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读书变现成长之旅全记录——帅小冰老师训练营大作业

时间过得这样快,转眼30天的旅程就要驶向终点。强烈不舍之余,也对未来感到憧憬和跃跃欲试。

感谢小冰老师、各位班委的无私分享与辛苦付出,感谢同侪小伙伴们的陪伴与鼓励,最重要的,也感谢坚持到最后的自己。

大作业打算好好来打磨一下,逢周末当妈妈的没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先来整体复盘一遍,做一篇初稿,明后天再来把它迭代成更完善的格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先导预热【Day0-预习课1~3+开营仪式】

整个训练营的课程设置和拆书稿一书N拆的形式很像,这三节预习课就相当于提纲挈领的所在,分为行业和职业解读、职业规划、真人案例三部分,相辅相成,解决了作为新入营学员“what” 、 “why”、“how”、“how good” 的痛点问题。

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为我们规划出了学员专属的成长蓝图,也就是“读书撰稿人-->职读书人-->产品经理人”的进阶路线,并在后面两节课里贯穿始终,不断进行完善,细化到具体的阅读量,以及可能达到的收入水平。

而关于行业和平台的分析,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关于“知识付费行业是否已过风口”的疑虑,而且满满都是干货,有余力的有心人完全可以根据这些资源着手准备投稿了。

接下来声明训练营的目标、教导我们如何从0开始搭建阅读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路径和执行方案;再从自我复盘、精准定位和规划路线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较为具体的成长蓝图;最后再辅以班委们的真实成功案例,从读书撰稿人、职业读书人、产品经理人三个层级来解读她们的成功经验与成长路线(这一环节可以结合Day25~30的书单课及读书会案例来看,非常励志)。

这三节预习课就好比给我们画了一块诱人的大饼,但同时也教我们如何从和面做起,一个一个步骤地真正去把这块大饼做出来、烤熟、吃到嘴里。

方子给到我们,原料和工具也给到我们,手把手的演示给到我们,前人的经验和误区也给到我们……但如果我们不真正自己动手去做、去尝试,结果就只能是画饼充饥;做了,但偷工减料、打盹误时、没到火候就急着出锅等等,则会得到没那么好吃、甚至失败的饼。

过程即结果,能否吃到饼,能否吃到好饼,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具体行动。

这三节课在当时听课与现在训练营进入尾声再回看又会有些不同的体会,很多当时不是很理解的东西到现在有了知识储备的情况下都会变得通透。

比如关于阅读与写作初心的意义、踏实读够50本书的重要性、对于“思维模式是道,行为模式是术”以及“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的理解、对于“做任何读书产品要花大量时间在阅读上”的认同程度等等。

关于开营仪式,这不是我参加的第一个训练营,之前也曾当过不止一个其他训练营的班委带过班,但小冰老师的开营分享真的是最详细具体最掏心窝子的一个了,没有之一。

听到后半程突然觉得非常感动,在老师的分享中多次看到自己的影子。

每个人的经历都千差万别,但我们能在这一刻聚在一起,大约骨子里还是有着相同的东西。

老师之所以将自己的经历讲得如此细,大约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产生共鸣,从而找到勇气和力量。

二、阅读版块【Day1~Day10:五种阅读法+书籍选品】

先来说说书籍选品,从老师对务虚和务实两种维度的分类能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高度和格局。

现代人越来越急躁,我们嘴上总是喊着“不忘初心”,却不知不觉把它喊成了一句口号。我们可以追逐利益,却不该一味求快,感谢老师在学习阅读法初期、我们开始陷入“提速提速再提速”的执念而忽视了其他的时候,给带来我们醍醐灌顶般的清凉,提醒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不能丢掉。

而从从务实维度选书,打个比方,六便士虽不如月亮美好,但作为社会人,却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忽视的。毕竟,能来读书“变现”训练营,大家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变现,完成从读书产品撰稿人到职业读书人,再到产品经理这样的职业规划。

但作为新手来讲,选书却是最难的一环。就好比写新媒体文少不了一个绝佳的选题,选准好书的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

过去的我就有些盲目跟风的感觉,只晓得从硬思维入手,却忽视了软思维的部分,导致买回来的不少畅销书,都因为不在我的兴趣圈范围内,或者超出了我的知识储备,导致难以理解,最终束之高阁。

小冰老师说得很对,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不要一开始就勉强自己什么畅销书都去涉猎。人要学会聚焦,学会做减法,先把自己能力圈内的部分做精做深,再去辐射和拓展。

另外,还是应该先沉下心来,多在自己的定位领域内做深度的主题研究,并打磨一些能代表自己实力的作品,再去考虑投稿的事,磨刀不误砍柴工,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关于阅读法的部分,在这里打算用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作为案例,来复盘五种阅读法。

