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群去世多年后,许多学生因为为他立碑也相聚了一场,见面后他们中间不少人发出感慨,说,如果不是遭遇风暴和运动,李老师的家族定会兴旺发达起来,除了老大李哲一家,其他的儿女和大部分子孙也不至于做了农民。特别是老二李沐君,也就是李梦的父亲,本来可以有很大的前途,却过上了无奈的劳苦生活。
由于家庭chengfen高,李沐君甚至连当民办教师的资格都没有。如果有这个机会,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考上公办教师,但是留给他的资格只有做农民这一份称谓。如果李沐君的意志不消沉,按照父亲李善群的叮嘱,坚持读书、坚持学习,自己哪怕一辈子不顺利,也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他没有。
李沐君被家庭的糟糕状况击溃了,他有四个子女,只能全心全意地为养家糊口而奔波。他的文化水平无法改变这个家庭的困境,只能将所有理想收起,和村里的每一个农民一样,每天辛苦地劳作着。尽管年纪轻轻,一肚子文化竟然没有用武之处,拼命干活也只是勉强维持了温饱。
李善群的大儿子李哲才因为一些原因在监狱里度过了八年,出来后,国家给予了pingfan,也给他补发了八年的工资。从此以后,他的小家翻了身,虽然吃了许多苦,但他不忘父亲曾经的教导,一定要把子女的教育抓紧。
李哲才铭记着父亲的叮嘱: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一个侄子因家庭困难无法支付上大学的费用,李哲才资助了他。后来,这个侄子参加工作后将钱还了他,但他帮了侄子的燃眉之急。这样,家族中终于出现了一个大学生。
李梦和堂弟相差了八岁,李梦是家族中第一个考上中专的人,堂弟则是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李善群共有七个子女,但成才者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家族的振兴。如果他还在世的话,子女、儿孙都会迈向繁荣,过上有价值和意义的另一番生活。
这些学生说,李老师实在让人心疼,如果他的身体能承受住那几年最困难的时光,他的事业也会有更好的前途。两个朋友和他是至交,他们熬过了那场fengbo,最终都收获了丰硕的事业,一个做了高中的校长,另一个兄弟也有了很好的事业。
在谈论期间,还有人这样说,如果李老师出钱并亲自培养出来的张攀,在老师过世后能够继续和这个家保持联系,像当年老师对他那样来爱这个家中有前途的孩子,那么这个家的光景会是另外一番风景吧。
李善群在世的时候,张攀每一次来看老师,进门都会喊“恩师,恩师”。可是老师一走,他和这个家的联系也就断了。张攀有着很好的前途,而这个家chengfen不好,也不敢与之联系得太紧密,怕会对他的前途产生影响。再说,失去了关心他的那个人,他也可能会很伤感。
张攀留给这个家的一句话就是有事可以找他,有困难可以联系他。可是家里的困难太多,哪好意思告诉他呢?后来,村里有两个人一再地请求李沐君去找张攀办事,他也无奈地上了两次门。最后一次,张攀告诉李沐君自己家里的事可以找他,村民的事就免了吧,他实在没有这个精力,也年纪不小了。
在李梦毕业分配的时候,她问过父亲。父亲说这一辈子没有求过人,还是村里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拜托张攀,可真到了自己孩子的事情,他却坚持不去求人,因为这事实在太难了。
李梦的理想消失了,过上了黯淡无光的日子。刚过20岁的她,内心却像一个老太婆一样,对未来一片迷茫。每当回到家和父亲交谈几句话,他的脸色就会沉下来,对她也没有丝毫温柔。李梦心想,别人求帮忙,父亲都会去,轮到自己女儿却不肯前去找张伯伯,这让她郁闷不已。
李善群生前帮助了许多学生,这些学生都记得老师的好,也了解老师家庭情况有多困难。然而对于老师这个家庭的颓败,许多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李善群是家庭的领袖,失去了他,这个家便失去了方向,只能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李善群的学生中有的和李沐君是同学,事隔多年他们依然清晰地记得李沐君当时就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无论那次考试,无论那门学科,第一名总是属于沐君,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李沐君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一次都是全校第一,都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他生活在现在这个好时代,李沐君肯定能进入名牌大学。
其实李梦的哥哥李高举也是学习优秀的孩子。他和父亲李沐君一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一次也是全校第一。然而,在整个初中阶段,他在英语科目上的学习不尽如人意,因为乡下的初中没有英语老师。在英语分数为0,其他学科高分的情况下,李高举破格被县里的重点高中录取了。
