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都忘不了大一时选修的英语口语课,不止是因为那个老师特别有名,风流倜傥会各种乐器,张口就是笑话横飞,更让人甘拜下风的是他可以模仿各种口音,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切换自如,甚至说起印度口音和日本英语发音都张口就来。
上第一节课下半节课的时候,他让我们每个人进行自我介绍,并且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和口腔动作。例如BBC不能瘪着嘴念,必须感觉口里含了一个圆球一般饱满浑厚;peace这个词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p这个字母念的太带感导致各种喷口水。
轮到一个三班姓郭的同学做自我介绍,他说的飞快,My name听上去像迈尼姆,还说,我有一个斯德仁的父亲。
老师忍不住了,问:“什么的父亲啊?”
“斯德仁。”
“什么?”
“斯德仁。”
最后搞了半天,才明白他说的是stern这个词,严厉的意思。
这个老师运用自己的模仿技巧一遍遍地学着郭同学的口音,全然不顾郭同学的脸色越来越红,都快滴出血来了。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但心里掠过一丝小小的不安。
郭同学上完这节课后就表示要转系。
我想英语口语对他来说,从此以后会是个噩梦般的回忆和存在。
回到现在。
免不了你在职场会碰到几个人特别讲究英语的口音问题,甚至为自己说一口英式英语特别骄傲,甚是高贵优雅。
但其实,英式口音是非常难以把控的,特别容易让人觉得拿腔拿调,有些做作。
我给大家的建议其实是,在职场里,除非你的本职工作就是翻译等专业英语人员,请大家把口音这个词忘记,而是在自己的语速和音量上先下功夫。
尤其是语速。
我感受过太多次会议中发言的某个人,可能是因为紧张,或者是想快速完成任务,一通发言噼里啪啦劈头盖脸地说完,而且还特别爱用各种缩写。
殊不知大部分底下听着的人其实可能一大半都没听明白。
但职场里,不懂装懂是种学问,可能当下也不会有人愿意打断问请问你刚到底说的是什么东西。
于是这发言的几分钟,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效沟通。
放缓你的语速,用尽量简单明了直接的说法,在遇到重要的词语时则要更加放慢,加重语气,同时观察底下听众的表情。
要知道,你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听明白,而不仅仅是说完。
如何考察自己的语速呢?大家可以把自己自然情况下说的英语录下来,反复听,再稍加练习。
一般来说,你自己听着感觉已经慢了一拍了,对要理解你说话的对方则是刚好。
对于母语和我们一样不是英语的同事说话时,则要更加放慢一些,用词简单,并且时不时和对方确认刚刚大家是否在内容上达成了一致。
“You mean we have to deliver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right?”
中文:你是说我们必须在这个月底前交付对吗?
当你听到对方比较复杂的句子,或者是你说了一句相对比较复杂的句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像上面一样,把这个内容paraphrase一下,paraphrase也就是换一种说法,来确认自己或者对方对谈话内容理解无误。
比如,对方说:“We have to slow down our recruitment plan, which is considered a little aggressive. I checked with our global HR VP, he said we need to hold till Q2 and possibly Q3.”
中文:我们要放慢我们的招聘计划了,这个计划被认为是有些激进的。我昨天和我们的全球HR副总裁问了下,他说我们要把招聘计划推迟到Q2进行,甚至Q3。
可能当下你听了这一段话,会想要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你可以问:
“So does this mean we cannot hire anyone for our department until Q2?”
中文: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到Q2前不可能为我们部门新招人了呢?
说完语速,我们来说说音量的问题。
我有个好朋友,说中文时伶牙俐齿,把女朋友可以说的一愣一愣的,可是一开口要说英文时,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声音咪咪小,简直就是喃喃自语。
其实大家可以仔细听下自己说中文的声音,然后再试着说一句英文。
然后,你试着把你刚刚说英文的声音往下降几个度,简单点来说,就是把音色压低一些些,再说一遍刚刚说过的英语句子。
是不是会觉得压低音色以后自己的英文听上去顺耳很多?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适合的音色,中文和日文适合把嗓子往上吊一点,听上去会更清晰和明快。而像英语和西班牙语等等语言,则压一些音色会听上去更顺耳。
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看外国人说中文的视频,很明显能听出他们说英文和说中文时那个调调的差别,在有些人这里会特别明显,尤其是刚学中文的老外,这中文会说的特别“咋呼”。
在职场里,没有人会纠结你的口音,甚至你的口音本身就比苏格兰人和日本人轻很多了,我们中文的吐字本来就给了我们一些发音上的优势。
所以,说慢一些,说响一些,压低一点声音,观察对方的表情,这都是做有效沟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