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完了《减法教育》,于晓冰著。
于晓冰是北京重点中学一线语文教师,从业21年。
这本书我打10分。非常喜欢。
现在孩子们的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和我们当初也大不相同。我一面不希望孩子仅仅拘泥于课堂,拘泥于考试,拘泥于分数。
一面说实话,到底该怎么走,其实心里没底。
所以,迫切翻开这本书,希望可以解答我的困惑。解答我关于语文学习的困惑。
有时候,家长迫切需要掌握一些整体的概念和方向,而不至于渐渐丢了初心,开始了分数攀比,开始了孩子间的横向对比。
能有个方向,犹如有盏明灯,坚持走下去。
我们中国总喜欢做加法,不喜欢做减法,感觉加就是多,多多益善,减就是少,少就是缺,就是不足。
改革开放,我们一路追追追,快快快。我们太习惯快,太喜欢快,拿到教育上,我们也迫切希望是快人一步。所以超前学习,补习成风。
焦虑、内卷越来越厉害。这时候国家的大手来了,所以“双减”顺势出来。
于晓冰老师的书异曲同工。只是针对语文,他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态度和方向。
《减法教育》分上下两篇。
上篇分三章:
第一章 教育做减法 能力做加法
第二章 回到常识
第三章 除了关心分数,还应关心什么
下篇分两章:
第四章 “大语文”时代,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五章 语文学习有技巧
第一章的主要观点是:慢。
说到慢,我最有切身体会。
家里有一个小学生,记得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拼音,我们在幼儿园没有超前学习,家里也没有训练,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速度飞快,每天学新的拼音,听写前一天学过的拼音。我们家越来越吃力。
刚开始,我观察到她,没几天就已经会拼读了,我感觉学得还不错。但是,每天的听写,都是噩梦。
她长期b,d不分,好不容易学会了读拼音,拼写却不熟练。每次的拼写成绩都是惨不忍睹。她也压力巨大。
说真的,刚开始,我是焦虑过的,我吼过几次孩子。
但是,后来我想,九年义务教育下来的孩子,应该没有拼音不过关的吧。
所以,拼写再差也放过,大不了回来订正。
刚开始,每天连拼读任务都完成不了,那先把课本上的完成,拓展训练先放一边。一年级寒假开始,我让她读拼音故事,一个寒假下来,终于从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越来越熟练。我们都很满意。
这个过程中,也特别感谢孩子的语文老师赵老师,刚开始孩子拼写都不及格,经常都没有分数。慢慢的孩子可以得80分了,老师给她在听写本上写:加油!她回来告诉我,特别高兴。
感谢赵老师从未就孩子拼读,拼写成绩不好,给予任何负面评价和任何负面标签,让我可以更从容的陪伴孩子度过那段昏天暗地的日子。
也感谢自己在一个妈妈群里收获的力量和技巧,感谢她们的聆听和陪伴,陪我度过一年级的痛苦。
但是,我们熬过那段时间的慢,孩子很爱阅读,每天晚上坚持吃睡前故事,每个周末去书店童书馆里看书。喜欢书,喜欢听故事。
与书为伴,我相信,她的语文学习之路一定是有趣又美好的。
而因为她喜欢听故事,喜欢睡前故事,所以她现在的表达词汇非常丰富,而且恰如其分,用词很精准。
我知道孩子和班上同学相比,听写成绩,考试成绩都不是最优秀的,有很多还是吃力。但是,我有信心,她会慢慢适应慢慢跟上学校进度,而这个过程中,她也慢慢学会了,学习需要自己认真努力,也是一个收获。
第二章:回到常识
我看到标题,就忍不住拍手叫好。
我们现在很多成年人,不是依靠书本,就是依靠网络,或者依靠培训,来解决自己的成长困惑。其实好多问题,回到常识,用自己的常识,就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章:除了关心分数,还应关心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我们的孩子亦是。
她们比我们那个时代更早接触到成千上万的信息,所以,他们比我们更早需要找到人生的意义感。而这份意义感,不是分数能带来的。
所以,学校生活之外,更多的人生探索和思考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这些需要时间。需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需要自己发发呆,自己动动手,自己试一试,给他们自由时间,比给他们天价学区房更有意义吧。
第四章:“大语文”时代,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这些年都被炒上天了。
孩子爱不爱阅读,我觉得跟家长密切相关。
我记得有次让孩子朗读时,练字时,孩子都跟我说,妈妈都好轻松,就让我自己辛苦。
我心里咯噔一下。
现在,我安排每天自己练会字,顺带也带动她练字。
我每天阅读,准备开始朗读,这样,她的学习生涯有个同伴。
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会给念书的孩子找个陪读,除了有个同伴可以随时探讨学习,共同进步,还有一个人可以在学习上与你共进退,共甘苦,觉得有个伴,学习没有那么孤单辛苦吧。
第五章:语文学习有巧招
我自己语文学习生涯里,文言文真的挺难的,我们都是节选,背诵,理解词意,句子解读。
然后就没有了。做题会就成。
但是,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现在就非常喜欢文言文,喜欢古代文献,那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古诗文除了背诵,感受古人的表达也是一种享受。
现代人说一大段话,古代人一两个词就能表达出来。是不是很有意思,言简意赅。
我现在真的能静下心来慢慢读古诗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