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在公元742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当时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并未受到唐玄宗重用,还遭到权臣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在离京之时,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诗。
在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后,逐行进行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四句诗以叙事开篇,一二句采用夸张笔法描绘了宴会场面,展现了“乐景”。三四句笔锋一转,写出“嗜酒见天真”的李白竟然在践行宴上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写出了“哀情”即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词,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出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诗句情感:痛苦、失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五六句用了象征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创建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却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诗句情感:痛苦、失望)
“用典”即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者理想。七八句用典,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故。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有为于当世,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诗句情感: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九、十句运用反复,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诗句情感:忧虑,焦灼不安,迷惘)
十一、十二句作为诗的结尾,也是名句所在,要重点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了作者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诗句情感:自信、执着、乐观)。
诗人利用比兴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又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用来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学习这首古诗,要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结合李白的生平,不得不感慨人生的意难平。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不如意,正如李白家财万贯,就想报效国家,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无奈几经辗转,未能如愿。这首《行路难》将李白的心路历程表现得生动真切而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