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不管你愿不愿意,一天的远程办公结束了。
很多人抱怨家里吵、没地方,还要兼顾家务和孩子……总之,如果有可能,我们宁愿花几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也要到“安静、专注”的办公室上班!
虽然“睁眼就签到”的远程办公听起来挺爽,但实际的操作过程,谁试谁知道!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疫情期只能居家办公?4个仪式、3个策略,助你在家也能高效工作里,给你提供了4个仪式和3个策略,来提高居家办公的效率。
可就像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要琢磨如何配比营养,让身体更健康一样,我们上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把事做完”,而是要“把事做好”,升职加薪。
当其他人还在努力提升效率,按时按量完成家庭工作时,如果你能发现并掌握“弯道超车”的方法,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人眼里“像作弊般快速成功”的那个人。
俗话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今天,我们就不妨来聊聊:危机中的“机”。
全文分为3个部分:
人人都追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明确目标)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以科学研究为依据,非鸡汤灌输)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弯道超车”?(实操建议)
01 人人都追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
所有的“机会”,都是指向成功的。
但似乎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又不尽相同。
@曾仕强
人生最有价值的成功就是在起起伏伏中,找到自己的天命,并完成它。
@杨澜
在我看来,成功的意义在于做自己。
@隔壁二哥
成功就是不用上班,还有花不完的钱。
一说起成功,我们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场景,因人而异。
在社会网络的顶级专家巴拉巴西的《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一书中,作者说,实际上你在追求的,是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什么叫“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呢?
比如说,你今天发了一条带货的朋友圈,自我感觉很棒。要文采有文采,要干货有干货,还配了精美的9宫格。
那这能算“成功”吗?当然不行。
只有当你的文案成了爆款,有很多人给你点赞,甚至收入能与“口红一哥”李佳琦相提并论时,你才实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书中,作者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成功,就是个人从所属社群中争取来的回报。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追求的“成功”,并不由【个人】决定,而是由他所处的【社会】,以及社会看待你的态度来决定的。
可谈到他人、社会,这范围就大了:“我能管好的只有自己。至于别人的态度观点,谁又能说着清呢?”
这时,巴拉巴西又说了:之前想知道别人的想法很难,但现在有了大数据,就不一样了。
这本书就是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系统性地考察了推动“世俗意义成功”的影响因素。
比如说,他的团队就统计了有史以来发表过的所有论文;追踪调查了上个世纪所有学者的学术生涯;统计了美国所有图书的周销量,分析每一本畅销书取得成功的因素;他们还收集了全球画廊和博物馆的展出信息,用来考察当代艺术家的成长历程等等。
最终,巴拉巴西得出一个令人惊喜的结论:世俗意义的成功,是有定律可循的。
那这个定律是什么呢?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02 什么决定了你未来的成功?
未来的成功=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
在闭门谢客的这些日子,我浏览了一些全球顶级博物馆的网站,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明明看起来水平差不多的两幅作品,为什么市价却能相差几百倍,甚至上万、百万倍呢?
也许你会说,这跟大众审美、社会背景等很多主观因素都有关系,很难说清。
可是,书中的巴拉巴西团队,就通过大数据分析,把这件事给说清了。
他们先是收集了1980年到2016年,全世界50万名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其中包括14000多家美术馆、近8000家博物馆在35年内举办的上万次展览的详细资料,以及同一时期在拍卖行售出的近300万件艺术品的信息。
最终总结出:每件成功的艺术品,都会经历以下3个过程。
首先,它需要在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展出。
比如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等。一旦你的作品在上述任何一家展出,那就像站在了“弯道超车”的赛道起点,作品价格注定会飞涨,成为畅销抢手货。
其次,一流博物馆、展览馆都有其内部连接,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封闭的“高大上”网络。那么,在一家展出后,你的作品就很容易辗转到另外一家顶级场馆,从此走上“弯道超车”的快速路。
其实到这里,你已经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那些与你成功有关的利益方,还会竭尽全力地让你继续成功下去。因为,这符合你们这个圈子里所有人的利益。
总之一句话,成功的艺术品,除了具备坚实的水平基础,还要有能进入顶级行业网络的能力。
