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择木而宿,木无由选鸟
今天看到一段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孔子一行人被陈、蔡诸大夫包围在原野中,无法动弹,由于粮食已绝,一行人又饿又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只有孔子丝毫不为所动,神色自若,依旧讲诗,弹琴,朗朗而歌.
疲惫不堪的子路,对孔子说:
“君子也会陷入穷途末路吗?”
“君子当然也免不了穷困,但却不会像小人般慌乱不堪.”
这时候,连一向被称为俊彦的子贡,也满脸的不悦神色,见此,孔子道:
“你以为我是无所不通的万能之人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我只是往自己坚信的“道”迈进罢了!”
虽然如此,但弟子们的信心都逐渐动摇了,孔子乃决定与他们分别谈话. 他首先唤来子路说:
“诗经有言:“非犀非虎,独我于旷野徘徊!”这正是我们目前的处境,难道是我们误入歧途,才会遭此境遇吗?”
子路回答:
“我们之所以不为世人所信赖,乃因仁者有限;至于我们秉持的“道”之所以不被接受,则是由于有知之士太少.”
“非也!如果仁者必受世人信赖,何以如伯夷、叔齐等正义之士会遭遇饿死之悲剧?如果知者必为世人接受,贤明如比干又何以因劝谏纣王而遭杀身之祸呢?”
接着,孔子叫来子贡,问以同样的问题. 子贡说道:
“老师之道高不可及,天下之人不得其门而入,何不稍作调整,让世人易于接受,老师以为如何?”
“良农虽擅于耕作,但不一定丰收;良工能造名器,却未必受到人人赞赏.同理,君子尽心修道,以为引导天下之指针,欲不要求天下人均接受其教导.你不致力修道,只一味思量如何被人接受,是否太没有志气呢?”
最后被召见的是颜回,颜回答道:
“夫子之道仰之弥高,瞻之弥坚,是以天下人无从接受.然而问题不在于能否为人接受,吾等当以怠于修道为耻;如果吾等已充分修道而不被采用,此乃为政者之耻. 就今日之时局而言,不受赏识方为君子之荣耀.”
孔子露出会心的笑容说:
“你的见识实在令人佩服,如果你是位家财万贯的富翁,我宁愿受雇为执事.”
由此可见,不管处境多恶劣,孔子不会因此绝望,只要自己确实尽心尽力,不必在乎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年逾六十的他,对于漂泊的游历生活,虽然也感到疲倦,却仍然拥有一颗平静的心.
“鸟则择木,木岂能则鸟”,这句话道最能道尽孔子的执着善道,绝不妥协的心.虽然为了宣扬政治理念而羁旅各国,即使当时诸侯争霸,无人愿意采纳他的仁义、王道之说,孔子却能一心一意地为追求理想而坚持到底.
《高人一筹的立身策略,强者的处世术》- 理想 贯彻理想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