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今年夏天的这场雨,我感觉不到我们村有多重要。
1
我们村很小!究竟有多小?小得连最为精确的卫星地图上作为一个“点”的资格都没有!由记忆中的三十户村民发展到现在的四十户,整整发展了三十年。
我们村镇守着城关镇的南大门,翻过村顶的山梁,就到了四门地界。以前我们村不属于城关镇,小时候我给姑姑写信,地址一直是“武山县东顺乡康坪大队台儿上”,二千年左右撤乡并镇,才并入城关镇,并且与瓦坪大队合并,现在的地址是“城关镇康瓦坪村八组”。加入城关镇,向别人介绍时感觉突然高了半截,可有利有弊,户口本上竟然少了那个虎虎生威的“台儿上”三个字。这三个字曾令许多人心头一紧,因为大家总是将它误认为那个国民党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声名远扬的“台儿庄”。
我们村偏僻贫穷落后。如果把县城看作一棵瓜秧,一条藤蔓向南伸进南峪沟,到沟底再向东缠绕着上山,从家豁村口再向西分岔出一根细藤,断断续续细若游丝,绕过一个胳膊弯,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小憩,顺便结了颗瓜。这颗瓜,便是我们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长期以来理所当然与偏僻贫穷落后为伍。多少年来,勤劳朴实的乡亲们抱团取暖,过着世外桃源小国寡民式的生活。
村里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是这条调皮的细藤——一条小路。多少年来,这条满浸着汗水的小路输送着村庄的柴米油盐,更记录着村庄的悲欢离合。这条路是连接心脏与肌肉的毛细血管,是连接大脑与手足的末梢神经,是连接婴儿与母亲的生命脐带。这条路宽一米有余,冬天风雪载途,夏天烂泥成河。尽管年年修补,可年年萎缩。因为这条路,乡亲们矮人半截。碾场时节,乡亲们必须全体出动到家豁村口去迎接拖拉机。一路上众人手扶肩托,浩浩荡荡。拖拉机战战兢兢,手抖脚颤,蜗行进村。几分钟的路程,得折腾大半日。换西瓜的三轮车走到家豁村便止步不前,听着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吆喝声,我们只能听声兴叹,自怨自艾。当然,许多事情是福祸相依的,乡亲们还沾了不少这条路的光。乡里的干部来抓计划生育,在别处吆五喝六拆房卸门,半夜翻墙抓人,却唯独不来我们村。后来经过多次拓宽,三轮车可以颤颤巍巍进村。
查史阅籍,祖先们由茹毛饮血刀耕火种走向农耕文明,似乎很容易。可由牛耕马拉走向现代机械文明,却在这条路上艰难行走了多年。
2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乡亲们越来越觉得,家乡贫穷的原因是这条路,城关镇的干部们也觉得,制约台儿村发展的顽疾是这条路。这条路修不通,台儿村这颗瓜就长不大。修路成了当务之急,也成了全体村民共同的梦想。
在短短的近十多年间,这路共大修了三次。
万事开头难!经过多次规划,这条路沿原路走最科学,可问题是沿原路走就得从家豁村口过来,且家豁村口的一段路是块顽疾。这段路下临危崖,崖下是人家,上接土屲,屲上也是人家。要修通这条路,必须挖掉上面的院子。上面的乡亲厉害,谁也不敢惹,算是一虎。好在我们的村书记也是一虎,多次协商无果后,村书记霸王硬上弓,指挥着挥舞着钢齿的挖掘机咆哮过来。结果大家都能猜得着,村书记与乡亲二虎相逢,拳脚相加。那次战斗我未亲临,据说打得不严重,因为高手过招点到为止。最后挖掘机一直咆哮到我们村口。
虽然乡亲们认为这条路已经够宽了,但镇上的领导干部们见过大世面,目光长远,还以为这路不够宽,于是又拓宽了一次,并且铺了沙子。从此,乡亲们终于能够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村口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真的,否则词典上就不会出现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等词了!本来短短几年间,这条路赶上了好时代,已经变得规格够高了。可偏偏乡亲们顺着这条路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广阔的世界,也磨练出了超乎寻常的嗅觉与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眼光。趁热打铁,趁着党的新农村政策,乡亲们蹬鼻子上脸得陇望蜀,积极筹备,准备硬化道路。当然,乡亲们筹划的那点钱只是杨柳水意思意思,比杯水车薪还可怜,连路上惊起的浮尘都压不住。但乡亲们聪明,他们想到一个词——抛砖引玉。果然,在沉寂了两年之后,石破天惊,镇上决定硬化这条路,并且标准很高,和城关镇到四门镇的镇级公路同一标准。这令乡亲们欣喜若狂,为了三十多户村民,我们的政府真是煞费苦心!要知道按政策,当前只进化通往行政村的道路,我们村只是康瓦坪村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村,却突然之间否极泰来,远水楼台先得月!