而那些“看起来差不多”的作品,大都在一开始,只进入了一些不知名的小场馆,就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当然,在所有成功案例中,艺术品只是一个极端。因为除了拍卖价格,很难再有第二个指标来衡量它们的价值。而在我们平时的工作,衡量的标准是多元的,就连学生还有“德智体美劳”5个考核方面呢。所以,进入高级网络的作用会被削弱,个人实力方面会有所增强。但总体来说,成功是这二者综合作用下的一个结果。
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好成绩与社会网络的作用,缺一不可。甚至说,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取得的成绩是有限的,只有进入网络,你才有可能获得无法想象的成功。
而这,就是本节开头公式写到的:未来的成功=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
1、初始的成功
经常听人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具体有多重要呢?很少有人能说清。
巴拉巴西告诉我们:“初始的成功”相当于“你硬实力”的一个系数。
比如说,我们在网上挑选衣服、餐馆、酒店时,会下意识地参考下面的评论。如果都是好评,很可能就欣然下单了。但至于你最后是否能满意、给好评,还要参考实际的购物体验,也就是商家的硬实力。
也就是说,“初始成功”虽然重要,但绝不是能决定你一直成功下去的唯一因素。
如果不幸,你的系数<1,还可以用更强大的“社会适应度”,来弥补“第一印象”的缺憾。
2、社会适应度
所谓“社会适应度”,指的是一个人、一件作品的内在品质。
也就是在同等条件下,你能有多大的把握击败竞争对手,获得社会认可。
决定你是否给一家餐馆打五星的,除了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你在用餐过程中,享受到的环境,服务质量,菜品口味,以及与其他餐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而这些,就是“社会适应度”。
比如书中说到的,一个搜索引擎,需要能快速提供有用的链接;一种药物,需要疗效短,效果好;再或者就是一瓶啤酒,也要口味比其他酒类更爽。
正因为它们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更能适应当前的挑战,所以它们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并持续成功下去。
这就是巴拉巴西团队给出的成功公式:未来的成功=初始的成功X社会适应度。
初始的认可度,是成功重要的推力。
而社会适应度,则决定了你能否一直成功下去。
那么,作为在家办公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个公式,顺利“弯道超车”呢?
03 一招,助你在闭关后变牛
其实说了这么多,结合今天的具体情况,能让我们“弯道超车”的,无非是【社会网络】的这一块。
从春节假期各自闭关开始,到今天60%以上的企业采用远程办公,我们身边的网络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而这,正是你我逆袭的好时机。
没错,具体就是要根据“成功公式”,调整你的“沟通方式”!
【一个原则】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远程办公虽然让大家不能面对面了,但人际关系却变得更透明简单了。少了午餐时间的“八卦”,不知不觉被出局的“小动作”,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背锅”,是不是突然感觉轻松了不少呢?最起码,你不用在为“明天上班遇到领导该怎么打招呼”,而犯愁了。
但万事有利有弊,远程办公也不例外。
单凭线上沟通,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甚至把你当作“合作伙伴、得力战将”,又该怎么做呢?
这里,我给你一个最快捷的方法,那就是:多想一步。
把你平时常用的沟通法,放到“线上环境里”,按照“成功2要素”加以改进,就可以了!
【具体场景分析】
比如说,《自控力》作者麦格尼格尔介绍过的5个强化人际关系策略:
1、尽量找能和同事直接碰面的机会。
如果你想进一步认识某个同事,尽量找和对方面谈的机会,增进交情。
2、收起手机。
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模彷对方的表情、姿势与手势。肢体语言同步之后,能帮助人们建立亲密的友谊。如果把焦点放在手机上,就会削弱你们之间的共鸣及信赖感。
3、持续关心之前聊到的话题。
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对方知道你讲他说的话放在了心上。
4、避免散布负面传闻。
听到负面八卦时,尽量不要跟着附和或添油加醋。你可以感谢对方的信任,告诉自己这些事。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你还可以想办法帮助对方解决困扰。
5、尽量传播正面传闻。
在别人不在场的时候,称赞对方,认同他人的贡献与付出,会被认为是值得帮助的人,得到他人帮助的可能性会明显变高。
那么,如果将这些方法,放到远程办公上,又该怎么做呢?
1、不要在群里直接@某人通知、商量事情。
昨天一个同事拉了个群,通知我们下班前,提交假期总结文档。
结果,到了下班,没人回复,估计也没人提交。于是,他又挨个单独私聊通知,才把报告一个个地收齐。
同样一件事,私聊与在群内通知,效果有天壤之别。
如果你想一步到位地完成线上协作,就尽量选择私聊。群,只是为了讨论和领导发通知用的。
2、感受屏幕对面那个人的情绪。
从微信表情,语音留言,以及言谈措辞之间,体会对方的情绪。然后,从你的角度,给予回应。千万不要,对方一个“嗯”,你回一个“是”,这样的沟通注定没有结果。
3、保留聊天记录,为下次沟通提供素材。
4、不信谣,不传谣。
网上谣言满天飞,如果你收到别人发来的八卦消息,该怎么办呢?
如果 “感谢对方的信任”,会显得特别假。所以,你可以这么办:
“真的啊~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我有个问题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婉转地指出谣言疑点,也就自然地将负面信息,终止在了自己这里。
所以,第五条你会怎么改呢?
心眼儿在这,就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吧,希望能够看到你的留言。
PS:别忘了我们两个“带来持续成功”的要素:初始的认可度与社会的适应度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