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吵架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名年过四十的妇人,当街挡路,卷起裤管,披散开头发,扯着嗓门,眼睛或是瞪着对方,或是朝天,或是朝地,嘴里一定是不怎么好听的话,哪里有人吵架之前还起个草的呢?或是翻出旧账,或者喊出新账,无论如何,这错一定是在别人身上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对方一定要给力,如果憋得面红耳赤,但就是无法接下这毫无逻辑的话茬,吵起来,多半是无趣的,也没有什么看点。吵到激动人心之处,口水会助阵,小孩子是万万不敢离得太近,正所谓出口伤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小的时候住在挤挤巴巴的巷子里,对门的刘奶奶和隔壁的阿婆,估计是上辈子结了怨,孟婆汤也没有让人忘记这仇这怨,好巧不巧,可偏偏俩人这辈子又做了邻居。我奶奶说,他们从搬到这巷子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初一十五必吵,逢年过节倒是会休战几天。小吵的时候会隔墙骂上两句,大吵的时候估计就不那么好看了。刚记事的时候,我还在巷子里住,两个老太太一买菜回家,我奶奶就带我回家,说是这俩老货吵架会吓到我。但是声音是关不住的呀,什么“摘了我家的黄瓜”,“谁让你闻我家的肉香”,“你这老货血口喷人”……每天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吵的不可开交。
我爸说,从他小时候吃大锅饭的时候,这两位就互相看不对眼,我爷爷说,从她们刚嫁过来就开始冷嘲热讽;我奶奶说,从她们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可他们为什么吵呢?在我幼小的心里至今是一个悬案。小时候,我的睡前故事就是她们万年争吵中的翘楚事件,挑牙料唇,谇帚之事,经典的吵架事件,整个巷子怕是都知道。
两年前俩人一起摸骨牌,阿婆耳朵不好使少出一张牌,这打来打去,自然就不对了,刘奶奶当然就不愿意了。为了“正义”,她坚决的开始了这场,互相不知道对方所云的八十岁老太的真理之争,巷子里年轻人哪见过这种架势,只有老人们才知道,这与年轻的时候比,倒算不得什么。
刘奶奶用艰难的伸直的手指,指着阿婆的努力抬起来的头,声嘶力竭的喊道:老货,你赌得起就赌,赌不起就滚回家,丢啥子人在这!
阿婆不甘落后,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浑浊的眼睛看着天,看着刘老太的嘴巴一翕一张,张嘴就来,别人都知道我聋,这迷过一张牌,我不是把钱给你了嘛,你还闹啥个闹。说话间,就去拍刘奶奶的手。
动了手可就了不得了,年纪这么大,谁伤到好歹都不是那么个事。这俩人也是活宝,在被人拉开以后,隔着五米的距离对着说对方的不是。你说我,倚老卖老,耍宝糊弄人;我说你,不识好歹,揪着不放,咸吃萝卜淡操心。左一句,年轻的时候就这么不讲理,右一句,你以前不也迷过公家的粮食。又一句,你少交过公粮,还一句,你偷摘了我家的南瓜。眼看这要回溯到1949年,才被喝完下午茶的孩子们拉开。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回家,给刘奶奶拜年的时候,老人家已经耄耋之年,却还算硬朗。可隔壁阿婆过世一年半了,刘奶奶见我的时候还算开心。提起阿婆,她跟我说了很多……
我鼓起勇气还是问出了在心中多年的疑惑,吵了一辈子,为什么呢?
老太太说,我小时候说话晚,七八岁还不说,第一句话就是和她吵架。这吵着吵着还真就吵了一辈子了。她走了,我还没吵够呢!
张嘉佳说,一个人的回忆就是一座城,她们俩的这座城,嘈杂也热闹。
其实,如果有下辈子,不如,还做邻居!