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师在录这篇文章的时候,说完题目一个孩子就很感兴趣说:“为什么呢?”于是我把文章给他看,他看完之后想说“我很讨厌这篇文章!”
从感兴趣到讨厌,前后也不过五分钟而已,那我们不妨去想一想: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先让薛老师带着大家点评一下文章,再分析原因吧。
1.朋友梅子的老公被公司安排到德国工作,她和九岁的儿子泽宇作为家属也跟着来到了德国。他们把儿子送到当地一所小学读书。
〖这是事情的背景,也是家庭背景。你要写德国老师,肯定要先去德国,这样才有机会体验德国老师的教育理念呀!当然,去德国也是要有原因的,哪怕是去旅游,也要有个由头才可以。〗
2.一个星期之后,梅子接到儿子老师打来的电话,叫她去学校一趟,说是想了解一下泽宇在家的学习情况。
〖从时间上看,一个星期就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去学校以便了解学生情况。这老师是够勤快的!不是说“物以类聚吗?老师都这么勤快了,为什么会喜欢懒家呢?当然,这也是故事的起因。〗
3.梅子来到学校,一个中年女老师热情地接待她,请她到办公室坐,然后微笑着问:“您好!请问您是不是每天陪着您的孩子做作业?”梅子回答:“是的。”老师又问:“请问您给孩子检查作业吗?”梅子回答“是”之后,暗自得意,心想老师接下来肯定要夸她对孩子关心,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没想到老师却说:“希望您以后让您的孩子单独完成作业,不要给他检查。因为我们检查他的作业时,发觉他没有做错一道题,这样我们无法了解他的学习进度,也就无法对他辅导。”
〖老师热情地接待,请梅子坐,微笑着问,几个动作一出来,形成细节,直接体现了老师的热情与真诚。老师问的两个问题并不是针对孩子,可见说是了解学生情况,不如说是了解家长情况。
梅子暗自得意,说明她习惯了中国学校里老师对家长的要求: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家长做到了这些,老师会很高兴,没有做到,会被指责为什么不关心孩子。所以梅子说这些的时候自然会得意,做得这么到位了,老师总不至于还不满意吧?
当然如果老师表扬了她,那就不是德国老师了。所以一个”没想到“就要转入德国老师与中国老师的不同的重点内容了。老师的要求也非常奇怪(相对于中国老师而言):不能帮孩子检查作业,因为你做了这些,孩子就没有机会犯错了,老师就了解不到孩子真实水平和学习进度了,那自然没有办法帮到孩子。
中国的老师就不这样,他们巴不得家长把事情做了,自己改作业的时候只需画几个勾就算完成,一来省事,二来孩子作业做这么好,还是自己教学成果好的体现呀!至于是孩子真正掌握了,还是家长自己辛苦自己再当一回学生帮孩子做的,他们就不关心了。更有甚者,孩子做得不好,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家长骂得抬不起头来!
可是家长勤快了,孩子就会跟着勤快吗?做错了有人帮着改,他还会认真吗?别人会检查,他还会学着自己检查吗?所以家长勤快了,孩子却越来越懒了。
倒是有些家长明智,孩子找他来听写的时候,他会说:“学习是你的事,我只负责签名。”孩子找他来检查的时候,他会说:“学习是你的事,你要自己检查,发现错误最好,发现不了,那就错一次。”孩子发现家长指望不上了,就自己搞定,而且所有的事都安排得非常好。〗
4.有天晚上,泽宇洗了澡之后主动要求洗自己的衣服。梅子忍不住问:“今天怎么变得这么勤快呀?”泽宇一脸认真地说:“这是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接着又说:“妈妈,你去拿手机给我录段视频发给老师,老师要检查。”老师收到梅子发的视频之后,回复表示感谢,并提醒她平时多鼓励孩子在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看来,在中国的时候,孩子是不自己洗衣服的。因为家长都做了,他自然可以心安理得地穿上干净衣服。好像家长把家务都做了,孩子就会集中精力学习一样,但事实是孩子没有家务的时候,也不会集中精力做作业或者学习,而是集中精力与家长斗智斗勇,想方设法玩游戏。再说了,总是学习,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做家务也算是一种放松方式吧!〗
5.在德国,梅子遭遇过一件尴尬事。有天早晨,泽宇去学校了。梅子看到桌子上有他前天晚上做的手工——一张卡片,这是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儿子忘记放在书包里,没有带去学校。她赶紧拿着卡片去学校,找到老师说明来意。老师一脸严肃地说:“这是您孩子自己的事,他忘记带手工作业应该接受批評和惩罚,这样他下次才会记住,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随后老师叫梅子把卡片带回家。后来梅子听儿子说,他因为忘记带手工,老师罚他在学校重做一个。
〖学会为错误买单也是一种成长当然是自己为错误买单。孩子的错误不等于是家长的错误,家长没有必要为孩子弥补错误,掩盖错误。如果孩子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带什么东西,家长就会送过来,他还有必要在去学校时候检查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吗?
