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4月3号凌晨1:17,在忙完家里的事情后,我与大伯、哥哥促膝长谈,谈一些心里话。也许是因为清明将近,我想起了去世的爷爷奶奶,随后问了大伯关于清明祭拜之事,大伯沉默许久答道:等我问问风水先生再与你们商量。
第二天中午吃饭间隙,听哥哥说,大伯半夜偷偷跑到客厅抽烟,一夜未眠。
2016年,也是我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无意间在网上看过一段话,对我影响至深。
这段话是这样的:“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也正是这段话才使我明白,我们不管多忙,每逢清明都会拖家带口回乡扫墓祭祖。因为“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客从何处来。
清明假期这几天,我一直想写一个关于家族、关于传承的故事,从有了这个念头开始,从我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就有家族亲人、民族英雄、抗战英雄以及历史名人等等。我想写写他们的故事,可时间有限资料有限,无从下笔。
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分享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故事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
这部纪录片一共2季,第一、二季在豆瓣分别获得9.0和8.9高评分,遗憾的是第二季因为某些历史原因被下架暂停播出。
片中有许多让我非常震撼的家族历史故事,比如第一季第一集易中天的家族历史故事:
一份几百人的名单,上面的人都姓易(或随夫姓易),年龄最大的七十一岁,最小的只有一岁。他们同属一个家族,分属一百个家庭。但死亡时间都是同一天:1939年9月23日。
这是一份死亡名单!由此引出了易中天营田老家四五百人的家族,在抗战中被灭门的惨痛历史。
因为有着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就读经历的祖辈,凭着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带着几十口人连夜出逃,易中天这一支家族才幸免于难,得以延续。
背井离乡下南洋。
两季的纪录片,除了讲述名门望族的历史故事,还有那个时代里普通家庭、普通人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央视主持人阿丘的家族历史故事,一个最普通的人的故事。
从小到大,阿丘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每当向母亲提及外公外婆,母亲都会极力回避这个话题。
阿丘了解到,自己的外公外婆是那个年代中国下南洋寻求生计的底层穷人,在南洋以帮人割胶为生,就是这么普通的穷人,却在一夜之间双双被杀害。那时,阿丘的母亲才5岁,什么也不懂,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于外公陈斌,同是一个名字,却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一个书中记录的陈斌是抗战时期遗臭万年的叛徒,一个网上查询到的陈斌是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然而,阿丘的外公既不是民族英雄,更不是叛徒,仅仅只是一个为了生计下南洋打工的穷苦华人,在马来西亚游击队与英国军队的夹缝之中求生,最后却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在那个时代里,被迫背井离乡下南洋打工的,在底层生活中如尘埃一样死得不明不白的穷苦华人还有更多更多。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人一生有3次死亡,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刻将是你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他们的故事,我们无从获知,就好像我们快忘了这样一段悲惨的历史。但是,他们的故事却真真实实地发生过,至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普通人的故事被遗忘了,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这一个故事,是关于阿丘姨妈的故事,我想从阿丘表哥的一封信开始讲述,只有认真看了这一封信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是一家人。正文如下:
亲爱的远方的表弟阿丘:
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完成这次“寻找”外公的旅行,要感谢外公,让我们有机会有一段时间相处和了解彼此。找到了那段属于我们家族共同的历史,也是完成了我一个多年的心愿。
我想我们之所以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好奇,更因为我们的母亲们,他们的命运也都被这段历史而改变。所以,在你即将回去的时候,作为你的哥哥我很想告诉你另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关于我的母亲,你的姨妈,在我们的外公外婆去世之后她的一些遭遇。
那又是一段并不轻松的历史,我甚至担心自己无法清晰地当面说明,这么多年后现在来告诉你这些事情的意义,所以思前想后决定写这封信。
