四个寓言脉络清晰,语义连贯,一气呵成,阐明了“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的真正用意。“圣人无名”,得道之人不可贪恋权位。因为生活所需本来就很简单,吸风饮露,也能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的好身体,但占尽天下富贵,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好精神。“神人无功”,有何功劳可言?一切都是自然造化。“至人无己”,不要人为的造作施化。
从上述分析可知,尧才是第一主角,而许由、姑射山上的神人、卖礼冠礼帽的宋国人,都是配角。我们之所以把许由看成是主角,一是许由的话说得太漂亮了;二是没有把尧让天下与许由的寓言与后面三个寓言连贯起来看。
从四个寓言来看,庄子并没有不要名不要功不要己的思想,而是不执着名不执着功不执着己的意思。如果说念念不忘功名、不忘自己是执着,那么,念念要忘功名、要忘自我何尝不是一种执着。《让王》篇中为了辞让而躲入深山,甚至投水自杀的名士,难道不是犯了这个毛病?可知,写作这几个寓言的庄子后学,未知庄子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