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了这本《小文65》,本来其实名字不算吸引人,但看到是马未都老师的作品,便赶紧收入决定拜读一下了。还记得他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即便是对收藏品没有太多概念的人,也会被其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以及对藏品抽丝剥茧的详细解说立刻吸引住。而这本书之所以名为《小文65》,缘是精选了马老师近15年来所写的65篇序跋文章,有自序,也有给别人写的序,内容涉及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
现在我们了解更多的马未都似乎是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艺术专栏作家,其实马老师年轻的时候还做过出版社编辑,写过文学作品。如此丰富的跨界身份,也正如此书涉及门类之广,书中每篇序跋小文虽然不长,却可以将其所在领域内的知识、小到细枝末节大到人文历史系统梳理一番,有的讲述栩栩如生,能让人想到马老师在节目上的大家风范。
打开第一篇《坐卧之间,有山林之思》,讲的是古代家具良材中一个地域性极强品种——苏北南通的柞榛木家具。因为刚好在研究家装选材,所以对这篇颇感兴趣。由于南通近百年交通不便,地域较为封闭,柞榛木家具在做工上独树一帜,风格彰著。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柞榛木大材十分难得。南通地区有大量明清家具存世,用材不乏我们熟知的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红木、楠木等,而极难取材的柞榛木细算精打出来的家具尤为珍贵。柞榛木家具早期选料严格,绝少带白皮,凳椅的座面板、靠背板,床榻的围板,橱柜的门板皆选纹理优美为行云流水者,让人坐卧其间有山林之思。柞榛木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美,又有北方大漠的粗犷豪放,因其鲜为人知,又好似一位隐士,或隐于山林,或隐于市井,“养在深闺人未识”。
当然,之所以马老师会特别讲到它,也是因为柞榛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其中。这篇序由植物的生长规律到地理气候,由家具款式到家具的人文意义,寥寥数语将柞榛木家具讲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奈何我感兴趣而不可得了。
个人非常喜欢的还有一篇《国人不可不读的经典》,是为《宋词三百首》作的序,而我刚好既感兴趣北宋历史又喜欢宋词,对这篇也就难免不爱了。在唐诗三百年兴盛的压力下,宋词别开生面,在文学史上能独成一派而与唐诗齐名实属不易。马未都老师比较了唐诗与宋词的区别,指出唐诗由于格律之限,多善于表达情绪而不长于表达清洁,宋词则依据其长短句及曲牌的优势,可以让情绪与情节兼顾,在情节上弥补了唐诗之不足,又为之后元曲讲述故事打下基础。文学没有高低,无论是情绪、情节、故事,无论是钻入象牙之塔还是走进市井文化,都有其价值所在。
除了以上两篇小文,其余六十多篇还有很多妙趣横生之处供我们去细细研读。在马未都老师看来,不论是音乐剧还是话剧,他都会着重观看序曲和序幕。所以在看书时他也会着重于序言的重要性,认为一篇优质的序能够点出一本书的灵魂。“我见许多人读书急不可耐,一下子迅速翻上几页,甚至翻至书中读起,还读得津津有味。这让人大惑不解。我以为读书可以粗读,也可以精读,但万万不可半途而读。一般建议序应该看两遍,没看书看一遍,看完书再看一遍,就会发现这个序很有意思。”对于写序的原则,马老师则认为要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马未都老师还给每篇序跋小文都录制了相关视频,扫描标题下的二维码就可听其讲述他和这本书以及该书作者的趣闻轶事,让读者更全方位地了解他为其作序的书籍,遇到特别感兴趣的,也是可以收入来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