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则村,为匈奴人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
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较早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
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
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西城为当时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垣外侧建马面,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作法。
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纹方砖。郭城南北垣情况不详,东西垣相距5千米,但遗迹遗物很少。凭借其文化特质,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
统万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92年统万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统万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部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奴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蓝天白云下,统万城的断壁残垣,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远古苍凉的历史。
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在这里建立大夏国都城。如今登临统万城废墟,遥想1600多年前,游牧民族在这里定居,彼时水草丰茂,大夏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从统万城的遗迹中不难发现,这座北方较早的都城,曾经也拥有过繁华与富庶的光景。
择一处保存尚好的城墙遗址,沿一段沙土缓步而上,登高临远,俯瞰昔日的统万城,城建规模宏大。放眼四望,牧野千里,牛羊成群,自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座都城,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与开发,在十六国至隋唐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大夏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匈奴铁弗部人,407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赦免境内罪犯,建元龙升,设置和任用百官,赫连勃勃认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故国号大夏。
公元413年,改姓赫连,在境内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凤翔,征发岭北(秦岭北)十万胡人、汉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名曰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赫连勃勃自己说道:“朕正要统一天下,统治万邦,可以用统万作名称。”
公元417年,东晋大将刘裕灭亡后秦,进入长安,派使者送给赫连勃勃书信,请求和好,约为兄弟。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大将刘裕灭后秦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称帝,不久回师统万城。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儿子赫连昌继位,426年北魏攻取长安,427年攻陷统万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连昌。赫连昌被俘后,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赫连定灭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
赫连夏政权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掠夺,总以各种理由与借口对四邻发动战争以掠夺地盘和财物,虽然据有了广袤的土地来畜养牲口,但还是支撑不了连年的战争消耗,因此发动战争愈多,国力下降愈多。
赫连勃勃在夺取了长安之后,夏国疆土南界秦岭,东戎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国势达到全盛。赫连勃勃逐渐骄横起来,统治极端残暴,嗜杀戮,视民如草芥,搞得人人自危,忠良卷舌,人心尽丧,儒士寒胸,军将失信。
赫连勃勃晚年昏聩,听信谗言,废长立幼,欲废太子赫连璝而改立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璝听到消息后,不甘坐以待黜,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率骑一万,攻杀赫连伦。赫连璝杀赫连伦后,率众返长安,并攻统万城。赫连伦之弟太原公赫连昌闻知,即起兵攻杀赫连璝,之后收编了赫连璝的部众回到统万城。赫连勃勃闻讯后悲愤不已,却亦无可奈何,只得封赫连昌为太子,这次太子之争连损夏国两根顶梁柱,令赫连夏政权大伤元气。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回望这段历史,总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统万之城的伟大构想,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而赫连勃勃半世英明半世昏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亦有记载,对后世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与警示。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