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不看新闻APP,什么今日头条,暴走新闻,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LOSER, 我都是不屑看的,感觉太LOW。虽然没看过来品头论足并不太合适,但是就扫到几眼的感官来看,基本上是以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明星又有什么新闻为主,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80后来说,对国家大事,莫论政事,我等草民无力改变;对于明星的花边新闻,确实我也挺喜欢看美女的,但是比起来我更爱看漫画,这些明星发生了什么关我什么事。
但是,这几年有一个新闻APP我很喜欢看,这个APP叫好奇心日报。
已经忘了是从哪个渠道看到这个APP的了,但我还记得,装上这个APP的原因肯定不是把它当做新闻载体来看的,而是因为其中有些关于最新的设计、国外的文化相关的内容很合我的口味,但是用的久了,逐渐开始看这个APP上的一些文章。比如城市与人的关系,比如国内外的一些事件之后的思考。说实在的,在我平常接触的媒体上,能看到些能引导人去思考的内容已属不易,在好奇心日报之前,只有金融时报让我有这种感觉,而金融时报毕竟以财经为主,对于社会民生涉及的不多。
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关心政治,谁赞成谁反对,谁是今日的王者,又有什么新政策发行,关忽我切身利益的,或许会笑骂几句,但也绝不会太久,因为我知道我无能为力。但是我唯一希望能保留的,是思考的权力,是选择相信的权力,我希望我,我的朋友,我的孩子,即便是在行为上漠不关心,甚至身不由已,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得有自己对于是非的判断,为了生存,我们可以装的世故,但心里的灯火,还是能留下一点微光。
而要有这种思考和选择的能力的前提则是需要我们能听见不同的声音。
对于好奇心日报,有人评论它是家良心媒体,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很多文章引用别的媒体的观点时,都给出原文链接,这种在很多国家几乎是准则的做法,在我们这片,鲜有媒体能够做到。而其很多直接翻译成中文的国外媒体的社论,则让我能稍微感受一下,关于某些事件,这个世界对我们的看法,我当然不会盲信,但是我相信,对于一件事,只有能从多种角度去看,才能更接近真实,而别人的不同的声音,则能让我的视野不那么狹隘,不说尊重,至少这是我喜欢这个APP的原因。
虽然没念过几天书,但是我也能感觉到,这几年的政府对于文化,对于思想的控制日益收紧,甚至于我能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我保证,我闭嘴不语,但是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还是希望用我的眼睛、我的耳朵去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听一听不一样的声音,思考一下与我相反的观点,来满足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谷歌已逝,甚至没办法用GOOGLE,已经变成了在网络世界上的我最大的遗憾;而现在,好奇心日报也停摆了,这个能让我管窺世界的小小窗户也被封上了。我知道,按照现在的说法,一个月之后,好奇心日报还能重新上线,但是我不清楚的是,重新上线的好奇心日报还是不是我所熟悉的样子,或是像亚历克斯一样,变成了一个无论好坏也好,丢失了自己的灵魂的陌生人,只是,希望你还安好,希望那些在APP后面的人,还能保持自己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并愿意把这些思考与我们共享。
晚安,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