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母在身边谆谆教诲时,我们总会觉得唠叨,可是傅雷老先生不也是如此吗?这和名人与否没关系,和有文化与否没关系,这是父母的“通病”,其实这只是父母的爱!
我们有耐心看傅雷老先生的“唠叨”,但是我们有耐心听家里老人的教诲吗?曾国藩和傅雷老先生对家人的建议都有日省三身,看到这里你会反省自身吗?
我们印象中艺术家多是孤独甚至有些偏执,痴狂的。傅雷总是时时提醒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雷与傅聪都是有艺术修养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爱好,所以身为父亲傅雷最初对傅聪的艺术培养,到傅雷出国进修后,一封封书信往来都有对傅聪艺术学习的指导和建议。傅雷老先生还提醒儿子身为艺术家不能仅为艺术而生,也指出多数艺术家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而身为父亲,他希望儿子有艺术也有生活技能,所以他时刻提醒儿子献身艺术也要回归生活。这样亦师亦友的父子关系不禁让我们羡慕,傅雷老先生也为此曾欣慰的写了出来。我们虽然羡慕这样的亲子关系,但是我们对子女的学业或者生活可以如此兴趣相投吗?与孩子的沟通会如此通畅吗?
傅雷老先生多次提醒儿子要虚心学习,在国外依旧坚持学习国学,多次要求傅聪写汉语信件,并且在有了儿媳弥拉时,也帮助弥拉学习汉语等等。也许这就是知识氛围的熏陶,傅雷老先生生病在床时还坚持翻译工作,不累到提不起笔不会休息。而且他也提醒傅聪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演出生活要学会分清主次以及时间管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可曾重视?
傅雷夫妇不仅关心儿子的学习,同样关心儿子的感情生活和身体健康。傅雷建议儿子节制感情,潜心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感情浪费其精力和消磨感情。这和我们的父母家长给我们参考:这个男孩(女孩)不适合你……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家长不会说的这么婉约。只是从生活的角度多方面陈述,强调不合适。现实生活中不被父母内心接受的夫妻,婚后生活不和谐的占多数。在儿子婚后更是提醒他多考虑家庭,怎样经营家庭,以及怎样与弥拉相处,
傅雷时时提醒儿子,为人处事。年轻人追逐学业,又年轻气盛,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父亲也时时提醒儿子要与老师怎样交谈,提醒儿子与好友联系,与亲戚写信等等。看似一个老人的唠叨,却成就了一个外人眼中成熟懂事的孩子,这些让我觉得颇为细心。始终记住,夫妻二人要齐心协力经营好家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吵,这样家庭的小风波就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
傅雷老先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态度,他在儿子忙碌时会尽量请求儿子多写信,多与他保持艺术探讨,让他这个老人也不至于太落后。同样要求儿子保持学习,从学业,到与经纪人的协商,又到经营婚姻,正如他信中所言:但愿我们大家都来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傅雷老先生的爱国情怀更是在书信前期有很重的笔墨。他时时提醒儿子学习党的思想,让远在国外的儿子了解国内的民情与政治,虽然不知道儿子何时归国,却不想让他回来后因为生活差异太大而产生麻烦。时时说到国家需要儿子时,儿子必当及时返回,也说: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
家书抵万金。在家书的往来中,不仅有思念关切之情,还有家庭文化的熏陶及传承。傅雷家书如此,曾国藩家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