过去我读书总是力求每个字都读到,总有种“不逐字逐句认真读完就不能自称看完这本书”的错误执念,因此导致读速非常慢,或常被别的事情耽误下来打断了阅读,再续读因为已经几乎忘了已读部分而不得不重读的情况。

近一两年也去了解了不少阅读法,但始终没有抗争过自己的执念。虽然因为改进了一部分方法而提升了速度和效果,可依然未曾达到过令人满意的程度。

小冰老师训练营的读书版块,对我真的有“惊醒梦中人”的效果,产生了醍醐灌顶般的明澈感。借着作业要求尝试了倍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卡片阅读法、费曼阅读法四法并用,效果非常好,下面就学习过程中试读的一本书来对这三种方法分别具体谈谈体会。

【阅读书目】《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

【豆瓣评分】8.3

第1遍:略读(用时约1小时)

这本书是出版社免费寄给我,约定写一份书评的,为了节约时间,略读这个过程一半是在收到书之前完成的。

我先在豆瓣上搜到了这本书,提前看完了简介、武志红老师写的推荐序、作者前言、读者评论,并对目录进行了研究和大致规划,还速读了第一章的试读篇,提前熟悉了其语言风格,用时大概半小时;

收到书后,我又补充阅读了文末的作者介绍,以及尾声的部分,并按目录的每个小节去扫读了第一段和重点段,用时约半小时。

略读法的最大好处是,对整本书的逻辑和观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后面的倍速法和苹果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能够有效地帮助后期提速,便于理解记忆。

第2-3遍:苹果阅读法+倍速阅读法(2遍,用时共3小时左右——后面解释)

本书内容主要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剖析各种类型“有毒”原生家庭的成因、表现和伤害,下半部分则是教你如何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超越原生家庭,摆脱阴影,重建人生。

因此我也把想要摘的苹果分成了两个,分别去经历一遍完整过程。

每遍的前10+40分钟,我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去执行,刚开始是抱着对自己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感觉自己生孩子后记忆力不是非常好,对20个词是否能支持自己表达出完整言论是打着一个问号的。

但由于带着“我要苹果”的任务,摘录关键词的时候潜意识就在组织语言和串联逻辑了,再加上之前倍速阅读法的铺垫,效率非常高,大约30分钟左右就摘录完成,因为担心自己的记忆力,又用了10分钟专门针对自己摘出的关键词翻书进行了理解记忆。最终,复述的阶段非常顺利,觉得既神奇又惊喜。

出于更长久记录以及将来写作方便调用的目的,我将两张表格的内容在电脑上打字留档,到了结论部分,真的没想到一下笔就停不下来,几乎无停顿地每个苹果大概写出了1000+字(中间有翻书回忆参考),可以算作质量不错的读书笔记了,后面写书评或文章部分段落可以直接拿来用了。也因此,多花费了1小时,不过我认为值得。

第4遍:费曼阅读法+卡片阅读法(用时3小时左右)

卡片阅读法其实在以前曾接触过,钱钟书先生收集读书卡片以及随手列书单的典故之前也了解过,卡片法在本质上和拆书帮的便签法、小能熊的QA笔记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最大的好处在于,将知识变得与自己有关,内化成为能够指导自己行为的智慧。

摘抄部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最准确信息和语言魅力,也方便日后引用,避免大规模重复;体会部分则运用了费曼技巧,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火花,与作者形成对话,并且输出的过程能够很好地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经历进行链接,大大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联想的模块——联想日后可能的应用场景,并给出建议,从而指导未来的行为,降低学以致用的门槛。

最实用的一点是,对于职业读书人或者新媒体写作者来说,卡片的体会部分由于是自己的原创内容,在日后写作过程中可以直接拿来引用,大大提升写作效率。

最后,想再来说说主题阅读法。之前也曾接触过“主题学习”的学习法概念,阅读也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聚焦主题有助于在特定领域深耕,强迫自己做减法,将精力时间集中,能有效提升专注力与理解加速度,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个人认为列主题时,除了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外,更重要的是选择与你当下需求强相关的方向,能解决你当下迫切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形成正向循环,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养分。

而费曼读书法作为彩蛋课,也作为小冰老师和核聚老师所共同推崇的“最顶级的读书学习法”,值得单独来说说。

其实早在这节课之前,费曼先生就已经是我在学习方面的偶像了,本次核聚老师讲解的费曼阅读法,就是费曼技巧在阅读方面的一个非常精彩的具体应用。

以前我的学习一直比较浮躁,时间越紧张越想速成,虽然对费曼法有所了解,但知之却并未好好用之,此次借训练营尤其是核聚老师的这堂彩蛋课,自己作了不少思考,也决心自此沉下心来,就像小冰老师说的:“积微者,速成”。

下面复盘一下对本次课程学习的思考,也记录一下自己对费曼学习法的理解: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却也患上了知识焦虑症:生怕“别人知道而我不知道”,“别人进步成长了而我没有”。

