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周六补课,记错了课表,结果来早了。一想起今早起床时候的那个狼狈劲儿,真令人感到无语。本可以睡到很充分再来上课,可却匆匆赶来,没顾上吃早饭就到校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醉了醉了。来就来了,也没有多大损失,正好利用空闲时间安静的坐会,打开简书进行写作练习。
切换到写作模式,我用最简的页面,沉浸在其中。已经连续上课十多天了,中间没有休息,可这个周末,领导又没有大发慈悲放假休息,只好按部就班补课。疲倦的身心日复一日受到折磨。人是一件机器,由新到旧在自然折损。想到时间过得很快,当自己变老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状态,真是不敢去想。平常的生活,循环往复中流逝着青春和丧失着生命,期待有奇迹发生,那大多是有过童年幻想的人保有的童真。
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生活。生活虽然就在自然的运行,但人事情味的浓烈与否与改变有关。或是遇到合适的人,或是听闻了新鲜的信息,或是有了一次想要改变自己的勇气。凡此种种,可以天花乱坠想象一番。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当然有时候也是在电脑上去看。打开优酷视频找到了电影栏目,可我却不知所措。海量影讯等着你去选择,但没有一个看电影的心情,怎么能在纷繁凌乱的电影世界里定位。
人的困惑有时候就来自于选择,倒是唯一指定的“专治”反而没有四散的野趣。在“战争”这个栏目里,点了免费和好评,一连串符合口味的电影迅速出现在屏幕,可你还得选择决定。跟着感觉走,影片的名字是决定看与不看的标准了。
我看了一部外国电影《再见,孩子们》。由于教会中的神父校长是犹太人,要被德国纳粹党卫军带走,他经过站在院子里惊恐万分的学生时,说了一句“再见,孩子们”。学生们肃穆而无助的眼神凝望着离去的校长,惜别又不舍的喊出了“再见,校长”。呼喊声由弱到强,由个别零散到齐声道别。影片在最后的镜头里结束了故事的叙述。当看到这里的时候,一种震撼心灵的时代悲伤打动了自己。对,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一部法国电影。当看多了美国好莱坞大片后,被那充满套路的电影叙事乏味时,法国电影的哲学则会抚慰繁华过后落寞的心。
大学时候选修过一门电影课。那时刚好一位留学法国回来的青年教师李洋任教。我有幸担任了他的 课代表,负责他每次上课前电脑、投影设备的准备工作。而今天李老师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能力,已经是一位北大艺术学院里的系主任了。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他还在东师任教,不过升任为了文学院院长,由于他本科时的魅力和担任他课代表的缘故,我选择他为我的硕士指导老师。硕士答辩在今年7月顺利结束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他的博士生王玮,给我了指导。
王玮,我称她为师姐。她从论文的提纲到多次修改提供的指导,可谓十足的负责和细心。通过和师姐电话、微信的交流,师姐居然对我说出了一句很让我受鼓舞的话,她说:“我提出的修改意见,你都能几乎按照我想要的结果修改出来。我指导了很多硕士生,提出修改意见后,他们大多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修改,而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师姐不愧是师姐,名师出高徒,不见人读文识人,这就是高手。
现代都市的生活离不开现代生活的方式,电影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在都市里寻求刺激、放松、安慰的方式之一。商业气息浓厚的影院,在夜晚弥漫着灯红酒绿的天地里沉醉着不安的心。人生如戏,社会就是舞台,眼睛就是镜头,白天有白天的风雨霜尘,黑夜有黑野的眼睛窥视人间。影像的时代,我们都在看与被看中找寻意义和参照价值。所以今天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定为:在看与被看的时代,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