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欣赏房间、简单洗漱到下楼再次见到小欣,最多也就是10分钟后的事情。虽然起了个大早,前后五六个小时的汽车加飞机的辗转,却丝毫没有削弱海月要尽快一睹丽江风姿的愿望。
细心的小欣已经为海月准备好了一张明确注明住所的丽江地图,嘱咐海月如果迷路,随时打电话,她会去接。
海月想,她一定是见了太多海月这样的一头撞到丽江来的客人了,那种急切投入丽江怀抱的心情,她一定十分清楚。
被小欣送出客栈,指明了东西南北的方向之后,小欣还不忘交代海月说,如果看上什么了,先别着急买,回来告诉她,回头她帮着一起去杀价。真是个不仅细心而且眼力很准的女孩。海月还真就属于那种不会还价,看上的东西保准会被宰的主儿。
出客栈拐过了一个弯,便由东尽头往西进入了五一街。
五一街其实不是街,充其量也就是条巷。
此刻,所有的一切在海月眼里都是新鲜的,从一个路标到一间间店铺、酒吧、咖啡店。海月不断用相机记录着这一切:海月在丽江等你、大冰的小屋、醒着的梦、马锅烫、回归食屋、班兰普、摩挲织女、传统皮草店、自己人手工坊、车木匠风铃屋……小石桥、布农铃、大石桥……还有那此后数天里,海月曾无数次穿过的小巷,并取道走进丽江心脏地带的——热闹无比的四方街。
传说中的四方街广场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广场,不过相对于丽江古城的那些窄窄的纵横交错的巷子而言,这也确实是块不小的空地了。诸多旅行团的导游在这里发表演说;人们纷纷拿出相机彼此留影;几匹马立在广场中间,心不在焉地等待着想骑马逛古城的游客;游人们从这里向四面八方的店铺出发,而后再到这里集合;一辆警车俨然一个流动的执勤点,给人一种安全感;农业银行的门脸也和人们以往所见的大不相同,柜员机当然不会有二样;一群纳西族的老奶奶们在围圈打跳,路人都会以为是有组织的表演,当地人却见怪不怪地告诉海月,那是在跳健身操……
望着琳琅满目的各式披肩、长裙、小吃、牦牛肉,海月有点晕,也有点饿。她对照地图寻觅着回到大石桥附近,居然出奇顺利地就找到了传说中的“大石桥小吃”,四元一碗的黄豆面成了海月的午餐。因为已十分饥饿,海月却也未吃出美味,最多也就是还能吃,所以海月的评价一般。
饭毕,海月再次踱到四方街广场。
举目望去,“东巴纸坊”里一位穿着绿色长袍,头戴帽冠的老者吸引了海月。海月径直走进店铺,老者正在为一位购买东巴纸张的客人用东巴文字书写各类可以装裱悬挂的祝福。来之前做过的功课告诉海月,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让整座城池浑身散发着一种叫做“古老”的味道。传说中,东巴纸不怕虫蛀,由它制成的经典、图册可以保存千年而不腐烂。老者告诉海月,在另一处的东巴纸坊,游客还可以自己亲手制作东巴纸呢!海月把纸坊生产东巴纸和陈列的几张游客自制的东巴纸做了比较,还是断了自制的念想,索性买了一张专业制作的东巴纸,请老者帮海月用东巴文书写了自己的名字。老者边写边告诉海月,纳西族把自己的经文讲师被称作东巴,而且这些象形文字首先都是由东巴所掌握的,因此这些象形文字又被世人称为东巴文。东巴文字一共有1400多个图形符号,属于“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一种非常原始而典型的图画象形文字。因为东巴文字目前仍然在丽江被广泛使用,因此,这些东巴文字也被称之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更是人类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说话间,老者已经帮海月书写完了海月需要写的内容。望着纸张落款处的那个东巴文书写的海月的陌生的名字,海月不觉发愣,揣摩起这象形文字里的意味来。
花十元钱买了一张东巴纸,以为堪称博士级别的东巴老者免费为海月书写了一串东巴文字,还额外听了一堂东巴文化的课程,值了!