所以,我们拼命搜集大量干货,订阅上百个专栏和公众号,收藏数千篇文章,大量囤课囤书……可最终,需要用时却记不起、找不到,甚至买过的书和课都不记得有哪些。

信息“只收集不整理”是一个世纪难题,而费曼学习法,就是解决它的金钥匙,能让知识在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闭环中有效地流转起来,从而真正为我们所用。

关于费曼其人,以及这个方法的核心理念,核聚老师在课上已经说得很明了了,在此不再赘述,直接用自己的话操练起来吧。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成语“老妪能解”,讲的是大诗人白居易有个习惯,写完诗就念给老太太听,如果听懂了,就相当于完成了一道检验,才算成诗。

我所理解的费曼法,其实就是美国版的“老妪能解”。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把所学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用最简单的话,不带行话术语,说给老人和孩子听,说给外行听,如果他们懂了,就说明你真的懂了。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学习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以为自己懂了”,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看书一目十行的扫过去,听课开2倍速过一遍,当时感觉收获感满满,但实际上,如果只是到此为止,那么抱歉,知识的吸收率其实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高,甚至差之甚远。

因为我们在思想上还是懒惰的,没有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信息只是信息,没有内化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很容易就交还回去了。

这种“以教促学”的方法我在自家5岁女儿的身上实践过,效果非常好。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比如我给她讲解一条自然科学小知识,会尝试用孩子的语言,举浅显的例子,还要编排得生动有趣,虽然过程绞尽脑汁,但很多我之前认为在她的年龄段不太可能理解的东西,通过这个方法她都懂了。

接下来,我会要求她做小老师,尝试把这条知识再“教”给姥姥姥爷,实验结果显示,自从订立了“当小老师”的小目标后,她听讲时明显专注力提升了很多,事后用她的理解去讲,竟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要知道,过去没用这个方法时,她几乎就只是听热闹,听过再问只会摇头!

其实费曼阅读法和卡片阅读法是“天作之合”,讲求一个“眼到、脑到、手到”。

“眼到”就是我们去阅读,识别出对我们有用的关键信息,摘录到“我读”的部分。

“脑到”就是使用费曼法进行思考,将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进行对比,是否有可以丰富和延伸的地方?是否解释了发生过的某些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该如何运用?这就是“我思”的部分。

“手到”就是记录和完成卡片的过程,通过总结提炼,抓住灵感火花,方便日后随时调用以及迭代。

今天使用费曼阅读法试读了一篇古文和正在读的《乌合之众》一书中的一个小章节,因为今天时间关系做不到详细列出具体内容了,留待过几天在读书卡片的作业中再详述吧。

但还是想说费曼技巧对于理解和内化知识,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效果比较显著,在学以致用方面也优势明显。

很多学习方法中都强调“目标拆解”和“即时反馈”的重要性,而费曼技巧,就是把大块的理论拆解,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并且它也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反馈机制,让你告别自我欺骗。

使用费曼阅读法来读书,可能从表象上看,你的阅读速度变慢了,但你要清楚,今天的慢,却是明天的快,试想,一旦我们养成了这个会产生加速度的小习惯,假设每天我们能费曼清楚5个知识点,而不是浮皮潦草地略读了几十条,那么一年就是接近2000个知识点,而且是经过深度思考并理解的知识点,那么3年呢?5年呢?10年呢?

是不是有点像理财上的复利原理?真是想想都令人激动!正如查理芒格的名言:“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比你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聪明一点点。每天踏踏实实的做好你自己该做的几件事情,每天有所收获,这样的话,只要不是下个月就死掉,你总归会得到你自己想要的东西。”

现在,方法小冰老师和核聚老师已经给到我们,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最后简单说一下主题书单,越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越需要深度学习,主题研究不论是在读书领域,还是用来学习其他知识技能,都是最容易产生效能的方法。学习就像种树,只搜集零散的一片片落叶是没有用的,要先立树干,抽出枝芽,再来丰富和完善每一片叶,才能使这棵知识树壮大,焕发生机。

综上,阅读方法真的是一门学问,也是基本功,在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前,应花时间先了解和掌握真正有效的阅读法,多管齐下联合使用,方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写作版块【Day11~Day20:写作初心、回路+中西方大师名篇+写作法】

(一)前三节课:建立创作核心算法

- 关于初心

在生活、工作等多重压力的层层压榨下,我们逐渐变得功利却不自知,工作如是,生活亦如是。

于是,我们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完成而完成,为了提速而提速,为了抒情而抒情。我们一目十行地速读,奋笔疾书地赶稿,总想速成,却往往欲速而不达。

我们把自己,连同自己的初心、梦想,都一并弄丢了。

回忆起年少时期的青葱岁月,那时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的乐趣、欢愉与精神享受,这些才是最纯粹与最美好的东西。

