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课程总结
这节课,我们讲时间管理,这是一门从生涯发展向就业指导的过渡课,也是一门管理自我的方法论课程。1个半小时的时间,我和学生玩得依然很HIGH,我的HIGH点在于,评估组进驻校园的关键时刻,别的教室都在收手机严阵以待,而我的课堂,则让学生把手机拿出来,摆在面前,全程做道具。听着学生们欢呼雀跃的叫好声,心里默默地想:这才是回归人性的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这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很多种门派的方法,手机里也充斥着各种APP。就像此刻,写下这篇总结之前,我就拿出手机,点开forest,种下一棵小树,它的名字就叫“专注写作的时间”。
课下,一个学生在群里问我:您的课程,叫我们如何远离手机提高学习效率,可是用到的工具竟然是手机,感觉好奇怪啊!
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用手机,虽然有时候我们有点痛恨它,觉得它剥夺了许多我们专注读书、认真学习的时间,可是我们却无法抛弃它,那么就用拥抱它的态度来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短处吧。
为什么会在12周才讲“时间管理”呢?
方法论意义的课程,教师必须本人就在用这个方法,而且经过验证,觉得对自己确实有用,再推荐给学生才更有说服力。从这个学期初,我就开始带着学生使用“每日三件事”,但说实话,这个工具并没有打动我,我总是在晚上临睡觉的时候,草草回想一下今天发生的N件事情是什么,然后选择比较重要的“三件事”,写在上面,而小确幸呢?则是硬从这一天里挤出一件事,写上应付,写下这件小确幸的时候,我竟然都没有内心被触动的感觉。你想,连我自己都不能被触动,怎么介绍给别人,让它打动别人呢?直到后来,我又接触到了GTD时间管理法,每天早上,尝试清空大脑,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按照四象限法,给这些事情分类,从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开始做,然后是重要不紧急,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调剂工作的劳累,没做完一件事,就用彩色记号笔给事件做标记,最后下班前,再用另一种颜色的记号笔总结一天的工作,供以后参考。这样一阶段下来,我才觉得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很多人会在手机上用“印象笔记”做自己的手机管理,而我,还是喜欢用传统的记录本,用各种颜色的笔写写画画,感觉才爽。直到我听了橙子学院的“高效能训练课”,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是个“秩序狂”,不是个“自由控",所以,我才适合“衣橱整理法”,而“每日三件事”,则是适合“自由控”们做时间管理来用的。
所以,我这节课的亮点在于,课上跟学生用手机微信面对面建群,在群里发测试“你是秩序狂还是自由控”,让大家现场自测,然后再分别给大家讲解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分别选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单纯的测试,会显得有点玄乎,单纯的讲解,则会显得有些呆板,把自我测试和讲解结合起来,学生充满了对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好奇,瞪大了眼睛听,频频点头表示正中命门,这样讲起课来,互动感十足,站在讲台上的我,也深深陶醉其中,享受知识交互带来的快感。
严肃的课堂,对待手机都是如此,更何况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