一路上优秀的李高举来到了县重点高中,但英语方面的差距让他一点点的失去了自信。其他科目依然全会,只是英语成了压垮他自信的一块大石头。高一还没读完,他就卷起铺盖回家了,说英语怎么也学不会,坚决不想上学了。
李梦的父亲李沐君当时在外地和别人承包了一个小工地,效益还不错,家里的经济也有了一些变化,供几个孩子读书完全没有问题。可以说李沐君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期待全部寄托在了儿子李高举身上,尤其看到他的学业一路优秀,他可是自己全部希望的寄托。李沐君身上充满了力量,工作时总有使不完的干劲,因为儿子让他看到了希望。
当他一听说儿子辍学回家,他的心顿时像压了千斤的石头一样沉重。他赶紧回到家里,要知道李沐君承受的苦难和精神压力太大了,对孩子向来没有耐心。尽管李高举是他唯一的儿子,三个女儿加起来也没有对李高举的期待值高。他没有体谅到儿子的压力,也没有想到去和儿子的老师去沟通,而是觉得儿子遇到了现在这么好的时代,为什么不珍惜上学的机会呢。
英语再难又有何妨?用心慢慢学,总有一天能学会的。在李沐君看来,只要你用心,再大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当年自己也是这么一块好料,可是因为特殊的年代连高中都没有机会读。尽管当时的chengfen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也没有那么重要了。chengfen高的家庭,子女也可以读高中考大学。但在没有完全消除的情况下,chengfen高的农民家庭给儿子找媳妇的时候,还是会受一些影响的。所以对男孩子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去上学。上学才能走出小村庄。尽管他的家败落了,但父亲可是教育专家呀,李高举的爷爷如果有在天之灵,也会给孙子力量,让孩子走上通向大学的光明之路。
如果李善群还在人世的话,面对孙子出现的这种情况他一定很容易就能化解开的,英语学不会可以单独找老师沟通,请求老师单独指点一下或者让英语成绩好的同学拉他一把,而他数理化很好可以来一个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
可以找班主任商量一下,像这个本来有前途的孩子只是因为初中耽误的英语,在高中怎样才能弥补这一块儿的缺失。可以说这个问题表面上来看是个大问题但是总有办法可以解决的,因为李高举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
李沐君没有听进去儿子的话,只是恨铁不成钢,他心里的火气很大,像火山一样要爆发出来了。他劝说了几句让儿子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而李高举说自己再也不愿意踏进高中的校门,因为学不会,曾经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他现在就是一个学渣。李高举说自己是学渣,其实只是英语上遇到了困难而已。
儿子怎样也听不进他的劝,于是李沐君的脾气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他狠狠地说,你不想上拉倒,回来种地吧。李高举这时也和父亲顶起了嘴,说既然回来了就不想去了不用这样责备自己。
父亲毕竟是父亲,李沐君实在无奈之极,只有让儿子李高举去初三复读一年,想让他考中专中师这条路。可是对学习已经没有了自信的李高举,勉强去初三复读了一年,走中专这条路没有成功。本来李高举的初中基础相当好,只要是拿出更大的一些精力用在英语的学习上,完全有能力挑战。
因为自信没有了,学习的心劲儿更是没有了,再加上对英语的恐惧让李高举对学习没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好的人才,再聪明的智商只要是失去了自信,学业无形中就成为一个负担。李高举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父亲和他之间也没有很好的交流,父亲是爱他的,他也知道。可是父亲的爱没有温度让他感受不到爱。
就这样李梦的哥哥李高举,本来是一个前途充满了希望的人,因为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父亲粗暴的家庭教育,让他从此成了一个农民。就这样李高举的梦想也像泡沫一样破灭了,他刚刚辍学,就赶上了叔叔家烧了一窑砖,叔叔让他去帮忙,他每天起早贪黑,手上磨了很多的泡,白皙的皮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黝黑的面庞,成为了少年农民一个样子。
有前途的儿子变成了一个农民,为此母亲张怡慧哭了无数次,她的4个子女中只有这一个儿子,这可是她的心肝宝贝儿,是她的命根子,可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也吃了无数没有文化的苦,终于看到儿子有了希望,让她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万万没有想到本来可以大有前途的儿子变成了农民,张怡慧的心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