薛老师见过孩子住校一个星期,家长要跑七八次学校给孩子送东西的。其实东西并不太重要,一个星期不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年薛老师上高中住宿,一个月回去一次,中间要是有个变天,是没有人给送加减的衣物的。要么就冻着,要么就热着,直到自己长心长肺,知道照顾自己为止。现在的学生,有几个会傻到挨饿受冻的?没有衣服,他不会借同学一件穿呀,这样还能增进同学友谊呢!〗
6.一个周末,梅子一家三口去附近公园游玩。有个小孩在嬉戏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手擦破了皮,有点渗血。小孩哇哇大哭,家长很着急,抱着他要去诊所。泽宇跑过去很大方地对小孩家长说:“这位妈妈,我带了急救包,他的伤我能处理。”孩子的妈妈连忙表示感谢。这一幕倒是把梅子给看呆了。儿子随身带了急救包她根本就不知道,更没想到儿子会这么冷静地帮一个陌生小孩包扎伤口。梅子后来了解到,儿子的学校专门有学习怎么应急处理的安全知识课。
〖每一个长大后生活过得一团糟的人,小时候都有一个事无巨细都帮着办好的家长,比如薛老师。好在薛老师有一个优点,就是再差的环境也能适应。
没有人照顾,自己也不会照顾自己,那就得让自己适应差的生活。于是这样的人虽然生活一般,却没有了斗志。因为什么生活都可以,他为什么要去为好的生活去奋斗?好容易学习了一点生活技能,却也因为不必去用而忘却,所以最后的生活一团乱麻。
精致的生活源于自己的追求和设计,无须设计也能过得去,人就废了。看故事中的孩子,因为生活中有需要,居然在学小学就学会了应急处理的安全知识。薛老师现在都不会呢。
本周二(2017年4月18日),薛老师在地铁上不小心踩了一个小孩子的脚,孩子脚上本来就有伤,所以就出血了。孩子爸爸十分生气,但薛老师除了会道歉,说几句对不起以外,别的什么也做不了。倒是力图老师学过急救处理,帮孩子处理了伤口,还和孩子成了好朋友。一件可能往坏了发展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急救能力和沟通能力,变成了好事。故事中的孩子不也帮了别人,得到了别人的感谢吗?
后来薛老师就在想,我当年是不是上了假学校,读了假书,才有了我这样一个学习还算凑合,但生活能力如此之差的人。虽然薛老师也懂得人生无假设,但我还是会想假如我在德国学校读过书,可能知识方面不一定有多好,但生活能力一定会顶呱呱的。
当然,家长因素也要考虑,如果家长不改变,可能再好的教育也教不会孩子。因为在学校七八天养成的好习惯,在家一天就给毁了。上学的时候天天早起,一放假就必然睡个懒觉,好像是学习很累一样,恐怕是有人给了孩子这种暗示吧!〗
7.上个星期,泽宇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卖巧克力。学校提供巧克力叫学生去街头卖,所赚之款交给学校用在教学活动上。梅子以为把钱拿给儿子就行,没想到儿子坚持要自己去街头卖。他说,老师讲了,家长可以在家教孩子怎么卖,但不能作假。一经发现有孩子没有去街头卖巧克力,家长和孩子都将受到处罚。卖多少不重要,主要是锻炼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培养自信,让他们懂得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学校的这种作业真好。不是做题做试卷,而是参加社会实践。
中国的家长会想: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用来做题,参加这个有什么用,甚至想把钱出了,让孩子不必受罪。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是受罪,卖巧克力是受罪,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以后参加了工作,会爱上工作吗?是不是每种工作都是受罪呢?可是不工作怎么办?中国家庭里的“啃老族”恐怕就是这样的想法造就的吧。
相反,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不论结果如何,他们会体会到生活不容易,会体谅家长的付出,也会遇到困难想办法,没有办法的时候去学习办法。自然长大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受罪,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了。〗
8.梅子说,一开始她很不适应德国老师不让家长管孩子的做法。现在终于明白,做一个“懒”家长不管孩子,其实就是最好的管。
〖改变是要经受阵痛的,不管是好和改变还是坏的改变,都有这个过程。好的改变身体累,但心里快乐,坏的改变身体舒适,便心里受煎熬。梅子开始很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就像猴子想变成人要断掉尾巴一样。它会想:断掉尾巴会不会有风险?断掉尾巴会不会痛?断掉尾巴还能不能在树与树之间来去自如?如果改变,它永远是猴子。可是断了尾巴之后,就会想没有尾巴之后的办法去生活,于是它就变成了人。
愿我们国家,我们的世界,多一些肯砍掉尾巴,最后变成人的家长!〗
分析完文章,再看孩子为什么讨厌这篇文章。因为他的家长对他呵护有加呀!虽然他嫌妈妈烦,可是他并不能离开妈妈过独立的生活。虽然他的卡里有几十万的压岁钱,可是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根本不会自己生活。他想改变,又怕改变,就像那犹豫着断掉尾巴的猴子。虽然他可以上完课后以不想回家为理由在这里呆上半天来表示叛逆,可也只是叛逆,不是独立。
独立的孩子不会对家长的所有做法表示不满,他会有自己的判断,接受对自己有利的做法,心平气和地向家长表达自己对其他做法的不接受。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家长:你可以不必管我,因为我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可是他做不到,于是他看到文章,也看到自己的问题,心里不爽了,当然就会讨厌文章。
与其说他是在讨厌文章,不如说是在讨厌自己吧,只是他不肯,也不敢承认罢了。
呵呵估计薛老师的这篇点评,他也是不敢接受的。
不过有一天他能够接受了,他也就能正长大了。
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