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当你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的时候,你是怎么做到不迷茫的?”
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这一年来我学会了没有目标的时候也不迷茫。
这是我自己的人生理念,对我来说完全自洽,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它可能会适合那些对自己有一定要求但又不想活的太累的人。也许正因为我是这样的人,哈哈。
以下是总结:(三个心法)
心法一:愉悦地精进
我把我的人生状态叫做“愉悦地精进”。
什么是愉悦地精进呢?
就是用一种自己享受的方式去不断地精进自己,不逼自己,不把自己搞得太累,同时处于一种精进的状态。
如果拿登山做比喻,我会把享受登山时的风景作为更高的优先级,但我知道我是在向上攀升的。
当然,因为我享受了沿途的风景,我可能会因此无法登上很高的山峰,只能登上一座较矮的山峰,我可以接纳这个结果,这是我享受了沿途风景所要付出的代价。 记得在之前看《心灵奇旅》也让我找到了这个处世方法的共鸣。
到底我要登多高的山峰呢?我不知道,我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能登多高就登多高。
会不会突然有一天,我会想要登珠穆朗玛峰了呢?这我也不知道,至少当下的我不知道,可能未来的我会有这个想法,但这和当下的我无关。
我只享受当下的风景,也不去确定明确的目标,我只要知道自己是在精进就好了。
我是如何精进的呢?
我会去养成一些性价比很高的习惯,比如记笔记,比如看书时找一段完全没人打扰的时间迅速进入心流状态,比如每天出门时认真的观察天气环境和人群,比如每天给身边至少三个人正反馈,比如睡前复盘每天的收获等等。
主动养成这些习惯的过程,就是创造了一个个变好的趋势,一个个向上的趋势。
当我创造了这种趋势之后,就会收获一种确定感,我知道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确定感就可以反过来激励我去执行保持这种好的趋势的行为。
心法二:设低期望
当我处于“愉悦地精进”的状态的时候,我并没有目标。我也没设立一定要找到人生目标的期望。正如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石上山的动作,石块终会滚落,明天还是依然重复这个动作,又有什么关系?目标一个个达成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伴随着挥之不去的空虚感。我经历过,所以不再期待这个虚空。
在我精进的过程中,如果某一天,突然我收到了更高使命的召唤,突然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那最好!这就像我走着走着突然捡到了一个宝藏,这是超出我期望的收获。
如果我没有找到终极目标,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因为我的期望里本来就没有它。没有人生目标我也活得好好的,每日精进着。
心法三:正向思考
“愉悦地精进”是我人生的常态,当然我们的人生还会遇到各种非常态,比如各种挑战,各种逆境,各种倒霉蛋的事情。
这些事情会跳出来试图阻碍我继续我的常态。
这个时候我会用到我的另一个法宝:「正向思考」。
当一个「麻烦」向我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会把它转化成「可执行的行动」,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去寻找更多的价值。
我会把这个「麻烦」看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麻烦」。
这个思路的转变非常重要。
当我把它看成是一个要解决的「麻烦」的时候,这是一种消耗。
当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能学习的「机会」的时候,这是一种投资。
我可以想象自己本来要花钱去上培训课,还只能学到别人的案例。
现在自己在真实世界里的挑战,免费,而且学到的是自己的实例。
这也太划算了吧!
有了「正向思考」这个法宝,那些试图阻止我精进的挑战,就被我一把抓过来变成了我继续攀登的垫脚石。
总结一下,我是如何做到不迷茫的呢?
❶ 让自己「愉悦地精进」,我没有终极目标,但我有持续变好的确定感。
❷ 「设低期望」,终极目标能涌现最好,没有出现也无妨,人生的过程更迷人。
❸ 面对扑过来的麻烦,使用「正向思考」,抓过来变成我精进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