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松弛感】是今年特别流行的话题,我也在“松弛”这条路上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但“松弛”毕竟不是去按摩店推个拿那么简单,身体的松弛好办,精神上的松弛难办,有时候还容易走火入魔。
谁都喊着要“松弛”的口号,但又容易走入“松弛”的误区,变成了“心灵按摩”。“松弛”这个状态也让自己产生怀疑,要不要接受这种“鸡汤文化”,鸡汤并没什么卵用。
人要走出思想的死胡同,先要让身体走出去,前段时间行走在四姑娘山上,在3600多米的海拔,在人迹稀少的山间路线,带着点高反和缺氧的状态,给了自己很多思考的空间和启发,也让自己开始真正悟到“松弛感”的真谛。
001 无须“内卷”,也不必“躺平”,保持松弛就好
为什么内卷在今天弥漫盛行?主要来自两点:
第一,竞争白热化。在职场几乎人人都感受到“内卷”的压力。我们把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一点一点当成了筹码,然后投入职场竞争。但财富的增长速度却远不如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增长来得快。
我们又不得不继续跟进加码,结果职场竞争黑洞,一点一点吞噬了本属于个人家庭生活和兴趣生活的时间与精力。没有任何人能在生活严重失衡且越来越紧张的状态下过得安然恬适。
第二,每个人想追求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互联网扩大了我们的眼界,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欲望。社交媒体中各种“炫晒秀”越来越普及,不但让我们心生艳羡,还让我们深感“我本该活得如此”。
这确实给了我们向梦想冲刺的动力,但从另一方面看,漫长的“求而未得”形成了更多的压力与患得患失的情绪。
很多人“被内卷”的状态是:我本并不想如此“拼命”,但看着身边的小伙伴“没日没夜”,自己实在没办法停下来偷懒,因为心理上会受到谴责;
但“停不下”来并不是一种更好的状态,有本畅销书《稀缺》,副标题就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忙碌和有成果,并不会直接划上等号。
很多时候,让自己“忙碌”起来,只是心灵上的慰藉,而“松弛感”是很好的解药。
002 保持松弛感,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这里说的能力,并不是鼓励你“学海无涯苦做舟”,反而我要劝你“少学点”。有句话是: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搞得一身才华。这句话越来越像是一句毒鸡汤。
聪明的人擅长做加法,智慧的人擅长做减法。
今年一直在给自己做减法,在身份定位上从“咨询师”向“企业教练”聚焦。从项目事物上的摸爬滚打,转向对于领导力、人心的探究,很多时候,人对了,事就顺了。而我在这方面是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的;
在课程方面,减去了流程、文化、机制课;聚焦对于“沟通”主题进行打磨。企业管理中,沟通是成事的重要手段:领导力是一对一沟通,激发团队活力;私董会是一对多沟通,提升决策能力;企业内良好沟通,会带来好的组织氛围。
人要聪明的做事,就不能一味勤奋。工作中,我继续竞争,但也不卷,不在一条赛道拼得你死我活,我直接换一条赛道,甚至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这看上去更难,但实际上可能更松弛。
清晰的IP标签,是个人“松弛感”的来源。
对于企业也是一样。见识了很多的企业,发现真正活得好的并不是最拼命的企业,聪明的企业往往满足两个条件之一:别人要么看不上,要么追不上。
这两个条件的本质都是:在细分领域做得足够精深。因为细分,所以一开始并不会引起注意,不会成为“大热门”,竞争足够小,给予了充分的发展机会;
而一旦成为了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规模效应就凸显出来,这时候再想追,可能要花数倍的代价,很多同行虽然心不甘,但也只能无奈放弃,避开直接竞争;
差异化优势,是企业“松弛感”的来源。
003 走出“放弃”和“不在意”的精神误区
一说到松弛感或者疏解焦虑,很多人想到的做法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不在意”,说服自己不要那么在意竞争,说服自己要减少欲望。其中最极端的说法,就是呼吁以“躺平”来对抗“内卷”。
稍微中庸一点的说法则是呼吁“极简生活”,试图让自己相信自己的追求都是“不必要的妄念”:何必追求那么多的物质生活,有必要吗?何苦要追求升职,让自己承受那么辛苦的管理压力?当个轻松的打工人不好吗?
这些开解之词,背后大致的想法就是:这些追求都有代价,所以不要也罢;更真实的想法是:追求这一切已经让我们的身体和内心无比疲惫和焦虑,那不如就选择放弃吧。当你可以对外部竞争和自我期待选择放弃、做到不在意,那你自然就不会感到焦虑了。
这种“放弃”和“不在意”并非疏解焦虑的上策。原因是:第一,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如非不得已,我们何必剥夺自己的真实渴求,否定我们过去的所有付出和追求。
第二,我们大概率是做不到不在意的,所谓的不在意一般只是口头禅而已。我曾经见过不少呼唤“躺平”、呼唤不要被“内卷”的人,但他们没有一个是能真“躺平”的。
他们多半一直处于患得患失之中:一边嚷着“我这就要不干了”,一边又不情不愿地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过去每一天的努力。
我也认为松弛感很重要,但我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让你停下竞争的脚步,或劝你“放下自己的追求”,从而让你变得清心寡欲。我不觉得放弃是缓解焦虑的唯一做法。
我们在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同时,是可以免于焦虑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做到身体持续地往前奔跑,但精神处于足够松弛的状态。
如果你的拼搏是一场长跑,松弛感应该是最理想的精神状态。你的身体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专注着前进的方向,但你的精神状态没有因为紧绷而焦虑,也没有被身边竞跑者的行动打乱节奏。
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存在的吗?我们真的能够做到积极竞争与追求,但同时又免于焦虑吗?在这个“内卷”的时代,这似乎是矛盾的。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忙碌而紧张,但你感受不到他们身上有焦虑感或疲惫感;他们在面对关键任务(比如,承担大项目的成败责任、做重要汇报)时虽然也一样会紧张、会吐槽,但你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此的期待和兴奋感;
他们也面对着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但他们似乎并不觉得身陷困顿,反而把这些难题看作“有办法解决”“值得一试”的挑战。我觉得这才是最理想的松弛感。
松弛感,不是一句道理,而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