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玛蒂•兰妮的作品,《内向心理学》。
昨天,我们知道了,内向者的职场之路通常更加低调和艰辛。他们不会主动展示和推荐自己,也往往不愿意在会议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通常节奏会慢一些。
内向没有错,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小技巧,进行自我提升。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内向者的职场之路也可以很精彩!
那么,内向者应该如何应对内向性格,获得更加满意和美好的生活呢?
01找准自己的节奏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节奏,就像各种不同的动物一样,有快有慢,有温柔,也有冷漠。如果你硬要让他们违背自己的天性,他们都会痛苦。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以至于一事无成。确立个人节奏,让精力与做事达到平衡,事半功倍。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要知道自己的高峰和低谷,认真地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精力。
在赵静的《内向者优势》里面写到,有个企业家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很低,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状态,他发现自己在经过周末休息后的前两天,状态最好,他就将一周内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这两天来完成。
他发现每次开完会后,都会筋疲力尽,工作效率也开始变得很低,于是他就有意识地尽量将会议安排在下午下班之前,避免当天的工作受到影响。
并且他知道,在他所能承受范围,自己每周最多只能参加一次聚会,不然,他就会感到精力不济、精神萎靡。
对于内向者来说,这种节奏的控制至关重要。
02确定优先考虑的事项
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在想象中你能紧紧抓住的任何事物,最终都能够为你所拥有。”
当你学会欣赏自己的个性,并安排适当的节奏时,可以开始进入下一步,确定那些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把我们的精力,用在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对于内向者而言,确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那个值得聚焦的点,根据你的目标确定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逐步分析哪些因素阻碍了你完成目标,你将如何跨越那些障碍。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重新评估你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看是否合适,或者需要稍加调整。
03确定自己合适的界限
当你确定好了恰当的生活节奏,并知道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是什么,接下来就该为自己确定合适的界限,来保护自己。减少外在的刺激,给自己一些空间,来恢复精力、实现责任和目标。
我们都听过不少牛人的故事,这些人在专业领域能力绝对出类拔萃,可私下里要么高冷,要么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有平时对任何人都无微不至、来者不拒的。
反倒是因为私底下的“不近人情”,他们给自己划出了充足的边界,养精蓄锐,才好在沙场上继续打怪。
建造了一代苹果帝国的史蒂夫•乔布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和他合作过的人都吐槽过这一点;而他私下的行为也是非常孤僻的。
在节目中一直温润如玉的蔡康永,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冷漠”的一面。
他的冷漠,在于他自动屏蔽并拒绝和自己不相关的事情。他不参加别人的婚礼;不送生日祝福、节日祝福;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不想相处的人就赶紧找空隙溜走……
他主动与人保持距离,不消耗自己过度的热情。
一些行为看似不近人情,却正是因为给自己设立了界限,决定了让哪些人和哪些事进入,而将一些无关紧要、消耗自己的食事物排斥在外,才给了自己和重要的人更大的空间。
该温柔的温柔,该冷漠的冷漠,该回避的回避,该重视的重视,这样才能保护自我、理解自我、并茁壮成长。
-【总结与感悟】-
今天,我们了解到,对于内向者来说,个人的节奏,让你学会确立自己的步调,既能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又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或精疲力竭。
优先考虑的事情,让你明白哪个目标对你最有意义,以便将主要精力用于达成那些目标。
个人的界限,帮你划出一个范围,好将刺激保持在“正好合适”的范围,既不太多也不太少。
根据这三点建议,接纳自己和善待自己,获得更加满意的生活!
知道自己的高峰和低谷,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生活更加从容。
对于内向和外向,我认为并无绝对的答案。从我自己和身边的人来分析,发现很多人并不是外在表现得那么简单,也许有的人看似内向,实则外向。有的人看起来冷漠,实则充满了热情。他之所以表现得那样,实际上是并不想消耗自己的的真诚与热情。我记得有人说,要么不说话,要么说真话。不必因为说了一句假话,而去用更多的假话来掩饰或证明假话的真实性。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说话。
说起话多话少,我想起来儿子,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小学时候,他的班主任是全校最严厉的,无论多么调皮捣蛋的孩子,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儿子与他多次发生冲突,他觉得非常疑惑,问儿子在家中是怎样与我们相处的。我说儿子从小时候开始观察到,对他的教育,温和比严厉更有效果。在家里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可以做到尊重与理解,他都是极其乖巧的。
老师也很费心,采取了怀柔政策,还是不见效果。因为儿子不大与他交流,他不知道儿子的真实想法。而儿子在家里,包括老师到我们家家访时,儿子又表现热情好客、恰到好处。这让老师觉得头疼而沮丧。以至于我经常被请到学校,当儿子一听要给家长打电话,又立即改变了态度。
儿子进入初中之后,遇到了一个温柔的班主任,她善于理解与尊重孩子。儿子理解老师的辛苦,支持她的工作。刚开始儿子也不大与她交流,到了初二之后,他逐渐了解了老师的为人,也会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正面的,也有负面。在老师的耐心的引导下,鼓励他积极的言行,批评他消极的想法,引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让儿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师也经常和我沟通,让我更加了解儿子在学校的状态,平时话不多,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双手插兜,侃侃而谈。对于他的朋友们,他们湊在一起,也有说不完的话。
所以,当儿子问我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我给他的建议是,接纳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什么能让自己开心,就怎么选择,没有一定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