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树先生》中的王宝强扮演一名乡村青年,在苦难的现实生活中挣扎,与外面世界和自己孤独的内心相对抗,我从中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人性的苟且。
从现实的农村景象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青年都离开了村庄,来到城市打拼,他们或在象牙塔里苦读;他们或正驾着“电驴”在城市的街道上狂奔,只为了早点把午餐送给客户;当然也有头脑灵活的创业青年正躲在角落数着一摞摞钞票。
不论怎么样,80、90后的青年们正在脱离农村,他们不再熟悉时令、不懂如何种植、也不会饲养家禽了,他们平常生活在城市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回老家,看看父辈、祖辈。
在上班时间,听到其他小伙伴们也在同样诉说对于老家的看法,他们也是同样生活在城市,平常也不会回家,他们对于农村的叔伯家、老舅家的各类亲戚也不知道怎么称呼,对于长辈们的催婚、催娃也心生厌恨。
他们的好多场景跟我一样,确实80、90这一代农村青年变了,这一代人具有城乡二元属性,这代人从农村出来,却没有农民的本领了,而混迹于城市却没有城市人的经济能力,深刻的体会这城乡两地的巨大经济落差,就像候鸟一样辗转于两地求生存。
互联网的兴起是现代化文明的标志,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人们能及时接受、更新知识,互联网时代助力众多互联网翘楚崛起,如阿里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等。
中国有数亿的网民,本来在遥远的距离却通过网络及时沟通,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农村青年们也接受到大量信息,没有金钱时间去完成精神文明活动,就只能从网络看到“别人家的生活”。
“别人家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他们去英国的“哈利波特式的建筑”游玩,或去日本富士山看樱花,或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打卡,他们的生活都好精致且优雅。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网络上的美好更加加剧农村青年的自卑和无助,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求温饱,每每需要精神追求,只能在网络上看着别人的生活以自我慰藉。
多年以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行,农村土地应该不会有传统的农民了,现在的农民通过各种形式把土地承包给种植公司,公司通过集约化生产管理,可以耕种几十上百亩的土地。
那时候,中国的农村的耕种方式将会放弃千年沿袭下来的刀耕火种,而采用新型的现代化耕作方式,农业的生产能力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将会逐渐消减,农村青年的将不会像现在一样,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应该能大幅提升,有更多的金钱、时间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新时代的农村青年们,在城市有着自己的生活,家乡也有美丽乡村景象。
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那时的农村风景更加的美丽,田野上有着耕种的插秧机,岸上有着科研老师,和谐美丽的乡村居所一栋栋地挺立在美丽乡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