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尔东陈
2017 年 3 月份的时候参加了有一个有趣的活动 — AHA,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当属台湾树火博物馆的陈姐、Lino、欧米。因为与她们的相遇,让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开始探寻自己内心的力量。成长至今,在朋友眼中我已是一个很少受情绪驱使、能够平静面对生活和工作的人。而这本书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身心灵相关的读物,将我之前零散积累的一些知识串联了起来,是一本非常好的身心灵入门读物。
重新认识自己,我不是谁。
在成甲的《好好学习》中提到一个观点是:要分清楚你的行为和你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你可以指责别人的行为不对、事情没做好,但是你不能以此为依据去评判一个人对不对、好不好。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到底是谁这个问题。通常我们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我们的身份代表我们自己,例如我的职业、教育经历。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这些只是一个身份认同,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另一个角度是说:我们的思想、情绪是我们,因为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那么我们的思想能够代表我们吗?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我们能觉知我们的思想、情绪,但是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了解了我不是谁之后,我们可以有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做出的决定,得到的结果更贴近真实的自己所期待的。
人生模式是如何运转的。
仔细回顾你的人生,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为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做决定的过程。它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潜意识来的。我们的人生模式仅仅有5%依靠意识行事,剩下的95%都被潜意识推动着,是潜意识按了自动播放键,展现出来了我们的人生模式。
那么这个自动化的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一生下来就有一些性格倾向,像外向、内向、悲观、乐观等。然后后天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定好一些游戏规则,让我们创造了种种价值观的信念。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性格倾向 x 外在环境 x 各类教育 x 生活事件 = 人生模式。
你感受到的世界可能是你臆想出来的。
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 bit 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有选择性的接受信息以此来感受这个世界,我们如何来选择呢?更多的是受到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称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潜意识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辨析一个概念:你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世界。这也是每个人对同一事物感知不同的原因,有人遇事总是抱怨不公平,总是气馁;有人却总看到正向的意义,视每一个困难为成长的机会。
我们只有不断让潜意识浮出水面,学会觉知,把潜意识带到意识层面来,才会慢慢向真实的自己靠近。
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
我们还在母胎的时候是最接近真实自我的,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就是整个世界,但是在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开始发现自己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你的家庭、环境、学校、朋友、工作等都会让你滋生出很多阴暗面。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想要找回自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与身体的联结。我们的身体通常都是受我们潜意识的支配,我们与身体联结其实是很弱的。任何能够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能帮助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腹式呼吸、瑜伽,只要能让你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行就可以唤起你与身体的联结。
臣服于情绪。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臣服的好处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在眼前的事物上,有点时候你能更好的发现解决之道,摆脱困境。
第一个层面的臣服是接受事实,第二个层面的臣服是臣服你因事件而衍生出来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悲伤、低落,一直想要逃离出来,但是恰好相反:“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者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者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他就更强大了。我们唯一可以做到就是带进光,驱散黑暗,带进光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感受生活的喜悦。
觉察到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思想总是不受我们控制,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来回穿梭,觉察到自己思想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当下。因为如果你去观察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
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注意力拉回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你在洗碗的时候感受说的温度,皮肤和餐具的触感…,就可以阻止自己的胡思乱想。我们还可以关注呼吸的方式拉回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在当下的。
随时关照自己的思想,并且检验他们的真实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A(事件) —> B(信念、想法) —> C(结果)
觉察身份认同。大部分的自我身份的认同开始于青少年时期,那个时候,发型、朋友、跟不跟得上潮流,是你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放下身份认同很难,’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吸引力法则,你相信的事情总会发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其独特的能量,散发出的频率会吸引到和自己频率振幅类似的东西。所以,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震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但是这里的「真心想要」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最好是能够每天在脑海中演练你已经拥有之后的画面感,这样宇宙才能感受到你的发愿,能够归于你更多相匹配的事物。
最近一次参加嘉佑老师引导的神奇愿力游戏的时候,小伙伴真心在发愿的时候,我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别人的需要和渴望,然后不由自主的被其吸引想要给予帮助,最后真的就能够帮助自己的小伙伴走出很关键的一步,这也让我非常确信了吸引力法则的存在。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最真实的自我,找到喜悦、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