开工的日子,乡亲们鸣炮庆贺,嫉妒得别的自然村吹胡子瞪眼。由于这条路的贯通,乡亲们的素质突飞猛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为了答谢政府的盛情,乡亲们拆房挖墙,毫无怨言。硬化时,乡亲们更是令施工队刮目相看。乡亲们发觉施工队偷工减料,便自发组织,两人一组,提着皮尺轮流监督。许多年轻人多年南征北战,都是个中高手,发现猫腻,责令当场返工,否则停工。到完工时,施工队惊叹:他们也多年走南闯北,干过不少活,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团结的村子!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当年街头村尾的时髦标语今日已成不刊之论,比真理还要真理,村里的变化是与这条路的变化并驾齐驱联袂而行的。可以这样说,因为这条路,村里几年之间的发展超过了以前千万年的发展。变压器换大了,太阳能路灯亮了,主干道硬化了,田间路修通了,山地推平了,村道旁居然有樱花树了……“男有分,女有归。”“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们的村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北京”!脚下这条水泥路,那个舒坦哟,真的没法说!我每次回村,一脚油门,喇叭声还在家豁村口,小汽车已经飙进了家门。
3
虽然我对村里的变化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但要不是今年七月的这场雨,我还是意识不到我们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子有多重要。
说来惭愧,虽然我“生于斯长于斯”,但在法律上我已经不能算是个正儿八经的台儿上村民,因为我的户口早已不在村里,我没能成为台儿上的第四十一户村民,村里的大小事宜中已没了我的名字。但无论如何,我是台儿上人。我的父老乡亲,父母兄妹,记忆,根,魂都在台儿上……死后我还得埋在台儿上。所以,我虽然人不在台儿上,心永远在台儿上。我加入了村里的所有微信群,关心着村里的每一件事,当然也关心着今夏这场雨。
今年的这场雨,来势好猛,尾巴好长!从六月下旬开始,一直下到七月半间。天如一个阴鸷的怨妇,终日愁云惨淡,时不时泪雨滂沱。武山这片热土,经历了五十年未遇的洪灾。瓦片软了,麦穗发芽了,墙倒了,房塌了,路断了,堤坝垮了,桥毁了,田淹了,村庄裂了,屲溜了,山滑坡了……随便从山间流下的一股水,也挟裹着泥土,沙子,石头,树木,肆无忌惮地汹涌澎湃出黄河一般吞天沃日的嚣张气焰,令人心惊胆战望而生畏!
因为这雨,我日日夜夜担心着我魂牵梦萦的村子,担心着那条凝结着乡亲们致富梦想的村路——那更是乡亲们危难关头的生命线!而我们的“台儿信息群”,成了我了解村里动向的中枢神经。不知何时,群里多了一个外人,微信头像是个弱女子,微信名直截了当——大学生村官马爱红。一目了然,这是镇上派到村里的驻村干部。别看是个弱女子,却一来就摆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与雷厉风行的手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温暖着乡亲们一颗颗被雨水冰冷了的心。
六月十七日至二十日,武山迎来第一轮强降雨。大雨导致家乡村路发生了滑坡、小山洪等现象,一些地势低洼的位置被洪水冲垮。大学生村官听闻消息,及时将险情上报到城关镇政府。二十七日天一放晴,大学生村官带领推土机到达现场,指挥乡亲们疏通道路。抢修现场,鲜艳的党旗与乡亲们高涨的热情鼓足的干劲灿烂的笑脸相映成趣,组合成一道和谐靓丽的风景。
七月二日,武山大地又迎来第二轮大暴雨,全县大地在暴雨的肆虐下千疮百孔,家乡的这条路更是遭遇灭顶之灾,好在这条路如乡亲们的骨头一样坚硬顽强,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意志。七日早上,烟雨迷蒙,大学生村官披甲上阵,率领挖掘机铲车亲临现场,组织村民抢修村路。遗憾的是我未能亲临现场!从传回的画面上,我深切感受到父老乡亲们表现出的精卫填海式的决心与愚公移山式的毅力,及其夸父逐日式的热情。烟雨中,乡亲们戴着草帽,披着塑料,穿着泥鞋,握着铁锨,跟在隐没在雨雾中巨兽一样的挖掘机铲车后面热火朝天地干。这次,我未能看到被雨打湿的党旗。我想,党旗肯定在!这段时间,这面党旗早已随着暴雨的脚步红遍了武山全境,化成了女娲补天的彩石,大禹治水的石耜……这次,疏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今年的雨,似乎成心跟武山过不去,一心想将这片热土变成一片汪洋。警报连发,十日,将迎来第三轮强降雨。各级各类人员挺起日夜奋战的疲惫脊梁,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大雨铺天盖地如期而至!十日的夜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所有乡亲的心拧成了一个疙瘩,大家将老弱病残安置好,年轻力壮者自发冒雨查看灾情,疏通水路,在微信群中发布消息。当然,这晚心系着小村的还有大学生村官,在微信群中组织乡亲巡夜,随时了解村内情况。当得知村内还有老人身处危房不愿搬离时,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心急如焚,三番五次督促。凌晨一点左右,还能听见村官急切的关怀。第二天一早,年轻的村官拖着疲软沧桑的声音寻问灾情,从声音上可以听出来,年轻的村官陪着乡亲一夜未眠。
大雨过后,武山大地满目疮痍,狼藉遍野。家乡的这条村路受灾严重,但依然倔强地挺立在泥水中。十九号,群里又传来大学生村官熟悉的声音,告诉村民挖掘机已到家豁村口,呼吁乡亲们积极配合。恰逢乡亲们趁着天晴虎口夺粮,一时应者寥寥。大家生村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催促,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夏天,暴雨在这片热土上蹂躏肆虐了一个多月,但最终未能战胜团结勤劳的武山人民,最终气急败坏呼啸而去!
雨过天晴,当我站在这条曾经牵动着无数人心的村路上,凝望着眼前这座劫后余生的村庄时,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踏实!真的,要不是今夏这场暴雨,我从未意识到眼前的这条路这座村庄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