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明天不用上班,心里莫名其妙的空虚,同时有不可抵制的慵懒,不想睡,迟迟不肯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就是因为心里清楚明早不用早起。
这个时间坐下来,告诉自己心里什么都没想,也没限制要写什么,顺其自然吧。
小鱼缸里的水流哗哗响,开着灯,会不会打扰它们休息,由于太亮,让它们以为是白天,游来游去还吐泡泡。
白天的闷热总算在这个时间沉寂下去了,晚风涌入室内,阵阵清凉,因为午睡了两个小时,所以至此惬意的很,一点睡意也没有,读了好一会儿《解忧杂货店》,是大声朗读的,给东哥听,一直到他说困了要睡觉,我才停下。
上午的时候,一边洗衣机里洗着衣服,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大声朗读《瓦尔登湖》,我早说过,我是一个从来都没学会读书的人,从没做个读书笔记,也不会写书评,读完了也就读完了,甚至都不记得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更有一些连作者的观点都不能弄清楚,有时候自己也会有懊恼,明明应该把这件事做的更有质量,但就是这么多年一直也没能够。
这样的状态是不利于形成知识体系的,书名,作者,观点,亮点……在每次看完一本书后,都毫无例外又都变成了陌生的认知,就好像从来都没接触过一样。
前段时间试着把精英日课里面的内容整理成简单的笔记,便于自己学习理解,可是只做了十五次左右就中断了,明知道这样整理的过程哪怕自己没有过什么缝缝补补,也依然会比看过一遍就再也不去理会更能深入的理解,一些被讲解过的观点就好像镶嵌进了自己的大脑,但自己的惰性还是战胜了一切更可靠的理由。
每次想到这些,就难免对自己心生恨意,一个不能走出舒适区人,还谈什么进步与成长。
关于写作的书,我只看过《写出我心》,不记得作者,里面的观点或者说方法都是我极其认可的,只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还不能够把“心”写的顺畅而真实,但我喜欢这样继续,就好像每次坐下来写字,都是在给对面的自己讲述此时此刻自己的内心,看到的想到的,好的坏的,简单的复杂的……
也曾设想过,应该每次都给自己一个题目的设定,沿着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一直不停的捕捉,挖掘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这一点的认知,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都好。结果就是那样会让自己有压力,还应该说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试过几次,同样也是中断了,没有理由,就是没有这样完全不设限让我放松。
还差六分钟就是另外一天了,还没写完就赶着把文发布了,然后再以修改的形式继续,以此来安慰自己说,这是今天的更文,你看,我并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依然是日更,从未有过间断……
看妹妹今天出游去了双阳的吊水壶,在群里说不错,建议大家都找时间去玩一下。我动心。
每次都是我最热衷于出行,不论去哪,只要走出去,哪怕就是室内的某个公园也好,家里和家外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一整天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和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放飞思绪,并不是一个概念的思考。我更喜欢后者。
这不需要理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更贴近身心的渴望,但是我又发现自己是一个还没成熟的小孩,我更渴望身边有人陪伴,一起走入我喜欢的情境,不能说非有不可,却又真心不愿意自己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城市和环境。
所谓的诗和远方,那不过是每个不安分的我们在心里点起的一个火把,在辨不清方向的夜里,用它指引我脚下的路,更是心里向往的路。实际上,我的诗和我的远方都在别人的常态里,同样,我的常态可能也是别人的诗和远方,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