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南:
下学期就要上六年级了,暑假你来问我推荐阅读书目,我毫不犹豫地给你一本《鲁滨逊漂流记》。
“姑姑,这本书好看吗?”你问。
“好看,等你看完就知道了。”我故意不介绍。
今天你终于读完最后一页,像个小麻雀一样跟我讲述对鲁滨逊的崇拜,哈,那我也给你讲讲自己的体会。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跟你差不多年纪,时隔二十年重读这本书,我对它有了新的理解。
我们先看看鲁滨逊为什么要出海冒险吧。他的家庭条件不错,放现在来说是中产阶级,父亲百般劝说要他留在家乡经营家族生意,这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过个小康日子倒不成问题。可是鲁滨逊却觉得这种一眼能望到底的日子太无趣了,于是他偷偷坐上了船出海。
鲁滨逊就像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重要的人生抉择——是回家乡三四线城市舒服地活着,还是在大城市创业打拼呢?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们安稳,可孩子的人生终究由自己选择。我不知道你长大以后,你的父母会不会舍得放你自由飞翔。
鲁滨逊不太走运,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大风暴,整条船的人差点葬身大海。在危急时刻,鲁滨逊一直向上帝祈祷,懊悔自己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他发誓如果有可能活着上岸一定会乖乖听话回到父亲身边。可是当船终于安全靠岸时,他却又犹豫了。
他说:“一想到回家,羞耻之心使我念头顿消。我立刻想到街坊们会怎么讥讽我,我自己也将不仅羞见父母,也羞见他人。……”在矛盾中,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再次出海。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刺痛了。鲁滨逊的父亲毫无疑问深爱着他,但是你看,这种带着逼迫感的爱给鲁滨逊带来了压力。很多父母喜欢显示自己的先知,在孩子犯错误以后极力嘲讽或惩罚:“我早就说了这样做会坏事的吧,你就是不听,现在吃到苦果了!”“我已经告诫过你不能这样,你非要做,看我不收拾你!”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深刻记住教训,结果却是孩子宁愿继续错下去也不愿意回头。
我想起了好些年前,有个叫药家鑫的年轻人开车撞到人。按理说他应该马上报警救护伤者,可是一想到闯了那么大祸,伤者会不断找他索赔,父亲一定会给他更严厉的惩罚,他居然在几秒钟内决定杀害受伤的人,最后也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价。
家这个温暖的港湾,为什么成了回不去的地方?为什么变成逼孩子走向极端的凶器?因为没有尊重和宽容的爱,并不能给人正能量。一个孩子勇于承认错误,一定是因为承认错误的成本比掩盖错误要低,一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路可退。
小南,当你以后陷入困境,无论是闯了祸,还是没有考上好学校,没有达到自己和家人的期望,都不要气馁。记着,我和你爸妈一定欢迎你回家,我们会给你无条件的支持和爱。
就这样,鲁滨逊继续出海,抓住机遇做生意赚了钱,在巴西买下种植园,又因为不满足于现状而再度开启冒险之旅。只是这一次,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只身一人漂流到了孤岛上。
为了活下去,他想尽一切办法。去旧船只上运回可能有用的工具、自己挖山洞当房子、建造抵御侵害的栅栏、猎食和驯化山羊、播种麦子……他在日记里写下最多的就是每天做了什么,以及跟上帝探讨命运的问题。
小时候读这一段我总觉得无趣,只想快点知道鲁滨逊后来有没有活着回到大陆,你是不是也这样想?多年以后我才领悟到,这正是鲁滨逊最伟大之处,绝不仅是靠坚毅、智慧在孤岛生存下来这么简单,更是靠一己之力走完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如果把地球诞生至今的45.5亿年压缩为一部24小时的纪录片,那么人类到了临近结束的倒数第4秒才出现。就是在这相对短暂的4秒钟里,人类创造了史上绝无仅有的科技和文明,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比过去的23小时59分加起来还要多。
我们现在可以享受便捷的生活,很大程度得益于全球化和越来越细致的分工。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一小部分工作,就可以享受到整个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成果,方便自由地吃住行游娱购。人类有自知之明:如果我们落单,一个人是无法抵抗自然的——无数动物比人类跑得快,比人类凶猛,各种有毒植物、病菌随时可以让人丧命,更别说雷雨、龙卷风、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了……
可是,鲁滨逊做到了,在一个孤岛上。
人类善于制造工具解决问题,这一智慧之光在孤岛上闪耀。小南,你还记不记得鲁滨逊用极其有限的工具给自己盖了两处房子,尝试播种小麦并最终实现食有余粮,尝试驯服山羊让自己随时能够吃到肉——这本质上就是人类建筑、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史。用今天的眼光看,鲁滨逊就是穿越回了原始人时代,一路升级打怪解决生存问题,还在岛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统治的王国,是不是很赞?
