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小品跟相声一样都是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
相声有近150年的历史了,然而小品要真算起来,最多也只有35年。
最早的小品是艺校老师考验学生基本功的面试项目,内容特别简单,就是老师随机出题,学生即兴表演。
真正意义上的小品,要从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1984年在春晚上表演的节目《吃面条》开始算起,这个节目奠定了现代舞台小品的基础,更让小品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小品节目就是为春晚舞台而生,就是为了欢乐而生。
此后舞台小品节目遍地开花,春晚先后出现了许多像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这样优秀的小品演员。
这样一说,相信大家都对小品的发展脉络很清楚了。
小品被陈佩斯、朱时茂发扬光大,又被赵本山带到巅峰,《欢乐喜剧人》则带来了新的曙光。
然而,终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品可能要在《欢乐喜剧人》这里变质了。
从《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开始,已经逐渐有小品节目开始煽情了。
一开始观众图个新鲜,尚且觉得挺高级,那么多喜剧节目中,插进来一个温情一点的,倒也无伤大雅。
于是观众们给这种煽情节目投了高票,支持一下这些“高级”小品。
逐渐地,观众开始发现不对劲了,怎么越来越多节目靠煽情结尾了?
《欢乐喜剧人》变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拿最新一季《欢乐喜剧人》的最新一期来说,4个小品节目中,有3个节目以悲情结束,而且还不是轻悲,每个节目的煽情时间都长达几分钟。
——叶逢春讲的晚年爱情
——周云鹏讲的母子情深
——郭阳郭亮讲关注福利院孤儿
经过接连几轮的轰炸,泪点稍低的我,终究还是被这些喜剧演员的表演看哭了。
小品变“高级”是好是坏?
郭阳郭亮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纯粹的喜剧,即使有温情也是很快跳过的。可在最新的这期半决赛里,郭阳说他演了这么多节目,突然发现了一个道理,喜剧作品一定要承载着一种力量。
好吧,连郭阳郭亮这对相声演员转型的也沦陷了。
按照这种发展速度,以后我们能看到的节目都是“高级”小品了。
好事?坏事?
其实小品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中,也曾出现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经典节目,但这些节目并没有刻意煽情,往往在短暂的温情之后,会立马用一个笑点接下去,观众会立马忘了刚才的悲伤气氛,回归到欢乐的情绪中来。
而现在小品节目的煽情,是强行加入悲情元素,而且往往都是在这种悲伤的气氛里结束,观众看完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容易伤心的估计一时还很难抽身。
小品变质未必是坏事,但一定不是好事。
小品跟电影电视不同,电影电视类型多:悲剧、喜剧、悲喜剧;时间长:1个小时、2个小时、30集、50集、80集。小品跟其相比不占任何优势,不可能像电影电视一样表达那么多内容,短短十几分钟让观众又哭又笑,谁还受得了。
而且前面说了,小品是为欢乐而生,如果变质了,还能叫小品吗?
不过,这个世界是一直都在发展变化的,相声当年也只是街边的一个叫卖艺术,现在不也登堂入室了吗。所以我也不敢断言小品加了煽情,就一定是件坏事。
也许以后观众会习惯这种新形式呢,也许小品需要被重新定义了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也无法预料一种艺术的发展。
(本文观点对事不对人,不针对任何一个喜剧团队,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