因此小冰老在教我们倍速阅读法和苹果阅读法的同时,也教我们费受阅读法;将阅读分为务实和务虚两个层面,并且不断地提醒我们去品读大师名篇、经典文学,去记录真情实感,去我手写我心;还在写作版块的开端,专门安排了一节课的长度来提醒我们找回初心。

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社会中,我们真的应该慢下来,细细品味文字的美好。毕竟,高质量的输入,才可能带来高质量的输出。

- 关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纳博科夫卡片法)

过去一直有摘录喜欢的句子的习惯,但只停留在“我见”的部分,缺少“我思”,难怪作用不是很大,过过就忘,现在懂了。

其实我最初接触卡片法应该是拆书帮赵周老师提出的拆书法,那时不知源头,现在想来应该算是纳博科夫卡片法的再创造升级版了。小冰老师说得很对,卡片法已经是经验证最顶级的素材积累法了,很多名家也都在效仿,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我们立即践行。

对于阅读和写作积累不够丰富的我们来说,不应把目标一下子定在写出一篇出彩的文章上,而应先从写好每一张卡片做起。卡片不但能帮助我们深度思考,记录灵感的火花,还对锻炼写作基本功有很大助益。

要知道,写好一张卡片并非易事,在限制的300-500字内,你不仅要想方设法调用已有记忆、已掌握的知识,还要与你的思考、你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还要考虑未来可能的运用方向,并且要尽可能地要求自己用“重密度”的精炼词句去表达,可谓是浓缩的精华。

十分认同那个知识积累越容易,调用就越难,积累越费劲,调用越容易的观点。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坚持,要知道,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和功利,而是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持续的投入。

正所谓:能积微者,速成。

- 关于创作回路

最击中我的一句话还是“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

人记忆的遗忘率确实高得可怕,最简单的例子:高考时我们曾胸有成竹、深度理解记忆的那些科目,到现在还记得多少?儿时的过往,除了经常被拿来当做家人、发小谈资的那几件趣事、傻事,又还有多少能清晰地回忆起?  相应的,那些趣事、傻事,不正是因为不断被提起,形成了较高频的回顾,才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吗?这也充分说明了若想加深记忆,不断回顾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此番复盘,发现遗忘率并不高,主要的知识点都还能比较清晰地回想起,究其原因,得益于有认真完成每节课的思维导图笔记、作业,学习其他同学的优卡,课程回看多次,因此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属情理之中。

创作回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烧水的比喻也深深击中我心,以前也明白做减法、专注很重要,可道理光知道没有用,关键是要做到。

创作回路结合卡片法,是值得长期坚持的顶级算法。

(二)中间三节课:填充肌理,丰富内涵

- 关于中外经典作品欣赏

就像豆瓣榜单会分为经典Top榜和热门榜一样,热点时时有,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大浪淘沙,留下的能被称为经典的都经过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是真正的好文学。

经典文学总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令人着迷,不论古今中外,都是文化的瑰宝、浓缩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仔细品读。

为什么总守着金矿去要饭呢?这句话发人深省,自己的目光还是太短浅,看来之前想的跟着孩子的学习进度将经典名著全面阅读的规划,应该提前了。

- 关于英雄之旅

在我看来,英雄之旅其实就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探索自我的过程。

如果能将我们人生中每一个小里程碑的获得过程进行梳理,再用英雄之旅的模式写出来,对塑造个人品牌会形成很大助力。

如果能将任何人的故事用这个模式讲出来、讲得好,那么小到人缘、家庭关系,育儿,大到写作、演讲、授课、谈项目、晋升,都将会变得游刃有余。

推荐大家看许荣哲的《故事课》(上、下),真真是讲故事界高手中的高手,能用风趣幽默又引人入胜的语言风格“勾引”着你读到停不下来,另外里面关于英雄之旅的迷你版、复杂升级版都有经典实例讲解哦。

- 关于写作风格

首先感谢小冰老师用心归纳的写作误区,真的非常实用也非常及时。

风格之于写作真的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好好打磨的非常重要的东西,道阻且长,而我还在路上,不过,模仿大师名篇真可谓是条捷径了,可以让我们从爬行快速直立行走,规避掉许多弯路。

之后,在对自己风格的把控上除可以从模仿大师名篇做起外,还应对照老师给出的写作误区,去反向要求自己;风格定位方面不但要符合自己的性格和三观,还应站在读者的角度充分考虑,先定下大方向,再在实践中不断微调,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文风。

(三)后三节课:读书产品写法教授

- 关于书评

小冰老师以书评为例,介绍了写作轮盘这个大利器,它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线性逻辑,可谓是“拆掉了思维里的墙”,将写作变得自由灵活。

