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复盘#
教育是基石,不仅是学习,更是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
知识改变命运,很多潜移默化的知识氛围的影响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第一所学校的校长注重德育,就像种树先立好根基,才能够深层扎根,未来枝繁叶茂。其中一个环节是群颂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在孩子们连很多字都不认识,很多道理都不懂的时候已经开始进行责任与担当的教育了。让他们从小就将视野和格局扩展到社会和国家的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这种教育能够让人树立更远的目标和志向,所谓仰望星空,眼光放长远,而一进校醒目的横幅上就写着知识改变命运,这就意味着脚踏实地,能够用坚实的努力去转化梦想使其变为现实。
跟着萌姐自然不能少了演讲的锻炼。在助学字典的捐赠仪式上,萌姐突然指派任务让我们给同学们分享几句话。我脑子里迅速组织,但很多奇怪的想法也涌入脑子:
我不能表达成觉得他们贫困的意思;
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但他们好像也非常刻苦努力,那我该说什么呢;
要跟助学字典联系在一起;
要有逻辑,且让他们听得懂,结尾自然……
可是一拿到话筒,什么都忘了,到现在我也记不清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好像中间还卡住了.
复盘一下自己的演讲,我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没有足够清晰的演讲目标。想了半天也没确定自己最终想要表达什么。
第二,基础素材不够。想要表达的意思说不出来,没有词汇和事例。
第三,没有换位思考。让同学们能听懂才是说话的目的。
第二个学校同学们正在吃饭。是排成一长队到伙房打饭,然后端着自己的碗到旁边的空地上站着吃。那么冷的风,就和着一起吃进肚子里,特别心疼他们。可他们看到我们之后脸上没有那些艰苦的表情,而是激动和开心,一直叫我们老师好。在这里的孩子身上没有那些娇气和任性,而是纯透了的朴质和真实。看到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简单纯粹,也更加意识到为他们提供基础教育的条件多么的重要。
第三个学校我们进到了班级里。萌姐突发奇想给我拍10s小视频,即兴说话还是不知道如何能够简短的表达一个思想。萌姐的演讲中故事跟我想的有点类似,但是整个设计不是以讲道理为主,而是把道理嵌套在故事里,用自己的事例和成功历程带着大家体会出一个道理。这种道理是同学们自己悟到的,更加印象深刻也更能激发内心的动力。
第四个学校我们更加深入了山里,越来越走到了教育贫瘠的地区。听萌姐说,这里虽然有校舍,但只有硬件没有软件,有了教室但没有老师。可能老师轮着来上课,或者校长也可以当老师,更有甚者,扫地的阿姨也可以去替代老师。这种教育条件让这些孩子们从小就不能接受到跟别人同等的熏陶环境,就会更加负面地造成恶性循环,他们在这种认知水平下没有能力接触外面的社会,根本无法走出大山。那只有外界力量进入去接触他们,为他们带来发现世界的机会和途径,让他们看到其实除了这片土坡上的简陋的黄色房子之外,还能通过读书学习和努力了解外部的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
真正坐着颠簸的车,踩着崎岖的羊肠小道,穿过村民用手凿出来的隧道,进入这些小学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自上而下的拨款政策的力量真的太微乎其微了,或者说太迟了。这些孩子可能已经被迫长大变成下一代无条件的父母的时候,某些离县城稍微近一点的学校才刚刚接受到一丁点的福利。
在萌姐与校长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捐助活动现在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于,爱心落不到实地。捐款有时到不了家里,或者到了家里却并没有被用于帮助孩子们的学习。萌姐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些父亲酗酒就导致捐的款其实被用在了其他的开销上,没有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上发挥作用。
所以,全社会爱心人士和基金会的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深入大山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躬亲地去调研、了解和“因地制宜”地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此行特别的收获。
昨天晚上十点多我和谢宁一起来到了798,看到andy和贤超还在忙,听他们说海涛刚走。经过了解,发现他们这是常态,但他们并不觉得累。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带着一种理想主义者的精神,为目标和梦想奋斗。另外,贤超和andy都特别贴心地为我们准备水,挪沙发。在一天辛勤的工作之外,还能够热情地为我们提供额外的帮助和便利。超级感动!快十一点的时候,萌姐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见到我们非常的惊讶。在说明是来参加助学字典公益项目今天来借住之后,萌姐和海涛还为我们订了酒店,让我们好好休息一下,为明天做准备。虽然作为粉丝,萌姐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熟悉,但对萌姐和海涛来说我们其实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对于我们,萌姐都能付出这样的真心,像亲姐姐一样为我们着想,除了感恩感激,似乎没有别的可以说。这一次真的亲眼见到了萌姐的真诚善良美丽,也似乎有一点明白了她想要做一所最好的民办大学的精神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