出了东巴纸坊,海月并没想好要去哪里,不知怎的就跟着人群穿过一片卖银器的店铺,拐弯抹角地来到了海月并没有想去的木府。因为海月享受了半价票的待遇,所以木府居然连一张门票、甚至字据都没让海月留下,唯一的一张收款条还被当作门票交给了看门的工作人员。再加上又是雨中的黄昏,海月走马观花地只一刻钟,就横扫了这个好称“开门是诸侯,关门是天子”的木府。尽管海月知道木府对丽江古城的重要,但海月还是想说,不去也罢!除了个人的感受因素之外,再就是据史料记载,原木府里的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清末的兵火。再加上1996年2月3日那场发生在丽江的七级大地震中,丽江三分之一的民居倒塌受损,木府亦被毁,只残存零星建筑。人们现在所见到的不过是后来在世界银行支持下,历时两年,耗资4000多万人民币修缮的占地仅有46亩,还不过往昔辉煌时期的木府一半面积的所谓木府而已。
出了木府,天边已是红云翻滚。小欣给海月发来信息催海月回客栈,因为她已经帮海月订好了来丽江必看的大型民族歌舞《丽水金沙》演出的A座票。这台从2002年5月开演的歌舞至今已经演出了4800场次左右,而且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而且门票都必须提前预定。诸多来过丽江的友人都向海月力荐过这台晚会。
晚七点半,小欣用她的电动自行车把海月送到了丽江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虽然下着雨,中心门前依旧挤满了前来观看演出的游客。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掌声雷动,喝彩不断。整台晚会充分运用现代声、光、音乐、舞美、服饰等艺术手段,通过优美的舞蹈形式,展示了丽江各族人民如诗如画的生活,把游客带入了梦境一般的丽江……虽然票价不菲,但真的很值!
散场了,外面飘着小雨,海月信步走进雨帘中的丽江古城……水车徐徐,风铃摇曳,莲灯悠悠……
在这样一个小桥流水的夜晚,海月走下大石桥旁的台阶,亲手点亮粉红色的莲花形河灯,放入水里,心中默默许下愿望……
望着它顺流而去,心似乎也跟着它滑向遥远的未来……
或许只有放手花灯的一刻才是永恒?海月的思绪又开始游离……
望着眼前梦一般的美景,望着那一页经自己亲手放手,在激流中飘去的花灯,海月已是泪眼迷蒙……
古城的夜晚,实在迷人。各种各样的铃铛很多,随处可见,时常可闻:布农铃、木鱼铃、古铃精怪、土陶风铃、古道铃仿、东巴许愿铃、阿厦丽风铃……虽然都是铃铛,无非是大小、材质、造型有所差异,但是每一种铃铛都拥有着自己专属的寓意,叫人无法拒绝对这些美好祝愿的憧憬。于是,在海月回程的行囊里,自然是少不了这些风铃之呢喃的。她已决定,要把丽江的各种铃铛都扫荡一次。
布农铃,是丽江的一种符号。在中国只有这紧挨大石桥旁的一家总店,其余的分店则分布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布农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说他是纳西人,也有说他是四川人,而此刻,不妨就当他是丽江人恐怕是最合适的了。布农毕业于四川美院。1995年,漂泊的他独自骑马跋涉到西藏拉萨,历时三个月行程1900余公里,饱经沧桑。一路上,唯有单调而寂寞的马铃声在耳畔相伴,在梅里雪山和澜沧江大峡谷,他在拾得的两片木块上画上梅里雪山和澜沧江大峡谷,并分别悬于马铃和自己的胸前,并受到沿途9位活佛的开光护佑,保得他的一路平安。而后,布农以自己的传奇旅程,给具有马帮文化特点的铃铛附上了“晨钟暮鼓,金铃兆吉”的祈福功能,让有缘之人皆得吉祥,终而得到诸多来丽江之游客的认可。布农铃的主体是古朴的铜铃,青铜制成的阴铃清脆悠扬,黄铜制成的阳铃浑厚低沉。店主一般都会建议游客买一个与自己性别相悖的铜铃回去挂在车上或是家里。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布农铃都是纯手工制成,且每个铃铛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声响。传说这铃声代表的是西藏密宗的一种梵音,是佛教僧人苦苦修行中所收苦难的象征,因而能带给人以来自远古的祝福……这显然仅仅是一种衍生的传说而已。而布农铃在给那些被城市圈养久了的都市人所带来对渴望自由、希翼漂泊、流浪之心灵的安抚的同时,也将马帮故事不断推向了每一个游客马帮文化不同的想象之中……
