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汇总】
1、如果不好好规划,再多的时间也会被浪费掉。
2、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3、因为接纳,所以幸福。
4、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我们不用抱怨社会,父母的自我成长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5、如果你真正想寻求理解,就要丢掉诡计和伪善。——史蒂芬·柯维
6、每件激怒我们的事情都能成为让我们理解自己的契机。让我们最烦恼的人也往往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7、挑战是学习的机会。把对于孩子的期待用于好好培养自己。
【周计划完成情况】
1、每天看半小时论文,共2个半小时。
未完成,看过两次,差了三次
2、数值分析视频5讲。
基本完成,只差最后一天的最后半讲没听完。
3、密码学一章。
未完成,有两天看够2小时,其他没有。
4、翻译练习。
一点都没完成。
5、晨读私塾
已完成。但不够深刻。
小结:差不多完成一半的任务,没有完成任务,不是任务制定的不合理,而是这一周是开学第一周,要处理的杂事有一些,心态上也没太适应,前面几天有点儿忙乱,后面几天开始步入正轨:一般早上数值分析和论文,中午晨读私塾,下午密码学,中间穿插着英语早读打卡、单词打卡、流利阅读打卡,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流利阅读打的很水,另外两个有时会占用晚上的时间。单词打卡马上要结束了,单词背诵对我来说好像用处不太大,可以把精力放到流利阅读上,在语境中背单词,还是多利用碎片时间做这件事情。我想再试一周,看看这一周的完成情况。
【下周计划】
1、每天看半小时论文,共2个半小时。
2、数值分析视频5讲。
3、密码学一章。
4、翻译练习。
5、晨读私塾。
【精简】
108的任务从最初的三个已经减少到一个(就这一个看起来也不好完成),删掉了另外两个并不代表不做(在平时可以多积累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养成的给娃说话时有意识的使用英文单词的习惯也不错),只是它们不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在进行时间规划时更有倾向性。这种安排不是我主动转变的,而是考试越临近越感觉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机会难得。现在的生活变得比较简单,工作上讲好我要讲的课(上午),生活上尽量地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晚上),每天看完要看得书,其他时间就是学习,开始有意识地推掉其他的事情,我比较享受现在有目标的生活的状态,焦虑的一点是为什么没有早点断舍离,行动上也没有早点跟进(又回到焦虑上了,唯有行动可破焦虑)。
【情绪】
开始认识到情绪是我最大的敌人,焦虑是情绪导致,拖延是情绪导致,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勤快地人,如果没有情绪的羁绊,我可能会生活得更轻松一些。那么我到底有哪些情绪呢?沮丧首当其冲,其次就是害怕。
1、说到沮丧,第一反应就是弄孩子的时候,接出园的时候还好好的,转眼间就哭着喊着要零食,或是要求其他的事情,这时候我表面上虽然还能保持冷静,内心其实很沮丧,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只有我的孩子这么不懂事,总是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回到家以后感觉很疲惫,接下来就是两种情况:孩子表现得很配合,想想娃还是很可爱的,平安度过这一晚;回到家后表现得不配合,积攒的情绪就会一股脑的倾泻出来,开始指责孩子不懂事、不体贴人。娃被震得一愣,时候往往表现得很温顺。
2、讲完后以后,如果讲的不好,也会觉得很沮丧,什么都不想干,这时的表现往往是心不在焉的刷手机。现在我讲课最大的问题是讲的太细,重点不突出。讲得不好,往往是说的比较多,就像满堂灌,学生有点儿接受不下来。
3、最沮丧的事情还是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自己什么都想要,结果却什么都做不好,在做取舍时总是该保留的没有保留,该舍掉的没有舍掉。总是觉得没有时间,我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事情。跟人打交道,总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好。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都说要接纳自我,接纳自己的情绪,多跟自己对话:我现在很难过,原因是……,我期待……,结果却不是,怎么样才能让我感觉好一些呢。我可以先做第一步记录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感觉不好,及时的把感受记录下来,有缓解、觉察作用,也方便日后自己归纳总结。
【孩子着迷电子游戏】
我参加的读书会的发起人张洵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寒假到亲戚家玩的时候学会了打电子游戏,自此开始迷恋,总是想玩,张洵的处理方法不同寻常,把她分享的方法记录下来:
最近的分享来源于我儿子在寒假时候接触到了一款游戏,疯狂动物园。然后他就很痴迷,有时候中午都着急吃饭,赶紧玩一会儿。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停的觉察自己。我并没有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我只把我的感受和想法告诉他了。因为我知道他终归会离开我,在离开我的时候他有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我非常想要的长期效果。
“孩子的成长,是从父母的控制中慢慢放手的过程。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这是一种亲情的悖论,却是教育的真谛。”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可以给孩子提各种要求,却无法强迫孩子按照你的期待生活。跨越过度控制,减少控制欲望,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和父母的控制欲望相对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伴着身体能力,思维水平,知识眼界的扩展,也是一个自我控制欲逐步生成的过程,孩子也希望能够以某种形式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望不进行调整,必然会和孩子的控制欲发生冲突。
当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游戏的时候,我问他,你觉得怎么样?你可以自己掌控时间玩游戏?他说,痛快!可是为什么哥哥不能这么痛快的玩。昨天睡前我问他,这个游戏你觉得哪里好玩?他说了一堆。最后说我现在真的有点停不下来。我说那就告诉自己,我觉得游戏很好玩,现在真的有点停不下来,这是可以的。我也分享了我和爸爸大学时代玩游戏的经历,真的也是痴迷了一段时间。我说玩游戏本身就让人快乐,这不是坏事,而且游戏里的任务,关卡也会让人有成就感。暂时管理不好没关系。我说过ipad是你的,你用他做什么,我不会干涉,这是你的权利。不过我邀请你每天中午陪我打20分钟羽毛球,另外你要和学习的时间分配好。我相信你慢慢会知道每次玩多久,玩多长时间合适,还有可能会觉得它没啥意思。当然我现在和孩子制定规则,也是可以的,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很容易。我只是真的想尝试接纳,信任,陪伴孩子走过玩游戏这一关。
我一个朋友对我说把玩游戏的时候可以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可能目前这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时间的利用不是优先级排序,我更渴望孩子跟我交流游戏心得,在我面前是安全的,哪怕他在外面犯了更大的错误,知道回家永远是被接纳的。接纳并不代表我什么都不做,比如我增加的中午打球,就会占用点他午休一部分时间,而且他很享受我们打球的时光,我自己也是。打球的一来一回,就把当天的语文古诗成语背诵了,节约了很多写作业的时间。
我们总是在控制控制再控制,可是当孩子离开我们视线的时候,他总是会补偿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而且是过度补偿,难以填满的补偿。与其那样,还不让早一点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关。张洵的做法耐人深思,如果有后续的进展,我也会及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