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任何一项健身运动都有很多注意事项,即使是看似最简单的跑步,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比如什么样的落脚方式能避免膝盖受伤,双臂怎么摆动功效更高......
而瑜伽体系渊博,并非是简单的健身运动那么简单。瑜伽练习时那些需要注意的点,在这么久的练习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呢?
今天我们就在这里讨论一下,瑜伽练习过程中有哪一些征兆其实在提醒你,你的瑜伽练习方法或许有问题。
忘记呼吸练习--越练越浮躁
瑜伽练习者都知道瑜伽可以帮助我们平心静气,平和心绪,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练习一段时间后,仍然会容易浮躁,心情易波动受影响,控制不住对周围的人发脾气?
这可能是练习过程中过度追求体式的高难度、体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呼吸的练习,导致瑜伽的练习越来越烦躁,身心也随之变得浮躁。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情绪,比如呼吸短促,容易导致人变得浮躁和不安;呼吸滞怠,很容易让人有压抑烦闷;而呼吸如果粗浅,久而久之诱使人易怒、脾气越来越差.......
在瑜伽中,良好的呼吸是深长、顺畅的,是细腻而轻柔的。
如果在体式当中忘记了呼吸、憋气,或者有短促、滞怠、粗气的呼吸状态,就说明你的瑜伽练习方法有问题,需要改进了。
追求柔软忽视力量--容易受伤
很多人有时候都存在一个误区认知,那就是认为练习瑜伽的人必须得身体柔软才可以。
其实不然,可以这样说,有些人本来身体僵硬是因为练习了瑜伽身体才逐渐变得柔软,而不是只有柔软的人可以练习。
但是由于这个错误的认知,追求柔软度,很多刚接触瑜伽的人,在开始练习的时候,为了达到老师示范的那些柔软体式动作,硬逼着自己拉伸,结果造成损伤。
另一方面,柔软的人,在体式练习时容易靠柔软度和过度依赖关节而不是肌肉的力量去支撑身体,所以常常感到膝盖、手腕、脚踝等关节疼痛。
肌肉的一个很重要功能就是保护骨骼和关节不受伤,分担一部分压力。所以在瑜伽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启用肌肉的力量,让瑜伽的练习刚柔并济,能柔软也不受伤。
练瑜伽不冥想--失去瑜伽的意义
艾杨格大师曾说:“如果你的瑜伽老师重视瑜伽冥想和呼吸法,那他一定是一位好的瑜伽老师。” 而如果只将瑜伽分为三大部分,那就是体式、呼吸和冥想。还有一个比喻,如果瑜伽练习缺少了冥想,或许你拥能有一棵树,却失去了一片森林——足见冥想的地位和重要性。
冥想静坐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对于紧张、高压力的现代人来说,进行冥想的练习能清理杂绪,放松心情。而对于瑜伽人来说,冥想不仅是身心有益的练习,更是一项必备功课,帮助了解瑜伽的精髓和意义。
瑜伽练习不是盲目的,希望大家都能用正确的方法,走上瑜伽的正道。但如果你已经出现一些征兆,这里也有一些中肯的小建议。
调整呼吸,如水一般练习
《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因为不断的流动,水没有形态,却又能变换各种形态,轻柔包容,富有力量与生机。
体式练习也一样,可以如水一般,借助呼吸的把控和调整,带动节奏,韵律起来,柔顺地进入体式,而不是与身体对抗,再伴随一呼一吸,慢慢深入体式中去。
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想象你的练习像波浪一样,比如在做低位弓步式,吸气时双手上举,呼气时往前折叠,就像海浪的涌起回落,重复练习,找到韵律。
专注当下,启发更多觉知
专注当下,启发身体的觉知,倾听你身体的声音,当它告诉你身体这样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时,那么你就该立即停下来了。
另外,有一些练习产生的伤害或疼痛并非即刻就会感受到,练习几次之后,关节肌肉承受不来,才觉察到,这时候,在平时的练习时就要多注意一些技巧了,比如避免手腕受伤,在做支撑类体式时除了正确手部姿势,还需要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启用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在做后弯的体式时,需要让肩胛骨有力,根基稳定,保持胸廓的灵活性,这样才能更完美的后弯,不会出现练完后腰疼的问题。
培养身体觉知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在可以的情况下闭眼练习。当眼睛看不见东西,少了外在的干扰,少了外在的诱惑,你需要全神贯注地感知身体的每一部分,去做体式。尽管这样增加了平衡性的难度,专注力却能大大提高。比如树式,闭上眼睛来做,会难很多,而闭上眼睛那一刻,你会关注到你的腿的稳定性,甚至脚趾头。
尝试冥想,坚持冥想
万事开头难,这个可能也适合形容冥想。尤其对一部分人来说,哪怕只是1分钟的静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坐下的开始,脑海里就充斥着各种杂念,想东想西,不会安静下来。
冥想其实不难,别把它当洪水猛兽,如果以前没有或者较少冥想的经验,尝试练习时可以从几分钟的简短练习开始。在每天起床或入睡前或是体式练习结束后,给自己5分钟,关闭眼睛,放松身体,当走神时轻轻拉回自己的思绪,将注意力放回呼吸或者就是和脑海中出现的任何想法呆在一起,静静观察,而不是回避那些抑郁沮丧的消极情绪......这样坚持练习,以后可以将时长慢慢增加,坚持练习,让冥想成为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