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惯是如何运作的
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人的大脑趋向于省力,喜欢"偷懒"。
一旦养成习惯,我们可以把一系列动作规范化,省下脑力,留给其他的事情。
因此,养成的习惯,一定得是正确的,积极的,效率的,受益一生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习惯的养成也有缺点,那就是缺少了对事物的思考,而事物是会改变的。
并且习惯如同铁片一样嵌入大脑,永远都不会消失,比如一个人几个月没开车后,握上方向盘后依然能熟练开车。
我能想到好的习惯,便是早起,力量训练前后拉伸,做事之前思考其对生命意义来强化行动力等。而坏习惯则是总是想要打开手机,看一看,使得做事不能完全集中。
从图来看,暗示是 “做了两道题, 要不休息一下吧", 惯常行为是 "打开手机,刷淘宝知乎或朋友圈",而奖赏则是 "大脑不需要思考,通过购物来获得快感"。 首先,这样的暗示不应该产生,应当把作业完成,而惯常行为也需要改变,从"打开手机" 变为 打开一本自己喜欢的闲书,比如最近在看的时尚类书籍。说实话,打开书本比打开手机放松多了,我得改变这一惯常行为。
第二章 渴求的大脑 如何创造新习惯
克劳德·霍普金斯是十九世纪广告业的先驱者,他的方法便是通过让消费者形成新的习惯来推销普及他的产品,这一规则革新了广告业,并被多种领域,比如教育,营销,管理,政治所运用。他在推销广告上,把 “牙齿上的垢膜" 作为一种暗示,推销刷牙作为惯常行为,而”漂亮洁白的牙齿“作为奖赏,极大程度上在十九世纪推销了牙膏。
危险的是,一旦把暗示和奖赏联系了起来,大脑就出现了潜意识的渴求。比如说当烟民看到万宝路的图片时(暗示),烟民的大脑中就会期待尼古丁,一旦得不到烟,烟民的渴求便无法满足。所以,坏习惯的养成,让人接触到某些暗示时便产生渴求,并沉溺其中,严重的直到丧失理智。
而新习惯的创造,便是渴求的创造。一旦有了暗示,便有了渴求,有了渴求,便有了惯常行为,而奖赏自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