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午读完了。
这本书从杨绛先生的梦开始写起,梦到找不到老伴,然后开始一点点描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相继离开的过程,看着他们承受病痛无能为力,看着他们离开束手无策,只能在没有他们的余生里带着思念去回忆。
从年轻时和钱钟书先生一起去外国求学开始忆起,嗯,真的是一把又一把的狗粮。一起外出散步探险,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做菜,互相扶持,互相取乐,比起普通的夫妻生活多了许多乐趣。阿瑗诞生后,钱钟书先生表现出了对杨绛先生的依赖,衣服沾上墨水怎么办,打碎灯泡怎么办,我甚至能脑补出来一个大老爷们坐在妻子床前无措地寻求帮助,在得到妻子说“不要紧”后,立刻就松了一口气的场景。
他们回国后的生活,大多是与双方父母家的一些故事,现在也不太想得起来。只是记得钱钟书因为一些变故而失了业,一家三口一起生活却十分开心,于是有了这句名言
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多好啊。希望这辈子活在这世上的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在一起,只有死亡才能使我们分开。
家庭环境的原因吧,很羡慕。
羡慕钱钟书和杨绛年轻时的相知相爱到年老时的相守相扶,我身边几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感情。父母就算了,他们也许离婚了对每个人都好,包括他们的孩子。爷爷奶奶的感情算吗?奶奶操劳了一辈子,年老时还要照顾多病的爷爷。爷爷去世后,奶奶也不哭,偶尔说起来,似乎也是“不值得”的感慨。长辈们给我的影响,似乎只能概括为“人间不值得”。
像钱钟书和杨绛这样爱情,感觉就像虚构的故事,我想说是假的,但是杨绛先生笔下的不舍和思念挠得我心痒痒的,我想跟自己说是真的,却好像这样的故事不会是我去经历的。
所以呀,只能羡慕了。
现在杨绛先生已经和钱钟书还有啊瑗在一起了吧,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他们分开,真好呐。
太久没写了,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