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敏捷教练的自我修养--语言与心理》,只是写了语言对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但应该如何练习语言技巧,由于篇幅的原因,当时便戛然而止了。但这件事也一直让我心有惦念,今天终于找了个时间,希望能够把这块的内容补上稍许。
我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通常是交流的双方在大脑中把要表达的意思进行编码,变成语言,传递给对方,然后对方在进行解码,恢复其真正含义,再把自己要回应的内容进行编码,通过语言传递回去。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沟通过程。但我们的大脑到底是如何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呢?
我们的敏捷教练在学习了一些专业教练技术与工具后,通常能够感知到被教练者发生了改变,比如使用一些开放式提问,干预了被教练者的思考过程,从而让被教练者发生了改变。但这些语言干预到底为什么会发生作用呢?以及语言干预的核心技巧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详细解说一下。
一、理解沟通过程中语言结构
【语言学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在语言学上,我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所说、所听到的句子结构叫做“表层结构”,而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句子的深层含义是语言的“深层结构”。比如,
”该男人买了一辆汽车。“
它的表层结构就是:该/男人/买了/一辆/汽车。
当然,每个母语者都能够通过母语的直觉进行判断,该如何把句子细分成这样的最小单位。
而它的深层结构就可能是:该/男人/买了/一辆/汽车/向/某人/以/某/价格。
每个母语者也都能够通过母语直觉来对语言的逻辑完整性做出判断。
一般表层结构可以储存在我们的短时记忆里,而深层结构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里。
【无意识的转换】
我们在日常沟通表达过程中,开始讲话的时候,会无意识地把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比如,
”张三说李四打王五“
这个深层结构可能转换为如下三种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1:张三说李四打王五
表层结构2:张三说王五被李四打
表层结构3:王五被张三说曾被李四打
一个深层结构可能会被我们采用不同的表层结构说出来,而每个人是在无意识的的状态下进行的选择。
【转换带来的误会】
当一个表层结构有多个意思时,就会产生误会。
比如,当一个人想要表达的深层结构是:
”正在侦查中的刑警对某些人来说是危险的。“
而他表达的表层结构是:
”侦察中的刑警是危险的“
而另一个人在听到这个表层结构后,所理解的深层结构可能是:
”对某些人来说被刑警查是危险的。”
这样,两个人在沟通过程中,所传递的表层结构让两个人转换的深层结构是不一样的,从而就产生了误会。
综上,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其语言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其实就是其语言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转换过程。
二、理解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构建世界模型的三种机制】
我们在建立大脑中的世界模型时,人们通常会用三种机制作为创造表述经验的方式,分别是:概括化、删除和扭曲。
首先,是概括化。概括化是我们生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让我们可以总结很多有利于我们生存的经验。但有的时候也可能会限制我们。比如,我们被一个热的炉子烫到以后,可以概括为:"热的炉子都是不可以摸的。"。但如果概括成“炉子都是危险的”,碰到有炉子的房间都不进去,那么就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了不必要的限制。
其次,是删减。删减是我们排除其他视角或细节,从而让我们可以专注某些体验。就好像在吵闹的大厅里,我们为了跟某个人进行专注的交谈,必须无视其他人的声音,但也因此可能会忽略其他人传递过来的信息。比如,”我星期五下午4:00在深圳海上世界奥迪4S店习了一辆S型号的奔驰车“,由于很多细节关不影响我要表达的思意,所以,我可能就删减成了:”我买了一辆车“。
最后,是扭曲。这个机制有点像幻想,人们在预演一个演讲的时候,就会扭曲眼前的现实,想像眼前就是有很多听众。很多艺术作品,比如诗歌就是对语言的扭曲,比如梵高的画里天空的形状就是对现实感受的扭曲。有时候,我们也会为了避免我们的体验与内在世界模型发生冲突而扭曲一些现实。比如,一个人每次听到妻子说出关怀他的话时,他就会扭曲其意说:她就是想从我这得到些什么才会说这些。
【问题出在世界模型】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世界模型,当我们的脑海里的世界模型越无限接近真实的世界,我们便更加有智慧。当人们感到痛苦、无力、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并不是真的世界太小、或没有选择,而是这些人的世界模型里没有。
当我们看到一些人把自己锁在痛苦中时,他们并不是坏、疯狂、或是有毛病,而是他们在其所知的范围里,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好的选择。问题并不是他们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是在于他们现有的世界模型中的选择不够丰富。
我们通常通过语言的表层结构互相沟通彼此的世界模型,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从表层结构理解其深层结构,就会产生种种误会。这个时候,教练是可以通过语言的干预,有意识地找到其正确的深层结构,从而真正理解对方的世界模型,有效的同理对方。
也有的时候,我们脑海里的世界模型也会丢失经验,造成世界模型的局部枯竭,而枯竭的世界模型意味着其行为的选择是有限的,从而让人变得缺少智慧,也会产生很多纠结与痛苦。而教练是可以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语言的干预,帮助对方找回丢失的经验,恢复枯竭的模型,人们的变化也就开始了。
三、语言干预的核心方法
首先,是针对删减的填充。根据上一节的内容大家可以知道,在沟通过程中,当事人是通过表层结构进行交流他们的世界模型的。而这些表层结构中,通常会有大量的删减。这种删减会造成当事人的经验模型丢失,从而导致选择变少。在教练对话过程中,如果教练能够判断其表层结构存在可能的限制性删减,就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当事人找回被删减的部分。比如:
当事人说:我害怕。
教练可以问:怕什么?
如果当事人能够填充删减部分,这个填充过程就是他们扩展世界模型的过程,自我发觉与改变就产生了。
其次,是针对扭曲的还原。比如,当事人把一个持续的过程扭曲成完结的事件,造成不可改变的痛苦。
当事人说:我真后悔我的决定。
这个时候,教练需要帮助当事人把表述中的完成事件,还原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当事人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教练可以问:是什么阻止他重新考虑他的决定?
这里,教练的工作是帮助当事人把事件还原回过程,在深层结构里有最充分的表述。
最后,是针对概括的挑战。比如,当事人在恢复删减部分过程中,有可能让经验模型更加完整,也有可能仍然不明确,没有重点。比如:
当事人说:我害怕。
教练问:怕什么?
当事人说:人。
这里的”人“,就是一个经过概括化后的表层结构,其依据没有与当事人的实际经验相联结。
这个时候,教练可以继续问:具体是谁?
最后当事人回应:父亲让我害怕。
这里,教练的工作是帮助当事人把其概括化与过去的经验进行重新连接。
四、总结
以上的文字中,我试图用简要的表达方式来说明其中的原理与核心方法,但因为背后还有很多和信念系统相关的内容,所以难免有表述不准确的地方。但,只要对大家有所启发,所有的文字便有了意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线下与我进一步交流。以后,找时间再给大家讲关于信念系统的内容。
作者简介
王伟
我在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做专家级咨询顾问。曾做过复旦软件学院的客座讲师,也是敏捷社区多年的演讲者。
我爱好读书、看电影、研究认知心理学。
白羊座,MBTI性格测试为INFP(治疗师/导师/化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