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有风也有雨,更有能给我莫大鼓舞、影响之人。我的求学生涯迄于幼儿园,止于硕士研究生,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可以继续。求学的日子里,除了应付考试,并未真正把读书学习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书也读了,习也学了,但那纯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如果硬要再多说一点,也是为了个人未来的成长发展。真正把读书学习当作人生一件大事来对待,已经是硕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事情了。这其中,有三位小师弟深深地影响于我。
那年六月,经过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只能算有所进步的高复后,我考取了河南一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人忙于各类兼职,有人频于大小活动,评奖评优大有人在,而真正读书学习之人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除去应付期末考试外,都并无读书学习的习惯。
然而,我却有三个读书学习非常用功的小师弟。
我的第一个小师弟,在本科阶段就出了一本个人专著。本科毕业时,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跨哲学专业考取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时,又从哲学专业跨法学专业考取北京大学博士。很遗憾的是,这位小师弟我自始至终都不曾见过,只是常听其他两位小师弟说起他的优秀。
我的第二位小师弟,本科毕业就直接工作了。听说,他刚毕业在杭州工作那会儿,年薪也就五万左右,但他一年买书就要买一万左右。我去过他的住处,他住处的书可以装几辆车。如今,他在杭州发展很好,二十多岁,年薪已三十多万,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他的工作,就是常常给企业老总上课培训。
我的第三位小师弟,本科毕业后工作于苏泊尔电器有限公司,二十多岁很快便升为了公司的区经理,负责几个省份的业务。他整天都日理万机,繁忙无比。那年,我去他南京办事处游玩,一起在南京大学门外的书店买了两套《史记》,他买的是繁体字版的,我买的是简体字版的,前些日子见面聊天,他说他已经全部都读完了,而我则只是翻看了部分篇章而已。他工作的繁忙,甚于我十倍百倍,然而他的阅读量,却是我的十倍百倍,他说,他读书学习都是见缝插针地挤时间读的,他平常出差很多,出差的车上、等饭的餐馆、住宿的宾馆,都是他的学习之地。每日繁忙的工作之后,他夜晚坚持读书到一两点,并认认真真做好读书笔记。他之前在苏泊尔工作时,也是负责给企业老总上课培训。如今,二十多岁的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不下百十万。
观三位小师弟的读书经历,至少存在三点共性。一是读书的自觉性,不需要人督促,不需要人约束,已经形成一种自觉主动的读书意识,且那种意识十分强烈。二是读书的实践性,三位小师弟都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并都能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三是读书的广泛性,天文地理、文史哲,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真正的博学多才之人。
大学毕业后,我将自己的教材书籍几毛钱一斤全部都贱卖掉了,如今,我又一本一本地买了回来。我有位朋友,大学毕业时,从重庆往浙江老家快递了二十四箱书,如今方才二十多岁的他,年薪也是上百万。如果说知识就是财富,那么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财富的过程。也许并非每个人都适合选择读书,但一旦选择,且能够坚持下去并达到一定的高度,必能见出其中的价值所在。戏曲是一冷门艺术,但冷门里依然可以成就非凡的人生。河南许昌市曲剧团是河南省五大著名曲剧团之一,名角荟萃,其中有位四十多岁的女演员,某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毕业十年后,当初和她一起读艺校的同学,都因戏曲行业工资太低等种种原因而离开了戏曲舞台,只有她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其中有两年她的腿部受伤,不能参加表演,她就在乐队担任伴奏,最终获评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之一。社会的浮躁如同戏曲的冷门,静心读书之人不多,但能坚持下来者,我想,必定会收获匪浅的。
周围学生常以平易近人、博学多才形容我的个性,然却受之有愧。平易近人者,因我更喜欢看到人生命的平等性,而不是身份的高低贵贱。博学者,因我喜欢读书而已。多才者,因我略懂三五乐器而已。然而我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对读书学习感兴趣之人而已,谈不上博学,更谈不上多才!所读书籍仅仅只限于古典文学领域而已,且只是刚刚学步中,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太多。
致敬影响我一生的三位小师弟!学习看齐!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