所谓目标,是我们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摘苹果、做卡片,最终形成自己的主旨。

一本书的内容何其丰富,只有抱着“我要苹果”的信念才能清晰地呈现主要观点,毕竟,人的有效记忆组块只有3-7个。

读者这一环强调的是用户思维,其实不仅是写书评,我们写其他读书产品、文案、新媒体文章,甚至在人际交往中,都应时刻保持用户思维。

毕竟,人只有面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或信息时,才有可能被吸引、被调动、被打动。而用户思维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播自己的观点,引导用户的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视角去考量,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最能击中痛点的信息。

头脑风暴、大纲、初稿、修改,是写一篇文章不应缺少的四个重要环节,尤其是针对新手而言,它们能保证我们的基本路线不跑偏,得到哪怕中规中矩但至少合格合规的成品。

最后,书评不是简单地摘抄原文,而是作者思考、观点、态度、经验的结合体。

- 关于分销文案

“文案”的书面解释,就是广告文案的简称,也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

美国零售广告公司总裁朱迪斯.查尔斯曾给文案下过一个经典定义:“文案写手,就是坐在键盘背后的销售人员。”判断一段文字是不是文案,关键是看它的背后是否存在商业目的。

分销,自然是为了佣金,那么既然是销售,就离不开这六大影响力法则,下面尝试在生活中找到相符的案例,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1、互惠原理

    当当等图书销售网站上的免费试读章节、唯库很多课程的第一课免费试听、朋友圈常见分销课程链接中的免费试学1-2课、某些训练营的免费体验一周、视频app如爱奇艺、腾讯tv等的热播独播剧免费观看前2集,后续需开通VIP等,我自己也因为这个原理多次剁手;

2、承诺一致

    许多微信公众号的固定时间发送推文、罗振宇的每日1分钟语音、训练营开营前提前发布的课程大纲等,承诺一致有助于打造个人品牌;

3、权威法则

    广告里常见的某专家、教授、名人、明星等,知识付费领域各位大V的个人介绍等都是为了凸显权威性,赢取大众的信任,从而影响其行为;

4、社会认同

    豆瓣评分、各类榜单、买家评价、销量数据、明星同款等,就是运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5、喜好原则

    不说别的,很多书都有的名家推荐就是最好的例子,权威法则+社会认同+喜好原则。

6、稀缺法则

    限量版、签名版、新书推荐榜......人们对于失去的恐惧往往比获得的渴望更容易影响行动力;同时,新鲜、有趣,才够特别,才能让人留下不一样的印象,从而脱颖而出。

最后,种草语言通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与读者建立信任,创造想象和认知共同体,并通过营造私密化沟通氛围,打开读者的心门,从而建立深度链接。

- 关于精读文章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虽然是在讲精读文章,但其实这个回路框架是可以延伸到很多类型文章的写作中去的。

老师分别剖析了新媒体爆文《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一位语文老师打造诗人主题个人品牌、个人公号每周输出6000字的深度书评,以及书单狗公众号作等几个案例,核心内容虽然是在讲精读文章,但其实这个回路框架是可以延伸到很多类型文章的写作中去的。

文章定位的三个方向“按某种特定文化需求”、“按某个主题持续延伸”、“按某个图书产品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也正是目前读书写作变现最主流的几种方式——读书产品撰稿、主题文章型公众号、特定读书产品类型公众号,而这也正是我们结营后未来发展的几个可行方向。

从案例中可以见得,掌握了正确的阅读写作技巧固然能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还是阅读和卡片的积累,以及坚持的恒心。

竞争者甚,最好的脱颖而出的方法就是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应将自己的经验、优势能力、兴趣和当下社会热门领域及市场需求进行叠加组合,先规划和定位好自己的垂直领域(主题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大量持续的输入,以及长期有效的输出。

在内容方面,结合前面课程曾提到的鉴别优质好文的“时间线”、“信息流”、“隐喻”、“真情”这四个特点,本节课的“去清单”和“重密度”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这一点的深入解读,我们学习写作,应以真正的好作家为榜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他们的写作特点也正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的。最后关于市场延展方面,也是将卡片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了。

“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而非把一张卡片扩展为一篇文章”这句话给我很大启发,自己平时写作时是有些话痨的,写卡片也容易犯这个毛病,现在才明白自己对卡片的自我要求还不够高,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后面会更加注意。

四、产品版块【Day21~Day30:读书产品+成长蓝图+知识产品、读书会】

(一)成长蓝图

按照小冰老师给出的模板,尝试为自己勾画了第一幅成长蓝图:

第一步:使命

1、我的使命是什么?家庭(世界)因我而不同?

家庭:给孩子更多陪伴、更好的亲子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带动家庭氛围,收获幸福生活;

世界:影响到更多妈妈,能在有效陪娃、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将生活过成一首诗。

2、为实现使命,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平衡工作与生活,深谙智慧育儿及生活美学之道,时间、精力管理高手,聚焦该品类的职业读书人、撰稿人。

3、怎样的信念、价值观能帮助我达成使命?

