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皇帝赐予的匾额)
泰宁的尚书第,俗称五福堂,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邸,五座院落,房屋120多间,面积4000余平米,布局合理、风格大气,装饰精美,建成已370多年,是福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民居。
(泰宁游览图)
从尤溪西行270公里,抵达泰宁,雨脚随之,飘飘洒洒中走入灯火初上的山中小城。
食宿落听,撑伞走进那条夜色中的进士街。石板路泛着幽光,突兀的高墙逼仄着巷陌,深门紧锁,窗灯扑朔,雨声不时从重檐上滴落,时将夜深,偶有归人伞影飘过,划破那片寂静。雨夜森然,不免生出一丝心悸,影影绰绰的尚书第,初见,竟是这般感觉。
(夜雨中的老屋)
借手机的微光,辨识壁上的铭牌,尚书第、九举巷、世德堂,仿佛每个字都浸透时光,让人好奇名字后面的故事。有些拆下的檩梁砖瓦散放街角,沾过雨水后,那黑黢黢的乌色更深了,也许是古宅新旧的置换,我怀疑旧痕了却,新貌还是从前吗?
在幽深而寂静的街巷中走过,像是一幅旧画的预览,画轴慢起,画面徐开,眼前一亮的不知是怎样的杰作。期待下面的清晨。
(尚书第旁的古井)
连阴雨踟蹰到天亮,买了尚书第的门票参观,票面淋上了雨点,那图案水灵起来。一条巷子就是一座府邸,雕花的重门分守两端,笼络下当年的威严。五座建制相同的院落一字排开,大家族也有小家庭,内里是互通的,亲族的和睦自是门内的走动。厅堂甬道、天井回廊、义塾佛堂,均是错落有致,砖木雕刻、楹联匾额、门墩莲座,无不精妙绝伦,其年之久,势之大,建之精,存之全,可谓民居之上品。
(门扉虚掩的尚书第)
雨的连绵,让郊野风光的浏览成了奢望,而在这古宅中穿堂入室,伴着雨声叩问旧事,穿过雨丝打量从前,在淡淡的昏暗中细究感受,于微微的阴冷下若有所思,真乃是上天假以的机会。这尚书第,不同于山野荒村,也有别于京城王府,更有异于城中古厝,它给我的感觉:
(古画新雨)
那般厚重,是官威在乡间的物化
尚书第主人李春烨,六岁读书,十六岁秀才,三十六岁举人,四十六岁进士,在朝廷为官十一载,晋升十四级,官至兵部尚书和太子太师,可谓大器晚成,仕途腾达,是泰宁历史上罕有的高官重臣。他的府邸是皇帝赏赐所建,门楣上是天启皇帝赐封的“四世一品”匾额,其显赫可见一斑。尚书第以坚硬的花岗岩筑墙铺路、垒建走廊天井,砌就深宅大院,其巍峨阔大泰宁无二,那是当朝一品的身份,皇帝老师的资格,才盖得起,住得下的豪门。
(尚书第的厅堂)
那种大气,是财力在营建的膨胀
尚书第,堂而皇之逾4000平米,一座府邸就是一条街巷,其“大气”既表现在建筑空间的扩张上,甬道回廊,架梁厅堂,都是当地的最大尺寸;也表现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粗大耐用的杉木,坚硬延年的大石条,形成泰宁独有的 “三厅九栋”建筑格局。尚书第近400年而风貌依旧,当初建造一定所费不赀,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是万万不能的。细究李春烨,明朝从一品尚书的年俸不过152两,而尚书第耗银20万两之巨,虽有皇上赏赐,但也是杯水车薪,他能够撑起这座门面,没有灰色收入是不合情理的。李春烨与奸相魏忠贤交好,其晋升都有魏的背景,魏倒台后,他被定罪“结交近侍(魏忠贤)又次等”判刑入狱,但他花钱运作,并未入狱。当时有民谣说:来时萧索去时丰。金银财宝一扫空。李不是一般的有钱,尚书第不是一般的财力能盖得起的。
(雨中的尚书巷)
那些精致,是奢靡在生活的放纵
尚书第的建造,设计之精,用料之优,工艺之细,效果之佳,在泰宁是空前绝后的。那种追求极致的巧思妙想,匠心独具的手艺精工随处可见,在前堂、厅堂、佛堂,在檐头、柱头、墙头,在石雕、木雕、砖雕,甚至再普通不过的窗格、石缸、阴井,都不随便将就,而是做了意想不到的设计,将生活的实用与视觉的美观臻于一体,那种精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鄙夷它的奢靡之后,又庆幸它的完美留存至今。
(李春烨的卧室、小姐的闺房、老母的厅堂、家族的私塾)
那番蕴藉,是忠孝在家庭的循礼
尚书第作为府邸,不仅有砖石垒砌的辉煌,还有文化酿就的韵味,这种软硬实力融合的载体,才有其久久流传的生命力。家传的黑砚台上,有朱熹隐居泰宁时写的春夏秋冬四季诗,儒学传承是李春烨立家之本。在“孝恬”的匾额下,是耄耋老母的晚年情景,李春烨三番辞官,以奉养老母尽孝,得到皇帝的嘉许。李春烨苦读出身,礼教甚严,尚书第中,门称“礼门”,道称“义路”,装饰、匾额、书画都喻礼明义,将礼教和家教完美结合,形象而艺术地附着在整座宅邸中。
(母女背后的石墙,高大厚重)
游罢尚书第,看古建,识故人,眷顾之我“有所思”。那个多雨的清晨幽静而漫长。
攻略:
尚书第,坐落泰宁县胜利二街福堂巷,门票,20元。
(老宅与修缮者、罗哲文考察尚书第、游客一家、进士街的尚书第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