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闻,最神奇的莫过于鬼怪妖魔。而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莫过于鬼怪。
——鬼者,源于我们对生命归途的思考;怪者,不符常理者皆归于此。
-1-
大部分奇闻轶事,总是流淌在大人们酒酣耳热之际,闲谈杂语之间。
纳凉的时候,摆宴请客的时候,请来匠人做事的时候。三三两两或是一大群人。
家乡的“龙门阵”就是这样子海阔天空摆起来的。坐下来可以摆,站着也可以摆;院坝头可以摆,田坎上也可以摆;歇着可以摆,干活也可以摆。
区别于家长里短,随随便便讲出来都是故事。儿时的我们总是搬来小凳子,选个最惬意的姿势当起合格的吃瓜群众。大概这些超出想象的东西,能极大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2-
正是因为关于妖魔的好奇,有了后来对《西游记》格外钟情,憎恶给师徒四人带来磨难的反派。
那是每个假期必然的消遣。为了看电视,甚至连作业都可以一拖再拖。
夏日午间,偷偷打开电视机,声音开得最小,津津有味的看大圣和妖魔周旋的那些趣事。
爱憎分明。那时的是非观里,妖魔总是极坏而又三头六臂,统统坏得不可饶述。以至大人悄悄来到背后,揪着耳朵大吼的时候,有那么一刻会认为家长并不比妖魔好多少。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也发现剧中的那些无奈和利益纠葛,何常没有自己的影子。
近来翻看到各种分析原著的文章,便又人云亦云的剥去儿时单纯。
-3-
关于鬼神之说,从远古的神话,到日思夜梦,仿佛都有他们的影子。
“举头三尺有神明”,村里的老人如此劝戒晚辈。好奇之下,曾经翻过诸如《搜神记》、《列异传》等白话本,大体都是些生活中的异事总总。
读完掩卷,除了理念和信仰,宣扬更多的却是劝人向善。正是因为把这种向善的力量深入生活,我们才会觉得原本无孔不入的鬼神,如此真实。
我不是真正的无神论者,也实实在在的用知识在武装自己。但会在不经理间恍然察觉,人们口中的谈资,趣闻杂谈,不脱窠臼,大抵都源于以上著述。
比之鬼压床、鬼打墙的惊险,我更愿意相信这里面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千百年来潜藏在人们心底的“基因”。
-4-
关于精怪(潜意识区别了妖怪),更因其植根于生活中形形中中的物事,才会直观的心存敬畏。
万物皆有灵,通过不屈与努力,得以化形通人语,行人事,至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后来看到《新白娘子传奇》,才发现原来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有其可爱和用情之处。每天放学,一涌而回的孩子们,又对法海老头的恶毒和执念憎恨不已。
无形中的影响放之于生活:家里的小动物,都会好好看养;大人眼中可恶至极的老鼠,臭虫,蚊子,虽然可恨,我也是一赶了之;在地里翻出蜈蚣蚯蚓的时候,又把土还盖回去……
-5-
有趣的是人心,深沉的也是人心。关于妖魔鬼怪,不正映照于心么?
至于哲学和信仰的问题,小饱肤浅,不敢瞎谈,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