以教促学;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积微者,速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4、我应该掌握哪些关键知识和技能?

智慧育儿、亲子关系、心理学、生活美学、自我成长方向、阅读写作技巧、沟通技巧等。

5、具体怎么做?

从积累做起,列书单,展开主题阅读,积累卡片,学以致用,以教促学,持续输出,塑造个人品牌,逐渐完善人生产品卡片,在积累足够时串联,最终影响用户。

6、哪些人和资源可帮我实现目标?

成功的职业读书人和读书产品经理人,如小冰老师及其他行业内KOL,各位有成功经验的班委,与定位相符领域内的KOL、前辈及其产品,古今中外相应领域内的书和作者。

第二步:升级

早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就了解到垂直领域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便着手规划,也参考了许多前人的方法。

最终,我将自己的细分领域主要定位在了亲子育儿这个方向,一来对孩子有极大好处,可以随时学以致用,二来目标用户群体数量巨大,不容易过时。

但亲子领域的从业者也非常多,因此我打算结合自己在生活以及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其他优势,再做细分,重点着眼于“如何在有效陪娃、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将生活过成一首诗”。

基于以上定位,我优先聚焦的书籍品类定格在亲子育儿类,而辅助方向主要在心理类、读写类和生活方式类。

主品类聚焦为亲子育儿类的原因不言而喻,我主要的优势在于做妈妈的这5年,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方面一直十分关注,也在不断通过阅读、听课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孩子目前培养得非常好,朋友有育儿方面的疑惑也总喜欢来咨询我,算是有一定的比较优质的经验吧。

辅导品类中,心理类主要能够在自我认知、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提供助力,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在了解了背后的心理学底层原理后,都有可能迎刃而解。对于心理学,近几个月我开始提高了重视度,也在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及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常常被戳中内心深处,也逐渐理解了许多之前想不通的事,作为主方向的辅助再好不过。

读写类主要是为了职业读书人的必备“职业”技能——阅读和写作打牢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生活方式类主要是为了观摩别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从中取经,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支撑自己细分领域的灵感和理念。

针对以上具体定位,以及自己作为职场妈妈时间紧缺的现状,我的成长蓝图既要有一定强度逼迫我走出舒适区,又要量力而行,符合适度原则,毕竟好高骛远容易导致半途而废。

这次阅读计划中打算输出的读书产品,满意的会尝试投稿,不中则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或者豆瓣、简书等平台,分享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希望能影响并带动一些朋友以及网友参与共读,顺便塑造个人品牌形象。如果进行的顺利,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还计划组织线上或线下读书会,但目前离这个还比较遥远。

制定阅读成长计划的初衷,是为了辅助达成自己的最终目标——完成职业读书人的成长蓝图。只有大量的高质量输入,才能有效增加知识储备,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提高自己内容的有料有趣有品程度,生产出能达成使命的产品。

第三步:悟道

目前第二步都还没开始实行,谈这一步还有些难,通过课程了解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内核及对比,也反省了自身,确实是属于弱势思维,总想着通过一门课或一个训练营就能速成,现在的心态是打算慢下来,多的不想,先扎扎实实地用老师讲授的几种阅读法以及纳博科夫卡片法扎扎实实地攻克上面提到的第一阶段50本书,再言其他。

英雄之旅目前只能尝试应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人生层面还处在刚觉醒决定上路的阶段,更遑论用在产品中影响他人了。

第四步:造物

等完成前三步后,会考虑结合自己的优势能力,来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

选题方面,目前心中的雏形是和定位相应:如何既做好妈妈,又做好自己,高效率带娃,挤出个人时间,应该会和自己的其他优势技能结合,比如绘画/烘焙/摄影/仪式感等。

模块设置方面,应该会从why、what、how、how good、practice&future这几个方面去划分。

现在想法还是一片混沌,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抉择,但我也深知,如果能制定出详细的产品规划,从大纲到细则,相当于把这个大目标进行了有效拆解,自己可以知道在哪方面去努力、怎样努力、需达成何种结果,进行逐个击破,是实现成长蓝图的极优路径。

(二)读书产品

1、听书稿

接触这个产品非常久了,在十点读书、有书、得到等平台付费收听,如今已经形成了习惯,一天不听就会很难受。对于小冰老师提出的“重叠时间”的概念,很是感同身受,因为我就是在每天通勤路上或者吃饭、走路这些时间来听书的。

之前也发现了他们的这种固定框架结构,但没有进行总结和思考,没有深入地思考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但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每本书我都做了思维导图笔记,听完这节课,打算重新回顾一遍,带着现在已有的框架思维去拆解,学习好的听书稿作者是如何实现“交付”及线性表达这两个心法的。