木鱼铃,是纳西家庭用于避除灾祸、祈求吉祥而挂在屋中的风铃。在到丽江前海月就打算要买一个“车木匠”亲手制作的木鱼铃,可是问了不少人都说不知道,还有的店主对海月说,木鱼铃?木头做的铃怎么叫铃嘛!没想到的是,寻寻觅觅而不得的“车木匠木鱼铃”居然就在海月每天都要来往路过几回的那条五一街上,而且居然它的影像早已经出现过在海月的镜头里。这种用木头做成的铃铛,身上雕刻着吉祥祝福的东把文字。前面那家店主说得没错,木鱼铃的确都不能发出清脆的铃声,可当海月看着老板埋头专注地在铃上雕刻的时候,映在海月脑海里的确是“大音稀声”四个字。看着老板虔诚雕刻的样子,海月虔诚地选了一个写有“出入平安”的木鱼铃。或许祈一千求一万,再没有什么比“平安”更重要的了。
还有什么“古铃精怪”、“鱼情未了”、“土陶风铃”、古道铃仿之类的,反正漫步丽江处处皆是铃声徐徐,如阵阵梵音。想比之下,海月更喜欢独行单个的铃铛,总觉得那种大串的数百元一串的铃铛不专属于丽江,稍有风吹草动,就没完没了地叮叮当当,实在太闹腾。
五一街上有一家卖服装、也可以淘音乐的店铺,老板是个让海月觉得对实际从事的买服装并无多大兴趣的人,而他沉醉于音乐感觉真是叫做可以。那天他正好在网络听到一首心仪的歌曲,居然随手就用自己的店里的铃铛敲出了旋律。那沉醉其中的样子,着实让人羡慕,反倒更像一个富有个性的音乐人。
在海月眼里,丽江是个年轻的女孩,精力充沛、单纯而美丽。丽江的太阳要到每天晚八点左右才会落山,丽江的商铺多到十一点左右才会打烊。
在丽江的第一个夜晚,刚刚被《丽水金沙》中唯美浪漫的纳西文化陶醉的海月,漫步在古城街头。微风吹来,玉河广场上一串清脆的铃声吸引了海月。好多风铃!海月径直冲古城入口处大水车旁那个挂满东巴许愿铃的倘棚冲去。仰望着风铃末端许愿牌上的一个个祝福、一串串不同文字、不同色彩的留言,海月忍不住用手一一地触动它们……轻风中、手指间,叮叮叮的铃声轻声呢喃,把海月的心弦拨弄出了几许期待……卖铃的阿婆告诉海月,这东巴许愿铃特别灵,叫天天有灵,叫地地能应,叫云云就来,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对于美丽的传说,哪怕明知是有商业因素的,海月历来都是愿意去相信的,而今天,面对这密密麻麻的美丽愿望组成的风景,海月却只是选择了倾听。或许海月是害怕把自己的心事悬挂在这样一个人头攒动之地,会少了一份独有和清静吧!
海月穿过人流继续前行。一个再常见不过的顶部为云南草帽,中部为铜铃,下面为一块色泽艳丽的东巴经文木牌的风铃偏偏吸引了海月。海月问店主上面写的是什么。埋头制作风铃的店主抬眼柔声地告诉海月是爱和唯一。海月毫不犹豫地摘下这个风铃,又摘下不远处一个和它一样颜色的铃坠是两条首尾相缠的鱼儿的铃铛说:海月要这两个!店主依旧只是抬眼道:一共八十!那个代表是“永不分离”的意思。永不分离?海月的心一惊。海月沉默着付了款,逃一般地结果店主递过的已经包装好的铃铛出了店铺。走出几步,又扭头回望,只见门头上书“阿厦丽驼铃店”。再回首之间已是泪眼朦胧……
为什么没有写东巴许愿铃,却毫不犹豫地摘下了这两个阿厦丽风铃?或许这才叫一见钟情,没有约定、没有计划,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在恰当的时候,恰巧遇上:哦,原来你在这里!难道这种感觉还不够?海月满腹的心事一触即痛……
有人曾告诉海月,风铃是爱的象征。海月不知道到丽江最初邂逅的阿厦丽风铃是否会给海月带来真爱,可从海月见到它的那一刻起,海月觉得自己就喜欢上了它,喜欢和它在一起的感觉,淡化了忧伤、屏蔽了烦恼。或许它就是海月在丽江的第一个忠实密友,可以倾听海月的云南梦、丽江缘、风铃情……
回到客栈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这个弥生之月的夜晚,海月独坐楼台,却只能看见一丫月芽儿。于是想起阴历二十六所有的夜半时等待月的出现,并拜月的说法。海月小心翼翼地打开两个阿厦铃的包装,整理着它们的绳端,如同在梳理自己的心情。海月把它对着月儿缓缓举起,细细端详着它铃坠下方那两条首尾相缠的鱼儿和那古老的“爱”和“唯一”的文字……铃儿仿佛听懂了海月的心思,轻轻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叫海月平生些许感激之情……
悦耳的铃声是在诉说对谁的思念?霎那间,那刻在上面的祝愿和“永不分离”的寓意,都像海月心头淡淡的笃定,融化了此刻所有的忧愁……
海月的眼前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