先从信中夹着的这张小照片说起吧,你能认出上面的人吗?你的妈妈、姑婆、还有舅舅们。唯独,没有我的母亲……我想告诉你,这张照片是六十年前,姑婆带着姨妈舅舅们刚刚回中国时寄给我母亲的。好多年后,我母亲还在背面写下了那行字——“我的姑母和我的弟妹们合影的像片”。
或许你会好奇,大家都回国的时候为什么我的母亲会留下?那是个今天已不能想象的原因。当时,姑婆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带回中国,路费不够,姑婆只好和他们中间最大的孩子,也就是我的母亲商量办法。最终的办法是,姑婆把我的母亲卖掉,用这笔钱,带着你的妈妈和舅舅们回到中国。卖掉自己换路费,为了弟弟妹妹们,我的母亲独自一人留在了马来西亚,那年她只有11岁。
或许在国内的亲人眼中,我的母亲后来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过得还不错,有个很爱她的老公,经营着一家不错的油站。但在遇到我父亲前,她一个人留在马来西亚的20年,真是吃了很多苦。
当时,母亲被卖去一家做生意的华人,是家中的佣人,还要干商店里所有的杂务。不幸发生在后来,主人家里发生一起完全跟我母亲扯不上关系的意外,但那家人却全归咎于母亲的头上,无缘无故地责骂她,侮辱她,说母亲是扫把星,甚至说以前外公外婆也都是被她尅死的……那年母亲才17岁,这样的指责给了她极大的心理压力,她开始自责,怀疑真的是自己害死了爹妈?她活着,是不是个就是个错误?她忍受不了这样精神上的折磨,甚至选择自杀……
万幸的是,母亲被救了下来,后来被送到了福利部门监护,这听上去似乎不错的安排却开启了她人生最伤痛的经历,那个福利部门的一位高级官员,霸占了我母亲,我想你懂我的意思。
两年后,母亲19岁,那官员娶了她。但当母亲走进那个家时才发现,她是被当做“女佣”介绍给全家——所谓“娶”,只是那个男人为了在掩盖自己的罪行、避免处罚的手段……而她的那个所谓的官员丈夫,不久就秘密逃往了英国。这个家庭有钱、有权、有社会地位,接下来的8年,我母亲的工作就是伺候他全家十几口人。
27岁,是母亲人生的转折点。那年,经人介绍母亲认识了父亲,他们一见钟情并很快结了婚,这或许是我的母亲一生最幸运的事情!
那是一个新的生活,对母亲来说太重要了,但面对我的父亲,因为自己种种不堪回首的遭遇,母亲陷入了自卑和不安,她甚至花钱想通过极其迷信的方法,去乞求神灵保佑,让父亲能留在她身边。作为子女我们无权去评价这么做对不对,但真的很让人心疼,你能体会到那时候她是多么不安和无助,多么渴望把握住她的幸福……不过幸好,母亲和父亲一直很幸福。
我后来慢慢了解到,在母亲生活最糟糕的那些年,她没钱买邮票、纸笔,完全断了和国内的联系。不过,自始至终她都保留着那张小照片,可以想象她内心的那份牵挂……和我父亲结婚之后,妈妈开始重新写信给国内的弟弟妹妹们,靠一个二十年前的地址,历经周折,又是因为她的坚持才找到亲人们。
在母亲房间里有一个旧盒子,那里面都是她的宝贝,除了那张小照片,她还几乎保留了所有国内寄来的信,最早的一封应该是80年代初的了。其实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想来对你也并不陌生。自从妈妈和国内重新联络上,我和妹妹就常常替母亲在信封上的写地址,就是你家的地址,而姨妈,你妈妈,寄来信里也常常会提到你,这封上说“孟煌上中学了,要住校了”,过几年,又会提到“孟煌上大学了”,接下去是“孟煌结婚了,有女儿了”。
母亲一直很牵挂大家,对亲戚们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但或许大家并不清楚,那时候母亲也不并不富裕,她给人家帮佣,父亲是油站工人,直到后来全家努力顶下了油站,家境才渐渐好转,这些母亲可能从未跟大家说过。
啰啰嗦嗦写了很多,但其实,今天告诉你这些,并不是希望亲人们感谢母亲,因为母亲她觉得作为姐姐这些也都是应该做的。而说出这些,正如我前面写的,我甚至无法清晰的说明,这么做的意义,我只是觉得,我们是亲人,就像我们这次的旅行的意义一样,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这些年,母亲和姨妈都老了,尤其是母亲现在的身体,可能很难再有机会回国和姨妈们团聚了,但这一次你能来,我知道母亲还是很开心的,期待保持联络,期待有机会再见面。
代问姨妈好!
祝好!
兄梁业秀
整部纪录片,直到看了这封信,我的眼睛才完全湿透,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留下了眼泪。这是一个被遗忘的人——阿丘姨妈对家人的爱,对父母对弟弟妹妹的责任,胜过了自己的一切。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爱无言吧。
写在最后。
阿丘的家族历史故事,虽没有文学创造的华丽震撼和影视作品的跌宕起伏,却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因为这就是那个时代里普通人的最真实的生活。
我们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舞台上,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渺小的不能再渺小。
可是,即使是这样渺小,我始终认为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人的故事和精神都值得我们记述传承。
第二期礼物
Hi,亲爱的,第二期礼物也是一本书《活着》,通过阅读这本书,你能:看见人生悲苦,看见底层人民的乐观和坚强,看见生命的柔韧,看见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
领取姿势: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留言,分享你的或亲人的故事,如果打动我了,我会与你联系,并送上第二期礼物。对了,礼物没有数量限制,没有结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