以前也曾有过一段时间挺爱收听评书,早上专门又去找了几段去听,果然认知提升后再听,真的能听出很多不同的东西:深入浅出、如话家常却又引人入胜,通过故事传递观点和态度。

听书稿的好处从用户角度出发来看,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化爆炸时代,各大媒体都在拼命抢夺用户注意力,因此如何能在用户能交付的极短的时间内,提供具备高密度信息流且又引人入胜的优质听书稿,是考验创作者知识储备、经验能力的关键。

另一方面,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作为职业读书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储备期,阅读、卡片积累的同时,输出高质量书评和听书稿,能够促使自己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更具用户思维,磨炼创作心法,还可以积累个人品牌。

创作技巧中的“由难到易”,其实和费曼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深刻的内容内化后,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交付给用户,提高兴趣;

“由高到低”是揭示隐喻、本质以及底层原理,引导用户深度思考和发散思维;

“从已知到未知”则是在抓住兴趣点的同时降低门槛,从无到有,将用户引导到一个新的知识点上,完成新知的交付;

而“是非落差”则是要寻找新颖的角度,颠覆用户的预期或者认知,从而抓住其注意力引导阅读,这也是新媒体文章的惯用手法之一。

这节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听书稿的创作模式,而是这两种心法以及四个技巧,后面再看别人的优秀书稿,会在这几个方面多做关注。

2、拆书稿

我最早接触的读书产品应该就是拆书稿了,在十点读书,初次发现时惊喜的心情直至今日还记忆犹新。

个人认为,拆书稿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算是一本书的最精华内容,但仍然代替不了真正的阅读,因为观点及其相联的经验都是别人的,走马观花地一看,没有真正动脑,没有和自己真正相关,没过多久记忆的残酷性就会立时体现。

再有就是听书产品不断在更新,一篇拆书稿甚至一本书你可能往往只会听一遍,而且因为“重叠时间”的利用,大多数人在听此类产品时都并非处于专注状态,比如吃饭、走路、通勤、运动……那么信息的吸收率和记忆率会再降一大块。

于我而言,拆书稿最大的两点好处是:

(1)增长见识,启迪思维,激发灵感,引起思考;

(2)作为选书参考。

当然现在多了第3点,就是作为拆书稿的优秀范文进行拆解、学习和模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写拆书稿时可做针对性注意,比如针对记忆遗忘率低的问题,我们需要在行文中不断承上启下、提醒读者回顾,也就是前倾45度的交付感;针对专注力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起一系列特别抓人的好标题,在文中也要尽量使用有趣的语言和风格,加强互动,用好私密化沟通,选取和更多读者关联性更深的案例,来加强文章、观点和读者的相关性;在第一篇和结尾篇做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高频回顾,捋顺思维,等等。

最后,关于拆书产品运用方面,看到老师的提议很受启发,也想对自己说:完成好过完美,先行动起来,抛却总想一开始就展现最好的执念,任何东西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先迈出第一步很关键!

3、书单课

(1)关于使命

非常认同用户思维,时刻把“一切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放在首位,是做好产品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老师的这套训练营课程也是产品,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我作为用户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师做  产品的初心和用心,真的是超出预期很多,这也是咱们训练营到最后一周还能保持30%左右的打卡率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这个数据真的是相当高了,大部分训练营到结束时打卡率都不到10%。

也正是对老师和班委们工作、课程设置、内容、服务等各方面的认同,让我很是期待自己接下来按计划积累一段时间后的成长,也十分希望能参与到这类团体中去做这样的项目,不论是老师带队,还是学员组建。

(2)关于案例

给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听到它时我专门按了暂停键,做了一张卡片。

我见:“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

我思:

“大道至简,但简单的表象背后却蕴藏了深刻的底层原理。

见识和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我们思想的高度,而思想的高度又决定了我们所处的层次以及对世  界的理解。就好比有些老人被骗子套牢,明知受骗还继续汇钱,背后就隐藏着沉没成本等经济学原理。

作为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我们要做300%的努力,细化每一个步骤,时刻以用户思维为导向,考虑到每一个可能的需求及解决方案,用心做好产品。

但当真正将产品呈现给用户时,却要化繁为简,给用户最低的门槛,最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方式,最轻松愉悦的舒适体验,以及最贴心细致的服务。持续超出预期,能很好的维持用户粘性。

而作为用户,我们需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轻易被商家控制,而应反过来学习其中的优秀机制,将其内化为助力。

举个小例子,对于很多网络游戏中的等级系统、任务系统、即时奖励机制等,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有效识别其背后逻辑来避免自己沉迷,还可以将这套机制迁移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比如目标拆解、及时反馈等,提升兴趣和学习效果。”

老师拆解的两个案例——书单课和读书会,都详细地给出了具体实操步骤,从需求调研到产品研发,再到商务对接、上线,甚至书单,可谓是毫无保留的分享,为了我们这些学员,也就是用户,老师真的是前倾不止45度在交付,整套训练营课程也时刻贯穿了“重密度”、“私密化沟通”等多种心法,很像父母教导孩子时以身作则的做法:将学以致用贯穿在每一处。

