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是“每个人在本性上都是想求知”,求知是一种本能。对于懵懵懂懂的孩童,他头脑中会很自然地产生各种问题,如我从哪来的?为什么妈妈的前门牙有个豁而自己的没有?为什么白天出太阳、晚上有月亮?白天能有月亮和星星吗......当一颗心灵没有多少尘世的风尘时,本身就是哲学的存在。
有人说哲学起源于闲暇和差异。有闲暇不一定进行哲学思辨活动,但进行哲学思辨需要闲暇。
以自我为中心环顾周围,看到更多的是如陀螺一样旋转的忙碌人。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拨弄手机,将自己淹没在铺天盖地地信息里,公众号、朋友圈、五彩缤纷的各种群,不知不觉、眨眼间就是两三个小时。正在工作时,把手机放在旁边,习惯性地会时不时动一下,语音提示有人留言,可能顺便还要聊几句,工作效率极低。不区分信息,不区分应酬,不区分人群,在浑浑噩噩中不认识自己。对外说忙,对内喊空虚。
怎么办?改变是进步的源泉,掌控手机,由仆人变主人。只关注少数对自我心灵成长和专业发展很重要的公众号和个别人,关闭、停阅朋友圈,朋友在现实中交往,真正的朋友遇困会来求助。闭合心门,更多关注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想法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闲暇时间和心情有了,对自己、对周围、对世界的思辨活动就慢慢活跃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弄丢了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人也变得漠然。这种漠然是思想僵化,也是倒退的体现。在《人类的终极命运》中介绍人类心智如何产生时,我们和黑猩猩共有98.8%的基因,在我们和黑猩猩共有的祖先中,如果没有几个好奇心强的成员去了环境千变万化的非洲寻找食物,就不会在环境的逼迫下不断演化,渐渐学会直立行走、制造手斧、发明语言等等。
在我们熟悉的环境里,好奇和诧异会让人看到不同的世界。如当我们提到花朵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红花,那为什么不是灰花呢?听蒋勋老师讲“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他介绍说花的世界也有竞争,花朵竞相开放为了是吸引蜜蜂等劳动者来传播花粉,这样它的种族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红色是最醒目的颜色,所以在万紫千红中灰色等暗色调的花朵被淘汰出局,而红色延续至今。
诧异和好奇,能激发脑细胞的活力,更能增添眼睛的穿透力,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妙、更神奇。
让自己拥有闲暇时光和悠闲心情,对世界保留一份好奇和诧异,不断求知,寻找智慧,以哲学的方式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