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个人心地如何、善恶与否、为人坦诚还是市侩,在短时间内接触很难有所判断,甚至很多人就算认识很久,没有经过朝夕相处也很难识其全貌。
就好像在新闻上常出现的采访片段,很多人作奸犯科后,身边多年的邻居惊呼:“没想到他是这种人!
就算是我们将识人的标准下降至只判断这个人做事靠谱不靠谱,也很有难度。比如说在最常见的识人面试场景,就堪比侦查学和反侦察学的较量。
用人方绞尽脑汁出题筛选,面试方则煞费苦心的研究如何“美化“简历,等到面试环节再进一步切磋访谈话术和被访谈话术的技巧。
就算是学历、项目经验、从业年限等硬性条件也可以空口白牙的吹嘘,因为有太多的公司不想掏背调这种无谓的支出,所以自然会有投机的人卡bug。
大佬冯唐曾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种朴实无华的方法往往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人都会装,但总不会一直装,多累啊。所以大处着眼我的理解是,通过简单的接触大致判断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筛选掉一部分跟自己明显不对付的人,随后再用小处着手的细节去判断后续行为是否与第一印象相符,不断调整。
说起来很理论,实操起来其实很简单。
第一印象差劲的别接触了,毕竟大家都很忙,根据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人这辈子只能结交150个人,想想自己的生命有限,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相互磨合,有那时间多陪陪在乎的亲友伴侣,不对付的人就别相互折磨了。
而第一印象挺好的,就可以进一步约个饭,或者徒徒步之类的,在吃饭徒步这种事上最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全貌。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对方面对服务员是否礼貌,因为人面对上级容易礼貌,但面对服务人员就不一定了,这时候就能看出修养。
再比如说守时与否。在我看来,守时是生活中最小,也最高频出现的承诺,更是其契约精神的体现,但生活中不靠谱的人太多,以至于准时反而成为较真的怪咖。
说个大家肯定都经历过的故事,朋友微信约我某天某时去某地吃饭,我按时赴约,结果等了半个小时竟然没到,打电话询问——竟然忘了!
迟到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迟到半小时、一小时、一个半小时的,理由往往如出一辙,堵车?限行?睡过头?大城市中,这车堵的又不是一天两天了,限行的政策也不是才执行,知道自己容易睡过头也不多订几个闹钟?参加公司重要会议咋不迟到俩小时呢?
或许你会反驳,像这种吃饭的小事迟到一会无伤大雅,何必活得那么认真?在大事上靠谱就行呗。我惊呼,大事不是天天有,等真遇到性命攸关的大事,除非没有其他选择,要不我怎么放心交给一个平时就经常掉链子的人呢?这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事。
以我浅薄的传记阅读量,几乎每一个大佬都会强调守时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培养人和人信任的基础——守时不一定会成为大佬,但大佬一定守时。
再退一步讲,迟到终究在所难免,毕竟人做不到算无遗策,总有意外情况会打乱我们原有的计划,这个时候就要看态度了。
迟到了,可以,咱能不能微信通知一下对方,清楚的告诉对方自己因为什么理由,预计迟到多久,如果无法继续等待,对方可以怎么做,最后再认真表达一下迟到的歉意,这就很好了。大家都是出来开心的,看你这么认真,把对方放在心上,谁又能难为你呢?
最尿性的莫过于满不在乎,迟到就迟到、破罐子破摔的嘴脸,最令人恼火。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相互尊重的问题,一个人为了约会推掉所有安排,而另一个人迟到却满不在乎,说一个无足轻重的理由敷衍了事,你说守时的人怎么想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尊重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我有一个可爱的同事,只要跟她对接,我就会时刻铭记客户第一的企业价值观。
某一天,工作上要有所配合,我把相关情况罗列成1234发给她,包括这件事情况进度如何,需要她具体协助啥,什么时间节点,以及相关风险提示。
发一边,已读未回复,我心想可能对方可能尚在忙碌,稍后再做提醒也不迟。
20分钟后,又发一遍,已读不回。此时,我看了看墙上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又想起自己面对修行的态度,心想切勿恶意揣测他人。
30分钟后,再再发一遍,已读有回复:“没空。”
那天是个晴天,工作也不是太忙,可手腕上的华为手环却提示今天精神压力爆表,那时我的内心独白是,祝她平安喜乐,步步高升。
作为一个经常想象自己在玩《模拟人生》的游戏咸鱼,我时常思考自己和别人相应行为背后的心理变化。
我发现,人会在一句句靓仔中迷失自己,而忽略周遭人出于什么目的叫自己靓仔,然后误以为自己就是靓仔,最后看不起所有不是靓仔的人,这就是傲慢的产生过程。
老迟到还不当回事就不找你玩了,老已读不回复再合作优先级就滞后了,被疏远但却也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成年人的世界不给反馈。
我们以此识人,也以此要求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