(3)关于链接

自己以前在读书写作方面真的算是单打独斗”了,在这节课被老师点醒,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太太有限了,人无完人,周期长效果差极容易带来挫败感,导致周期性反复。

老师提出的6个链接,前4条我完成的都还不错,第一时间提交了私人作业、在入营第一天  就主动链接了所有班委、坚持听课和全卡,但链接同侪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打算立即链接群里的小伙伴!和外部的链接也是,做卡片的同时可思考如何应用于实际;将学到的内容讲给  孩子、家人、朋友和同事听,把“以教促学”真正落到实处。

(三)知识产品

这节课真的好精彩,让我们在前辈同侪身上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她们之前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从课程起步,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却以惊人的速度达到了让我们羡慕的高度,这是最真实的成长,对于我的震撼和启发程度远远高于看名人伟人专访、传记,在此真诚感谢班委们的无私分享。

就像小冰老师说的,这是一条经过验证的、可复制的飞速成长路径,师哥师姐们做到了,是不是我们也应该逼自己一把,先完成从0到1的质变,再完成从1到100的量变呢?

同时,她们也让我们看到了掌握阅读与写作这两项基本的金钥匙技能后,可拓展的方向竟是如此多元化,只要认真思考,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方向。小冰老师教给我们算  法,我们就应该立刻用起来,将想法用算法转化为行动,不是吗?

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特别认同白白在最后总结中说到的“想要构建某个专业的思维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一门课”,以往总想着先积累,积累足够了再着手准备,但出于人的惰性、多变性、不定性(连续用了3个“性度力”词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是我们这壶水总是没能烧开就关火了。倒不如从积累阶段就开始设计构建这个思维体系,边学习边完善。就像画一棵知识树,先有了树干和枝桠,再去添加叶子,会比直接收集一片一片零散的叶子的效果和效率好很多。

(四)读书会实操

1、线下读书会

福琴的魄力和行动力令人叹服,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想启动一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她的案例也将“如何启动一个线下读书会”的具体流程拆解到了细微程度,可谓是手把手教授了。流程我详细复盘在了思维导图里,重点聊聊启发吧。

不论是线下读书会,还是互助会、分享会,形式只是外面的壳,做这件事真正的意义还在于你的初心。对他人来说,将知识、经验予以分享,让更多人获益,产生实际的帮助;对自己来说,用输出倒逼输入,可以形成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回路,用“创作”检验“理解”,同时还能积累人脉资源。

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很多都被自己归类到了“白日梦”的范畴。但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没做到”,而是压根“没去做”。我们总在幻想会不会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拥有“1”后面的那许多个“0”。但却没意识到,没有前面的那个“1”,再多的“0”都是空。

而从0到1确实很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甚至很多时候,算法我们都掌握了,却迟迟没有踏出那一步,将想法转为行动。

最难的是开始,跑通模式后,便将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2、线上读书会

对于品牌方与主办方来说,线上读书会是是思维世界的圈地战争,和公众号争夺粉丝意义相当,品牌定位会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

第一,个人IP

从这个角度入手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个人在特定领域内处于KOL地位,有很深的洞见,并且有演绎能力。除了课程提到的樊登读书会和吴晓波读书会以外,抛开线上读书会这个形式,其实很多自媒体都是走的这个路线,比如之前已经被封杀的咪蒙,还有papi酱,蔡康永出书,高晓松、李源讲历史,蒋勋说红楼系列课,包括黄磊的公众号黄小厨,都是利用个人IP去吸粉。

第二,提炼某种精神

以一种精神为主线,寻找认同这种精神的志同道合的群体,通常粉丝凝聚力和粘度都会比较高,小冰老师在课上朗读了“趁早读书会”的精神全文,真的是句句戳中我心,直想立即入会的感觉。

后院读书会的角度也很棒,从“有趣”这个点来介入,抓住了现代人忙碌且疲惫的现状,有种“你有病,我有药”的对症感,也十分抓人。

第三,服务某个群体

这是最适合普通人启动的角度了,每个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都有必然的理由,就像老师说的“每个群体都值得被深耕”,作为新窥门内世界的准读书人们,要明白凡事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哪怕团体再小,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从0到1的那个质变的起步,能先服务好那一小波人,能力在过程中提升,将来才有可能服务好更大的群体。

----------------------------------------

整套课程体系复盘下来,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结营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明天起打算按阅读成长计划实操起来,一边按训练营的进程重新学习一遍全部课程,用高频回顾抵抗遗忘,并温故而知新。

最后,结营在即,感谢遇见,感谢陪伴,祝大家勇猛精进!

——仅以本文记录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1期2班198号蜜知的成长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