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十分的复杂,绝非短短的一段交流、几个表情、几个动作就能够迅速了解并做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需要掌握一些了解他人的有效技巧;然后,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与决策,比如:日常的工作沟通或者工作安排、面试与录用、与他人进行商业合作等。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把握复杂人性的技巧,那么就能够妥善处理好识人、用人、做人等各种活动。
接下来我将用四个维度,来说明我们可"看到的人性"
01
准确识别他心中的两种观念
每个人因为经历、背景的不同,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对事物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就是他现时的、且一定时期内固定的认知,它会有明确地告诉观察者:人们反对什么、认同什么。这种认知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别:工作观、生活观。
比如:他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就肯定有一些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看法。
举例,一个刚做招聘的人事专员,把营销管理简单的理解为推销产品;一个刚做采购的人,也可能把采购简单的理解为买进低成本、合格的东西。
通常,我们需要借助言谈交流、现场观察来判定一个人心中的这两种世界观,透过他的世界观,我们可以预测这个人的大致工作与生活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朋友日常都在读什么样的书、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业务时间都用来干什么、喜欢看什么样类别的电影,来推测他的工作观、生活观;也可以听听他对各种事物、现象的看法,来判定他的理解和认知。举例,一个业务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的人是不太可能用心尽力地去做好他本职工作的;一个喜欢结交狐朋狗友的人,是不太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照顾家庭上的。
然而,因为人性的复杂,所以言不由衷的、说一套做又是一套的人也是存在的。所以,察言观色,耳目并用,是识别人们心中真实的想法的重要技巧。
一个人如果内心忧虑,那么他的外表就会显得疲劳;如果身心疲惫,那么他的神色就会显得灰暗;如果内心欢喜兴奋,那么瞳孔就会张开、炯炯有神。所以,当一个人用言语去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时,脸上却没有相应的神色出现,那么他的话就是违心之语;如果一个人说不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脸上却露出诚恳可信的神色,那么只是因为他不善于口头表达。
正所谓: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通过别人的言谈,了解他认同什么、反对什么;通过他的认同与反对,进一步推断他的心智是否成熟、正确。
同时,“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心中所想、判定其言谈是否真实,还要多观察,观察他的神色、观察的他的行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识别出他心中的工作观、生活观等。
02
全面观察他对别人的态度
一个人对待别人的态度,会影响、甚至固化他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对待他人的态度,那么会造成我们日常人际交往寸步难行。
与人相处时,需要两种心态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一种是关心他人;一种是尊重他人。关心是爱心、尊重是敬心。这两种心,缺一不可,其中爱心比敬心更重要。
如果只有敬心,只是尊重他人,在他人面前表现的很谦卑、恭敬。没有用爱去感化他人、关怀他人。时间长了,人们的关系就会相互疏远,显得毫无人情味。
如果只有爱心,只是毫无原则的关心,爱护,不懂尊重他人,那么就会出现偏袒、溺爱,这样的爱心是不能长久,最后也会因为没有端正的行为,而让人们关系最终走向破裂。
很多相爱的恋人在分手时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明明知道对方很爱她(他),但是就是觉得缺乏那么一点距离、礼节、私密、一点尊重。爱不能毫无节制的,要加入恭敬、谦卑,这样才能长久的包容对方。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再辅以关怀、爱心,这种待人的态度,会让我们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游刃有余,为人处世方面也会一帆风顺。
爱和敬两者之中,“爱”属于情感,“敬”属于理性,若是“敬”的成分重,就只能招致那些理性至上的人物,这些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欠缺了人情味,容易有流弊;“爱”的成分重,容易得众人之心,而且那些被感化的人很愿意为你做事,能得到最大的帮助。
掌握“爱敬”这门功课的办法是“诚”,人们都很精明,用来欺骗的“爱敬”最终不会成功,只有来真的,才能有效。
03
仔细观察他的情绪反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对人的情绪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通常我们会受到六种本能的情绪反映控制。
这六种情绪本能反映是:“杼其所欲则喜;不杼其所能则怨;以自代历则恶;以谦损下之则悦;犯其所乏则婟;以恶犯婟则妒”。
喜好,是因为满足了他的想要的东西;抱怨,是因为没有认识或者发挥他的长处;厌恶,是因为对方自我夸耀、自我表现;高兴,是因为对方谦虚自损、甘居人下;生气,是因为别人冒犯了自己的短处;妒恨,是因为对方长处正好是自己的短处。
人性,就在于把得失看的太重,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这是人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坏事就是容易迷失自我,被得失奴役。
人性好胜,所以喜欢他人的谦卑,他人的谦卑意味着自己身价的抬高,所以用谦卑的态度去处世,别人就会很高兴,因此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人性都喜欢扬长避短。别人批评自己的短处,这就正好摸到了老虎屁股,就会愤怒。
人性都妒恨那些故意凌辱自己的人。
所有的这些,可以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人,总想要处在他人之上,与其说是六种情绪反映控制了人,倒不如说是人类的欲望影响了人。
04
预测他的行为
我们要识人、用人、做人,除了观察他人、自己的观念、态度、情绪反映外,更重要,我们要预测并把握自己的行为。
君子接物,犯而不校。不校,则无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小人则不然,既不见机,而欲人之顺己。以佯爱敬为见异,以遇邀会为轻。苟犯其机,则深以为怨。
所以高明的人在待人接物时,不会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冒犯,不计较就会显得谦虚退让,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了。但是见识浅薄的人却不是这样,这种人既不能正确地审时度势,又要求别人听自己的;他们假装敬爱别人,以这种态度来使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要是别人不经常邀请他,他便会认为对方轻视自己;如果别人侵犯了他的利益,他就会怀恨在心。
这就是高明与浅薄的区别,所有的观念、态度、情绪反映,最后都反映到了我们日常的行为。
更重要的一点,不是每个人都是高明的人。所以对于那些不明白我们的长处、而冒犯了我们短处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这种现象就如同,世间多的是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一样非常的正常。
我们自己不是圣人,就没有必要去苛求别人是圣人,这是严己的表现;这才是高明的人最终表现出的行为,容人所短、用人所长是宽人的表现;不苛求他人,只提升自己。
一旦我们受到了浅薄的人冒犯、轻视、嫉恨,我们就更应该自嘲、自贬,以避免自己被人伤害,预防才是最好的保护。
写到最后
从认知到观念,从观念到态度,从态度到反映,从反映到行为,这四个维度是一环扣着一环,每个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们在认识人性时不仅要了解每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把握整个过程的因果、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从系统上去理解、把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