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2亿,预计到2045年,将升至6.29亿。”看到新浪新闻的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讶……
年纪轻轻的女同事竟然也得了糖尿病
在我们的印象中,糖尿病患友都是中老年朋友,但是现在我身边已经有这样的年轻同事小邱,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一天到晚饿死鬼、吃得再多再好也是疲乏无力,别的伙伴都羡慕她的锁骨、体型,追捧到不行,不料她自己十分难受。
同样的吃吃喝喝,同样的生活条件、工作压力,别的女同事却没事,而小邱却成了糖友圈的一位成员。什么原因呢?
小邱听糖友说,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遗传给后代的几率就比较高,可是她家族中还没有发现有糖尿病,所以家族遗传因素已经排除。其次,中年以后身体肥胖,也容易患糖尿病,然而自己从来未曾肥胖过,这个因素也排除。
其他方面,精神压力、怀孕、药物等因素也会引起糖尿病发,小邱猜测自己的糖尿病诱因,或许与这三方面有关系。
“每年,儿童糖尿病患者以3%的比例递增”
看到这样的数据,即便没有家族遗传史,小邱也开始有点担忧自己的宝宝了。如果这样的数据是靠谱的,那么全世界每天出现20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这对于我们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得不上的一堂课。
小邱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也走了一些误区,因为工作关系,所以匆匆忙忙的每天靠吃药了事,虽然医生已经告诉她,“饮食控制是基础”,但自己还是觉得有点慌乱了,时时得注意饮食,各种水果都得谨慎,吃一碗大米饭,都得挑……
吃得少、吃得好,大米姐推荐稻花香2号,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也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几率。
“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
11月14日,糖尿病日主题,小邱一大早给我们发消息,提醒我们,糖尿病的预防,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点滴做起:
首先,需要注意平衡膳食,不要长期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因为高热量的食物荣誉引起肥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失调,从而导致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发生。尽量避免高糖的重口味食物。
其次,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规律生活、心态平和,长期的吸烟、酗酒会对肝脏、肺部、肠胃产生一定的伤害,导致糖尿病发生。
另外,选择合适运动也对身体恢复健康大有裨益。运动量太少,根本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果运动量过大呢,又会造成身体损伤,我们要根据身体情况,适度进行有氧气运动,比如,漫步、慢跑、广播体操、交谊舞、游泳、太极拳等等。
有多少办公室白领,自从出了校园就再也没有做过广播体操。
糖尿病前期,我们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早期症状:饥饿与多食;手脚麻痹发抖;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眼睛疲劳、视力急剧下降;体重下降;多尿;泌尿系统感染。
在此,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如果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人群被称为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久病成医,小邱推荐我们要吃这类食物
水果类,糖友们可以在病情控制得当时,适量吃点水果,并与谷物互换食用。
豆类制品,青豆、黄豆、黑豆和大豆,糖友们可以常吃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浆。
乳类制品,牛奶、奶粉、奶酪等,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体重已经超重的糖友,可选择脱脂类的乳品。
肉类,肉类富含蛋白质,但也要尽量避免食用肥肉、内脏和卵黄,尽量选用瘦肉。
蛋类,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蛋黄中含胆固醇较高,建议糖友少吃蛋黄。
坚果类,核桃、花生、瓜子、松子、杏仁等,可为身体提供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所以,体重超重者不宜多吃。
其他,关于甜味剂食品也要慎重,尽量食用能量低的甜味剂,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还有,不能产生能量的甜味剂,如安赛蜜、阿斯巴甜、食用糖精和蔗糖素。
最后,戒烟戒酒。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