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三天,数学课上了三节。
这三节数学课,我们在关注哪些关键词呢?
第一,课堂规范。
先问孩子们:“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有哪些规矩呢?”
孩子们反馈给我:回答问题不能只能说结果,要说为什么;要举手发言;作业得星星,星星收集一定时间可以抽奖;改错的格式等等;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张开,食指和大拇指弯成“C”表示想要上厕所。
在孩子们反馈的基础上,我们又制定了如下的规则,特别是一个同学发表意见后,另外的人都必须要做出反应,具体的反应有三种:我有表扬,我有疑问,我有补充。
我们约定了三种手势:我有表扬——竖大拇指;我有疑问——食指弯成“?”;我有补充——比“耶”的手势。
然后,让他们猜猜:老师最先请谁回答问题。孩子们都猜有疑问的,有补充的。我说:“在我的班里,我首先在乎为他人送上赞赏的,当然我先请竖大拇指的孩子,因为我们都需要他人的肯定。然后是请有疑问的孩子,因为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其实是在为课堂提供智慧。最后是请有补充的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仔细倾听,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课堂就这样推进着往前走,让一个发言接着一个发言,因为补充的人有可能会转移话题,让问题不聚焦。每一个起来发言的人,首先说:我有XX,然后陈述自己的理由。
昨天上课的时候,开始实践这些课堂规范。
我们用了学力单,让孩子们先思考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格式,以及计算的方法。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学力单,尤其是有法一、法二、法三。估计很多孩子都有些懵。不过没有关系,这正是需要我们规范的地方。
正式上课时,在估算环节,我们用了上面的课堂规则,孩子们围着第一个孩子的发言:最大的相比相差很多,所以是淘气多一些。表扬的说有逻辑,提出疑问的说不能只看最大的。
精算题目时,展示了一些孩子的单子,也将这三种方法得到了展示,并请孩子们命名。当然,也有那精彩的一问: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孩子们估计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数字都一样,答案都一样,都是用的加法。这是形式上的,所以我用了一个孩子的回答,在口算方法时说的一句话: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然后引申出来:相同数位相加减。我说:“方法很多,但在高手眼中,就是一种方法哦。”估计这句话,会一直在课堂上出现。
第二,作业规范。
第一课的作业,今天只做了一半。原因是我带着他们做,在书上做,规范格式很重要。画横线,写横式,写竖式,写单位,写答语,写到哪里才算合格。当然,我不停鼓励孩子们,可以超越我,我要找到超越我作业的人。
包括练习册上的作业,以及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我都会一一规范。
前期的慢,就是后期的快。
所以,我不会着急。
一切规范起来,教育也就变得轻松一些。
【提醒自己:录下课堂,记录每一个孩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