鲁滨逊在孤岛上没有娱乐活动,所以他经常思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比如他常常会设想,如果自己当初听父亲的话待在老家,现在应该过着平凡但幸福的日子吧,就不用像孤岛上生活这么辛苦了。你有没有试过后悔?“要是我……就好了。”
小南,在这里,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鲁滨逊的父亲,知道儿子如今在孤岛上艰难地生存着,你会怎么想?他是不是也痛苦着,懊恼没有极力阻止儿子踏上这条冒险之路?
但是鲁滨逊没有沉溺于懊悔中,他很快想通了:
“我谦顺地、衷心地感谢上帝,因为他使我明白,我在这儿孤寂的生活说不定比我在人世的自由和快乐中更幸福。……我现在完全改变了对忧愁和欢乐的看法。我的愿望已大有改变,我的性情已完全发生了变化,我的爱好跟我初来的时候相比,甚至跟过去两年相比,已经转到了新的方面。”
我也是一个母亲了,看到这里我内心很受触动。父母总是希望尽可能帮孩子做决定,好让孩子未来少走弯路,你的父母也一样,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为你做了很多谋划。比如买学区房让你上更好的学校、送你上兴趣班学特长、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毫不留情地管教你……但是真的有所谓不走弯路的完美人生吗?
小南,假如你走在黄色的林子里,面前有两条路,很遗憾你无法同时选择两者,于是你的爸妈为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你愿意听从他们的建议吗?还是自己做决定选一条?
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可能都会遐想另一条路上的风景,尤其是遇到阻碍时。区别在于,走父母帮你选的路,你会埋怨他们,走你自己选择的路,你会更有毅力坚持下去。
有一首著名的诗叫《未选择的路》,它的作者就说:
“哦,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明知路连着路,我不知是否该回头……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许多许多年以后: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就像鲁滨逊一样。
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十八年后遇到了食人族土著野人,并且亲眼目睹野人在海滩上吃掉他们的俘虏。他震惊之余气愤得发抖,当时他手上有猎枪,差点就要冲上去把这些野蛮的家伙给毙了。可是他冷静地想:“他们吃人肉是因为没有开化,这种风俗在他们的社会环境里是合法的被允许的,更何况他们并没有攻击我,我凭什么去伸张所谓的正义呢?我如果这样做,和那些号称伸张正义却屠杀成千上万土著的西班牙人有什么区别?”
我说鲁滨逊伟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么艰难孤独生存环境中,他仍旧没有放弃对人道、正义的社会性思考。
《大学》里有句教诲是“慎独”,就是当你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人监督你了,你要更加谨慎,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你有没有在独自做作业的时候偷懒?独自完成任务的时候偷工减料?
鲁滨逊的岛上除了他没有其他人,他要是扛起枪扫射一通也不会有人管,可是他仍旧深思熟虑,还对西班牙人同样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十八年孤独生存的时光,没有泯灭他脑海中的是非观,没有降低对自己行为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绝对不是原始人,是真真切切的文明人。
后来,他救下野人星期五,教星期五使用各种工具,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非常感人,是我一看再看的段落。令我惊异的却是鲁滨逊回到巴西后发生的事情,这时候离他出海已经过去二十八年啦,可是你猜怎么着,他当年托付财产的委托人依旧帮他经营着种植园,合伙人们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就连老船长也主动把当年鲁滨逊寄放的东西悉数还回,他突然成为拥有巨款的富翁,还有自己的产业。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极其崇尚契约精神,简单来说是讲信用,在故事里就是“别人的东西要还”。一个出海失踪二十八年的人,在法律上早就宣布死亡了,可是有朝一日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说:“我以前托管的东西能不能还给我?”而且是一大笔钱,换作是你会怎么处理?
赖账真是太容易了,有些托管并没有白纸黑字的契约,只凭口头一句话的承诺,我说你没说过行不行?当年的小种植园,现在已经升值扩展成大种植园了,合伙人们商量好只分一小部分给鲁滨逊行不行?至于老船长,他家里经济情况也不乐观,求求情让鲁滨逊不要追债了,岂不是比承诺“我们会慢慢还清给你”更实惠?
如果你不作这些假设,就不会理解契约精神的可贵——当时的人们是发自内心觉得这是应当做的,他们忠诚于信诺,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恭喜鲁滨逊最终回到文明社会,并获得了财富、荣誉和幸福的家庭。你也许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1704,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获救。作者笛福就是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创作出《鲁滨逊漂流记》的。
我今天说得够多了,但我很开心能跟你分享。但愿你永远不要忘记这本书给你带来的勇气和感动,常常读出新的感悟。
爱你的姑姑
2018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